APP下载

“承认的焦虑”: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

2018-03-10褚金勇

电影评介 2018年12期
关键词:战狼跨文化文化

褚金勇

置身于21世纪的全球化背景,包括电影在内的中国文化,已经不由自主地卷入了世界流行文化大潮。中国电影人已经深感与世界电影的差距,正在努力打磨中国电影,构建现代传播体系,提高国际传播能力。但需要看到,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方面不尽如人意。以2017年8月火热的电影《战狼2》为例,在国内市场票房一路飘红,造就了现象级的观影记录;而在国际市场却连连遭受冷遇,造成了心理失衡,而中国电影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巨大落差,让中国电影人也在不觉中滋生一种希望被国际市场承认的焦虑。本文从电影《战狼2》的国际传播切入探讨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承认的焦虑”,希望深入理解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审思他者,同时反思自己,并希望借此思考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策略问题。

一、 传播的落差:《战狼2》在国内国际市场的两种遭遇

伴随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如何讲好中国故事,如何向世界更好地传递中国声音,成为当前中国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作为一国文化、艺术和意识形态集中再现的电影,其责任尤为重大。在中国文化“走出去”和传递“中国声音”方面,中国电影也确实勇当先锋,不断尝试着探索海外市場。然而,中国电影面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往往有着截然不同的票房数据,两相对照有着巨大的传播落差。

(一)遭遇的差异

探析中国电影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的传播落差,最为切近和典型的案例便是《战狼2》。2017年8月,电影《战狼2》的热映成为中国家喻户晓的一个“现象级”事件。由吴京执导并主演的电影《战狼2》通过对英雄冷锋的“脱冕”与“重塑”,完成了从主旋律电影单向度的宣教到观影受众发自内心真诚的接受与认同,同时打破了华语影史单片单日票房纪录4.3亿元、连续10天单日票房破2亿元、华语片总票房85小时破10亿元、中国影史单片票房最快(167小时)破20亿元、中国影史单片票房最快(235小时)破30亿元。[1]最终《战狼2》累计票房数据56.787亿元,进驻全球票房100强电影榜。这部影片是唯一一部进驻全球票房100强的华语影片。从这一组数据,我们也能感受到电影《战狼Ⅱ》刷新的一项又一项纪录。从中见证的不仅仅是一部华语电影票房的奇迹,更是中国电影强势进入了全球票房版图,成了令人瞩目也令国人骄傲的现象级电影事件。

但是,在看到电影票房的傲娇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战狼2》虽然是中国电影首次正式进入TOP100,但是它与好莱坞电影在全球收割票房不同,《战狼2》几乎完全仰仗了本土的力量。易言之,在大陆非常火爆的国产电影《战狼2》到了大陆之外似乎并不为他地观众认可。根据相关报道,《战狼2》在香港上映,首日票房仅有23.7万,上映第三天也仅仅收获了55万的票房成绩,异常惨淡。依据美国权威的电影票房排行网站“票房魔音”(BoxOfficeMojo)的统计数据,电影《战狼2》在美国总票房为266.9万美元(约合1725.4万元人民币),澳大利亚总票房为135.2万美元(约合874万元人民币),新西兰总票房为21.1万美元(约合136.4万元人民币),英国总票房为3.1万美元(约合20万元人民币)。[2]与此相较,比《战狼2》早两个多月上映的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在北美票房达到了1239万美元,而在中国内地票房高达7.82亿元。

需要看到,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票房落差,并非《战狼2》的个别遭遇,而是中国电影的一种普遍化现象。国内非常火热的电影《致青春》和《泰囧》在美国的票房分别只获得了9990美元和5.7万美元。再如由周润发领衔的动作喜剧片《让子弹飞》在国内获得了1.11亿美元的票房,在美国的票房仅有6.3万美元。而动作奇幻片《画皮2》在国内收获1.13亿美元,在美国仅有5.04万美元。由此,中国电影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巨大票房落差真是让人不忍直视。

