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课文指导作文
2018-03-10王珏
摘 要:语文课文文质兼美,适合学生学习。从如何借助文本阅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给写作技巧,积累写作素材等方面指导习作,以期达到让学生乐写、善写的目的。
关键词:课文;写作;兴趣;审题;描写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一直是重点和难点。要让学生达到细节描写生动具体,则是重中之重。每每看到有的学生三言两语把一件原本很生动的事情叙述得平平淡淡,我就感到非常遗憾。
二、原因分析
学生作文枯燥乏味,除了和学生的观察能力、阅读能力、个人经历等方面有关系外,没有掌握描写方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一個学生在写《面对错误》这篇文章时,一共写了六百多字,有五百字都在写自己生病的感觉是什么,父母怎样不顾辛劳带他去看病。难道孩子生病也是犯错?最后才明白,原来是父亲让他把药瓶装好,由于粗心大意,他把药瓶打碎了,一百来字,草草结尾。问他文章哪里是重点,他说是打碎药瓶那一段。为什么把前面写得那么多,他说字数太少了。我哑然,于是根据自己的经验描述了当时的情景,他非常诧异:老师,你怎么知道?你又没在我家!看来,他们知道应该怎样谋篇布局,却不知如何把自己心中所想用具体的语言表达出来。
三、解决对策
要解决这个问题,语文课本是最好的媒体。许多课文都是出自名家之手,语言优美,构思精巧,结构严谨,感情真挚。
1.借助课文,激发写作兴趣
课文里有优美的散文引人入胜,有情节精彩的故事令人感动,有意境深邃的诗歌令人遐想,有结构严谨的说明文让人受益匪浅。这些文质兼美的文章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如,在教学《我喜欢》一课时,我先声情并茂地朗读,引学生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之美,学生渐渐陶醉于美妙的景色中,此时是写作的最佳状态,我趁机带他们观察窗外的秋景,并回想其他季节的美景,然后当即抓住特征描写四季的景物。这次作文训练很成功,许多学生写出了优美的语句:我喜欢夏日的黄昏。我喜欢独自坐在面西的阳台上,看那红日慢慢沉入西方。雪白的云朵被染红了,柔和的晚星、皎洁的明月逐一登场,孤独的只是那渐渐消逝的夕阳。
2.借助课文,教给写作技巧
学生写作文往往容易泛泛而谈:写事,只把事情笼统概述一番;写人,则像作鉴定一样写几句总结性的评语。如何引导学生描写细节呢?我认为,对照课文,借鉴写法,模仿创造是一条捷径。
(1)借助课文标题,指导学生审题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好的标题,既能吸引读者的兴趣,又能读出作者的立意。要想写好命题作文,首先要通过审题关,在研读课文时,我注重引导学生对课文标题的理解,分析作者是怎样立意的,从中学习审题的方法。
在教学《生死攸关的烛光》时,我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看到题目你有什么疑问?题目的关键词是什么?文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通过分析,学生知道了关键词是“生死攸关”,文章重点写伯瑙德夫人一家为了保护情报,经历了怎样生死攸关的考验。这样既解题又审题,为学生以后的作文提供借鉴。
(2)借助课文,指导细节描写
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对于表现人物、理解课文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指导学生写人物时,要充分发挥课文的借鉴作用,让学生学会细节描写,从而把人物写得具体,写出个性。
课堂上,我要学生描述班上的同学或老师,要抓住人物的特点,不写出名字,请学生当场朗读习作,其他同学猜猜写的是谁。通过这样的训练,大部分学生在描写人物时,懂得抓住特征,不再只是给人物贴标签。
(3)借助课文,开启想象之门
有的课文,在紧要关头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利用这种意犹未尽的感觉,让学生尽情地去想、去说、去写,最大限度地开启学生的想象之门。
《生死攸关的烛光》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读到这里,学生长出一口气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想法:后来怎么样了?杰奎琳是不是要把蜡烛藏起来?伯瑙德夫人和雅克怎么打发走了德国军官?敌人走后,母子会说些什么?他们又把情报藏在哪里?情报被顺利取走了吗?一连串疑问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我抓住机会,让学生发挥合理的想象,完成续写的训练。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个个挥笔疾书,满怀信心地用自己的文字驾驭着主人公的命运。
3.借助课文,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掌握丰富生动的材料也是写好作文的条件。我常常指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分门别类地整理到“采蜜本”上,定期检查、评比,利用早读时间组织学生背诵,素材记在心中,用时才会得心应手。背诵的方法多种多样,尤其受学生欢迎的是我创造的“放电影背诵法”。随着我的朗诵,学生闭上眼睛,在头脑中将文字所描述的情景一一再现,然后再将自己头脑中的电影画面转换成文字。这样的背诵,学生兴趣高,效果好。
借助语文的文本阅读,多角度多层面地指导学生作文只是作文教学的方法之一。我们还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尝试创新,才能让学生真正解放出来,让他们喜爱作文,快乐作文,善于作文,这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
作者简介:王珏(1972—),女,汉族,陕西西安人,就职于陕西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