(二)承认的焦虑

由上述可见,在国内非常火爆的国产电影到了海外似乎并不为国外观众认可,已经成为中国电影国际传播的普遍化现象。国内国际市场的传播落差,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陷入一种“承认的焦虑”之中。焦虑不仅在了解和处置情绪纷扰及行为失序时,被认为是弗洛伊德所谓的“关键问题”,即使在影视艺术、社会文化和政治经济等不同领域中,也都同样被认为是关键的课题。焦虑并不只是抽象的理论概念,而是人类的一种心理体验。原始人最初的焦虑体验,是来自野生动物的尖齿利爪的威胁警示。但是到了现代,人类不再是老虎和乳齿象的猎物,但是却受害于自己的自尊,被自己的族群孤立,或在竞争中受到失利的威胁。尽管焦虑的形式已经改变,但是焦虑经验依然大体相同。那么何为焦虑?美国学者罗洛·梅总结历代学者对焦虑的研究,指出:“焦虑是存有肯认自己以对抗非存有的经验。”[3]这是一个高度概括性的定义,同时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界定。从抽象回归具体,以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为例,中国电影希望在国际传播中受到外国受众的“肯认”,如果自身的努力与成绩得不到国际受众的承认,便会产生不知所措的感觉,同时自我的内心会产生强烈的冲突和不安。

面向国际传播市场,中国电影始终伴随着一种深深的“承认的焦虑”。这种焦虑常常伴随着认知失调,即自我失去了方向,失去了是非判断的标准,包括内在困惑、疏离、心理混乱,以及价值和行为标准的不确定。这种“承认的焦虑”有时由潜藏的问题转变成公开的问题。例如有一篇《战狼2可能跻身全球票房100强,但美国人会承认吗?》在网络上热传,它以中国电影常爱买票房、发行商不受北美认可为理由,在文章结尾写道:“无论《战狼2》的票房最终会到怎样的高度,Box Office Mojo的全球票房榜也不会进行记录。”[4]于是引起了国内民众新一轮的承认的质疑与承认的焦虑。事实上,《战狼2》的票房不但被Box Office Mojo全球票房榜收录,而且已经正式进入了TOP100榜单。

每一位关心国产电影的中国公民,从自己的经验以及对同胞的观察中,都明白“承认的焦虑”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普遍而深刻的现象。中国电影从中国走向世界,希望能够生产出在国内国外市场都能“叫好”又“叫座”的作品,但却始终处于难产的状态。翻检中国电影历史,早年如《霸王别姬》,近年如《白日焰火》,虽然都曾收获过国际大奖、扬名海外。然而这些“叫好”的电影背后,却始终面临不“叫座”的尴尬。尽管电影属于艺术作品,不能单纯以票房的高低来评判好坏,但在好莱坞电影“叫好”“叫座”双丰收模式的夹击下,中国电影始终有种不被承认的焦虑。因此,关心爱护中国电影的人都希望在国内“票房”“口碑”皆佳的《战狼2》能够在国际市场“叫好”又“叫座”,使中国电影腰杆硬起来,但现实中却遭遇了新一轮的“承认的焦虑”。

二、 跨文化的沉思:中国电影国际传播中的文化政治

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所滋生的“承认的焦虑”,是一种跨文化传播的焦虑。在人类传播发展的历程中,人类发明了语言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电子媒介、网络媒介等各种媒介形式,希望建构一个能够互相交流与沟通的渠道。但不可回避的是,不同文化群体之间的隔阂与冲突却是无法完全消弭的。这就需要我们思考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所遭遇的种种问题。

(一)文化的冲突

电影的国际传播,意味着接受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群的观看与审视。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价值观念也必然有着电影传播——接受之间的文化冲突。正如学者指出的:“不同民族、社区和集团的文化,有着不同的价值目标和价值取向,并且常常各自以自己的文化为优越,视其他文化为危险物。当它们在传播、接触的时候,便产生了竞争、对抗甚至企图消灭对方的状况,此种冲突叫做文化冲突。”[5]文化的产生一般来说都是以人类的生命体验和生存经验为基础的,而不同生存环境的刺激和作用,造成了人们对自身及自身以外的世界的不同感受与看法。当不同文化世界发生冲突、互相排斥的时候,产生各种文化与社会心理意义上的焦虑,进一步影响文化间的理解与沟通。例如电影《刮痧》讲述了一个美籍华人在美生活中遭遇的跨文化之间冲突问题。影片男主人公的儿子感冒,来美国探望爷爷使用刮痧来治疗孙子的病。刮痧是中国古老的治疗方法,但这在美国文化看来是有违儿童保护法的,于是福利院强行将孩子抱走,剥夺了其父母的抚养权。而电影《战狼2》虽然极力学习好莱坞的影片叙述模式,但也难免渗透进中国思维和中国的文化表达。例如影片结尾护照上写道“中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你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激发了每一位中国观众的民族自豪感。再如影片中“老爹”与冷锋对决中占上风时说过一句“中国人是病夫,没用”,而在冷锋经历种种困难,最终打倒“老爹”之时,说了一句:“那是以前!”这句话渗透着中国自晚清以来民族伤痕的记忆和复仇想象的快感,把中国百余年的落后挨打的压抑情绪宣泄。这种满溢着民族情绪的文化表达不但赢得《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台的拍手称赞,同时更与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心灵共鸣。但是,这种文化表达符合中国民众情绪,在国际传播中便会遇到跨文化的冲突问题。因为所谓“文化的冲突”是由文化的“先天性”或者文化的本性所决定的,是不同文化在传播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种必然现象。

理解了文化的差异性和文化冲突的不可避免,我们或许能够缓解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那种“承认的焦虑”,因为占据我们心灵的跨文化传播的“承认的焦虑”都与他者有关。梁漱溟很早就曾指出中国在他者文化的比照下的心理焦虑问题:“到了近百年世界大交通以后,与近代西洋文化见面,有了比较对照,似乎可以引生自觉;但又被它严重打击,茫然无措,陷于過分自馁。”[6]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有必要从他者的角度考虑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其实,如果我们转换观念,不是从自我出发,而是从他者出发,那我们就可能放松主体性视野中内在的紧张关系,从多角度观察电影的跨文化传受问题。

(二)传播的秩序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现存的国际传播格局与传播秩序中,明显处于劣势,不仅表现为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认知偏差,更重要的是西方话语霸权阻碍了中国话语的构建。《战狼2可能跻身全球票房100强,但美国人会承认吗?》这篇广为传播的文章暴露出中国电影“承认的焦虑”,同时也暴露出中国人对西方文化霸权主义的省视与批判:凭什么西方就可以定规则,而我们却只能接受。跨文化传播总是处在话语权利的不平衡状态,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是考察东西方文化交往中不可回避的问题。在当代世界,明显的直接的殖民主义已经消失无踪,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却借助政治、思想、经济和文化等形式掩盖着其帝国主义面目。正如沃勒斯坦指出的:“文化是人们用来包装其政治——经济利益和动机以便表达它们,掩饰它们,在时空中扩大它们并牢记它们的领域。”[7]

在全球范围内,不平等的信息传播秩序一直存在着。斯图亚特·霍尔指出:“在全球语境下,本土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的斗争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可能最终解决,甚至也不能完全得到解释。”[8]西方发达国家向世界输出自己的文化意识形态,同时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描绘成一种负面色彩的思想价值,西方受众在观看《战狼2》时没有和中国民众共享“大国崛起”自豪喜悦,而是抱持一种警惕的态度。其实,从进入大众传播时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便依据其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先进的传播科技主导着世界传播的话语权,控制着全球传播的渠道,它们发布的信息占到全球信息总数的接近80%,它们的文化价值观念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发生了极大影响。环顾世界,发展中国家非常依赖西方的图书、电影、电视娱乐节目等文化消费产品,例如好莱坞电影在全球的畅销传播,不但在传播影像产品,也在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而在这种西方文化消费大行其道的语境下,发展中国家也难以生产出具有相同国际传播力的文化产品,因此势必在国际传播中缺少文化竞争力。因此,以中国为首的发展中国家也一直致力于建立国际信息传播的新秩序,摆脱传统的传播不平等现象。

三、 自我的审思:新媒体语境下中国电影的生产传播

电影的国际传播确乎存在着跨文化的冲突问题,但跨文化的传播的焦虑使得我们的心理也具有一定的微妙性。一旦国际社会排斥中国电影,就怀疑是外国的偏见。但除了省视他者文化霸权主义,也要审思自我问题。就像《焦虑的意义》一书中提到的,在焦虑中,“我们见到了敌人,他就是我们自己”[9]。当我们陶醉沉迷于《战狼2》所唤起的爱国热情中的时候,不要想当然认为其他国家的观众也会感同身受。因此,“焦虑”应该与自我省思如影随行,我们越熟悉焦虑的本质,就越要省思自我,省思在国内市场高票房电影的制作品质和文化传播问题。

(一)品质的审思

客观来说,《战狼2》在民众欣赏趣味复杂多元的语境下,能够在主流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与大众的观影欲望之间探索出自己的叙事空间,着实难能可贵。《战狼2》在国内掀起了观影热潮,国内学术界也纷纷开会讨论它的成功之道。学者们从《战狼2》的主题表达、精神内涵、艺术创作、市场策略等维度展开了讨论,最后一致认为,“《战狼2》把爱国主义的主流价值和商业电影的类型化创作完美结合,它既呼应时代、观照现实,又尊重市场和观众,以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重工业化的电影品相,实现了口碑与市场的双丰收。”[10]热捧如潮中,更需要省思。因为过度的追捧赞扬对于中国电影的发展传播都毫无帮助。有学者指出:“《战狼2》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实现了口碑与票房的双赢,究其原因离不开影片以工匠精神为基础的精品化制作与类型化拓展。”[11]此种评价其实难以服众,影片中大量拖沓冗余的镜头和剪辑的混乱不堪,让人看不到《战狼2》是诚意之作,恰恰缺乏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作为《战狼2》的导演和主演,吴京在宣传中一再讲述自己对电影细节的考究。但这部电影依旧问题很多,其在叙事、节奏、剪辑都存在着散乱、拖沓的种种问题,这些影片制作的质量问题不是靠观影中唤起的爱国热情可以遮蔽的。个人英雄主义可以振奋人心,可是《战狼2》叙事中的个人英雄主义却平添了想象的成分。《战狼2》中吴京所扮演的冷锋和一个退伍兵,外加一个傲娇的富二代,就能抵挡全世界最厉害的雇佣兵以及非洲的反政府武装。让人不免感到有些不可思议,认为是一种想象的英雄主义。电影剪辑的粗糙,叙事的不合逻辑,不但在《战狼2》中存在,而且越来越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如今的中国电影大多以商业大片的面目出现,为了哗众取宠和高票房而制,因此少了细节的考究,少了一些思想深刻,即使票房高涨但口碑却总显单薄。如果国人永远不正视自己身上的不足,一昧地对国产电影从宽看待,那么中国的电影永远也不会有进步。

(二)票房的审思

西方质疑中国票房,其实也确实反映出中国电影票房的问题。一是中国电影人在电影制作秉持一种票房至上观念,却在电影品质提升方面用力不足。中国电影方兴未艾之时,往往重视电影品质的提升。当时即使电影票房不是很高,院线放映也不够充足,但是每一部电影都拍得实实在在,电影评分能够匹配电影品质。但近十余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大众文化消费时代,闲暇观影已经成为时下国人最大的文化消费方式之一,而且通过各种社交媒体平台分享观影经历和观影感受已经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而电影的宣传也借助各种媒体进行大肆炒作,媒体跟进报道,社交平台互动参与,电影制作方制作的宣传噱头有时比电影更富有戏剧性。由此,在互联网语境下年轻人容易被电影宣传方所炒作的“情怀”和热点事件吸引,不管电影品质好坏,都一窝蜂的进入影院,为提高票房做贡献。但是需要看到,此中变化的是电影宣传,而中国电影品质并没有随着宣传的加码和市场的转温而真正有所提升。大量制作粗糙的电影充斥市场,而早年依靠佳作成名的导演,也已不再秉守传统的电影情怀,而开始撕破底线,进入粗制滥造的队伍。张艺谋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以典型的案例说明了在票房为王的诱惑下,传统导演也不再注重电影品质的提升。

二是中国观众的观影行为缺少理性消费能力,因此电影票房的逐漸飙涨并不代表电影本身品质的提高。中国的电影观众没有养成完整和成熟的观影思维和评判理智。电影宣传依靠媒体炒作,买通大量水军点赞,就很有可能出现网络上的超级口碑而实际质量平平的电影作品,而大众在电影观看中容易受到“羊群效应”的驱使,形成一种“不管好片烂片,看了再说”的观影心态。而且文化消费时代的粉丝经济也导致电影消费市场的虚高,粉丝电影会形成一种保护效应和反击理智声音的能力。人们在观影活动中受到人文情怀的点染和爱国热情的熏染,很容易失去对电影品质本身的清醒认识。以《战狼2》为例,它通过战狼向观众传递的积极的爱国主义价值观,但倘若一部电影只要一个正确价值导向就应该被表扬,那么电影品质就会降到下一层次。客观来说,《战狼2》的电影品质其实值得讨论,虽然属于军事题材作品,但也是一个粗制作、纯商业的电影作品。

四、 拯救的道路:中国电影如何自信走向世界

面对中国电影在国际传播中的“承认的焦虑”,我们应该心智更加敏锐,既要到考虑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差异问题,同时也要自我省思电影的品质不高和票房虚高问题。因为这种反思和省视能够理性地对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情况进行准确地研判,不仅可以熟悉跨文化传播的技巧,也利于中国电影认清自我、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完成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任务。

(一)文化自信与跨文化思维

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需要面对文化差异和文化霸权,人们常常会感知自己的实际文化处境与自我导向之间的不一致,“承认的焦虑”也由此而生。当然,“承认的焦虑”并非完全引向负面指向,它会激发中国电影面对自己,认识到并且挽救对我们最有价值的东西,保持文化自信。但与此同时,文化自信也容易使我们陷入自我价值中心的绝对化,失去对其它文化价值的感通。需要看到,文化自信不是文化上的盲目自大,不是无视文化多元的坐井观天,而是阅尽千帆之后的自信从容,能够秉持文化自信,同时也能够从容接纳其他文化,保持一种接纳、融通的文化姿态。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电影要想“走出去”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需要寻找本土性与全球化之间的平衡。文化差异性的客观存在既提醒我们保持文化的自信,同时在电影生产中也对电影的思维表达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需要为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寻找到一种具有跨文化的思维方式。中国电影如何从思想、内容到表现都秉持中华文化内涵,同时又具有普遍意义的国际传播效力,这需要一种开放的文化心态,并时刻保持一种跨文化的思维方式,探索跨文化的影像表达。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面对的是具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受众,而这些受众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和中国电影的接受都需要过程。因此需要在充分了解国际观众对中国电影的诉求和喜好的基础上,探索国际观众接受的中国文化话语体系,讲述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电影故事。

(二)提升品质与做好对外传播

面对国际传播中的“承认的焦虑”,中国电影还需要在电影品质提升上下大工夫。电影作品的质量是作品受欢迎的根本所在,如果电影品质不够高,不管中国电影如何宣传,如何焦虑,也难以形成传播力和影响力,那么不管是国外观众,还是国内观众,都不会喜欢看。如有学者指出的那样:“只有改革才是生存和发展的出路,否则,无论有没有好莱坞的进入,中国电影都将无处可走。因此,我们应该致力于探索中国作为一个特殊的发展中国家的电影政治、经济、文化规律,建立一种具有符合全球发展和国情现实的电影产业和电影市场。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够创造与好莱坞电影不同的更现实、更人性、更关怀、更丰富的电影文化,成为世界性多元电影思潮的组成部分,为全球化提供多元的而不是一元的格局。”[12]

当然,在中国电影自身品质提升的基础上,中国电影如何做好对外传播工作,进一步参与世界电影竞争,也是中国电影当下和未来发展的最大考验。中国应该积极寻求与国际传播机构建立协同合作的关系,主动开拓、建立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渠道,并且促成中国电影的国际传播体系。同时,政府也应该培育中国电影的优秀作品和优秀资源,扶持中国电影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此这般,国际受众才能够更容易接触到中国电影,进而才有机会喜欢上富有民族文化内涵的中国电影。当今世界的传播格局,以影视作品展现国家形象并进行一种情感化、艺术化的对外传播,已经成为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传播的共识,随着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电影作为文化名片也承担着传播中国故事、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方式。在这样的国际传播语境下,中国电影必须直面在国际传播中的“承认的焦虑”,秉持文化自信,承担起表述中国时代特征和中国文化表达的历史使命,向世界展现中国文化、中国价值和中国气度。

参考文献:

[1]张曦.《战狼2》背后的4个故事[N].中国新闻网,2017-08-08.

[2]《战狼2》在香港,国外票房惨败,只有大陆撑起[EB/OL].(2017-12-01)[2018-06-15]百家号“娱乐高粱”:http://baijiahao.

baidu.com/s?id=1578303269441538043&wfr=spider&for=pc.

[3](美)罗洛.梅.焦虑的意义[M].朱侃如,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序.

[4]张雅琦.战狼2可能跻身全球票房100强,但美国人会承认吗?[EB/OL].(2017-12-01)[2018-06-15]hao123新闻网:http://

www.hao123.com/mid/18036034324131365571.

[5]刘丽晶.社会学教程[M].北京:中国工商出版社,2013:96.

[6]翟奎凤.梁漱溟文存[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207.

[7](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第2卷)[M].庞卓恒,等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68.

[8](美)斯图亚特.霍尔.多元文化问题的三个层面与内在张力[J].江西社会科学,2007(3).

[9](美)罗洛.梅.焦虑的意义[M].朱侃如,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

[10]虞晓.冠军启示录——《战狼2》学术研讨会综述[J].当代电影,2017(10).

[11]朱旭辉.战狼2:媒介文化的价值引领与空间场域的形象表达[J].电影艺术,2017(5).

[12]尹鸿,萧志伟.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J].当代电影,2001(4).

猜你喜欢

战狼跨文化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战狼2》主旋律叙事的艺术创新与审美表现
古代“特种战”:每一场都是一部《战狼》
吕建民 《战狼》背后的电影人
战狼Ⅱ: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