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安视角下校园暴力现象分析及治理对策

2018-03-10靳雷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6期
关键词:校园暴力公安机关

靳雷

摘要本文通过文献资料以及案例的分析,聚焦校园暴力,从概念出发进行界定,分析内在与外在两方面原因以及如今公安机关存在问题的具体表现,旨在从公安角度上探寻校园暴力的解决之道,从队伍建设、宣传教育以及协同管理三方面创新校园警务模式。

关键词公安机关 校园暴力 校园警务

一、引言

“校园暴力”指发生在校园内外,由教师、学生及校外人员针对受害人采取直接暴力或言语上的攻击行为所实施的侵害行为。校园暴力的背后融合了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孩子自身等错综复杂的原因,校园安全面临挑战,而警务力量的不足更加剧了公安机关直接处理这些校园暴力的困难。破解困局需要公安机关工作思路的转变,也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安全教育,更需要建立校警合作机制以实现校园暴力问题管理的社会化。

二、校园暴力特征与原因分析

(一)校园暴力的行为特征

1.事件频发性。2017年3月22日,最高检报告称2016年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提请批准逮捕的校园涉嫌暴力犯罪案件者1988人,经审查批准逮捕1180人,受理移送审查起诉3911人,经审查起诉2449人。

2.行为群体性。根据法制网调查,被报道的校园暴力事件中群体行为所占的比例为75%。

3.当事人低龄化。法制网舆情监测中心的报告显示中学生发生校园暴力的比例占75%,远远高于大学生所占的15%。

(二)校园暴力的外在因素

1.家庭因素。闪婚、裸婚以及分居两地等现象带来的是单亲家庭越来越多,主体缺位教育使得家庭气氛紧张,比如存在家庭暴力的家庭成长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容易形成攻击性人格。也有出生在高学历高收入家庭的孩子优越感过强,承受不住挫败感,性格容易极端化引发校园暴力。

2.学校因素。一是现在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大多流于外在形式,缺乏真正浸润心灵、陶冶情操的有“内容”的文化活动。有些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和就业率,安全、法制等教育流于形式,忽略了对不良文化的管理。二是来源于教师的影响,诸如语言暴力和漠不关心的冷暴力甚至体罚,加剧师生矛盾,增加校园暴力发生概率。

3.社会因素。不良媒体的传播比如暴力游戏色情网站等都容易误导青少年形成错误的是非观,在受到严重打击时,便会使用看到过的简单粗暴的方法挽回尊严,拉帮结派仗势欺人打群架,成为了一种时尚,成为校园暴力的催化剂。

(三)内在因素

1.需要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学生时期自己没有收入来源,谈恋爱泡网吧出入游戏厅等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便可能聚众向低年级学生收取“保护费”,引发校园暴力。

2.挫折感。社会竞争激烈,住房、养老、医疗等问题使“四二一”结构下长大的子女压力倍增,父母对他们充满了希望,给孩子报了各种各样的提高班、兴趣班。在长期重压且并没有兴趣的情况下,容易引发心理疾病,那么极有可能以暴力的形式对外发泄,产生校园暴力。

3.模仿行为。青少年易受他人影响而做出和他人相同或者相似的行为,即模仿行为。一旦接触暴力因素过多,遇到事情便会不自觉得模仿,使用暴力。

三、公安机关治理校园暴力的不足

(一)治理校园暴力概述

公安机关的职责具体到校园这个特殊区域来讲,是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师生及周边人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这是个较为抽象的说法,《指导意见》细化了公安机关在治理过程中的作用;《八条措施》细化公安民警应该履行的职责,群众可以拨打110投诉民警未将此八条规定落实到位。毋庸置疑,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是由于当前民警处理校园暴力案件效果不明显,必须转换工作思路,在日常多下功夫,民警认真履行责任,但仍旧存在一些治理方面的问题,概括说来一是校外,二是校内。

(二)案件處理效果不明显

根据《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规定,校园暴力案件并无特别法条约束,仍旧同普通暴力案件一样,受责任年龄的限制,使得大部分行为人被法律所保护,以教育代替处罚。一方面,责令家长严加管教便因为父母工作忙而不了了之,另一方面民警也会对孩子进行相关教育,但由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往往具有叛逆心理,听不进教育意见,对其他孩子来讲,会产生—种“违法不会受到惩罚”的错觉,也开始效仿同学,成立不良团伙。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公安机关处理案件,非但没有起到预防、制止以及震慑的作用,反而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三)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工作不足

公安机关在日常检查过程中,虽然严格按照标准,检查消防设施、日常台账等,对遏制校园暴力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一些看上去不起眼的暴力现象却往往成为漏网之鱼,例如学校周围的饭店经常会有人喝醉后“耍酒疯”、附近经常有人拦劫“保护费”、商店销售一些不适合学生的玩具、淫秽盗版书刊等。另一个重要点就是外来人口,如西安市秦川中学校园勒索事件行为人是外来务工人员。公安机关管理流动人口责无旁贷,但这些人口是否居住在校园周边并不是其工作重点,进行整治工作的大多是社区民警,但是由于警力不足等原因,主抓社区有影响力的案件,而像校园安全等问题,等事情发生之后再去处理,伤害却已经造成了。

(四)校园内部警务工作不到位

济南市郭店中学发生校园暴力案件中,当事人杨某驾车冲入校园,后进入教学楼用手中约60公分的砍刀砍伤路边的教职工,并将一名男学生劫持。此案例暴露出以下问题:一是杨某作为外来人员,且车上带有管制刀具,门卫保安并未采取任何有效措施;二是案发后,民警按照一般程序出警到达现场,在事件发生后至民警到达之前的时间里,由于无人处置,已经造成了人员恐慌现象。此案并非偶发,校园警务室流于形式的现象还是非常普遍的,巡逻人员多为保安,校园内见警率低,民警进校多是消防检查,对于安全教育、法制宣传方面的工作并不重视。

四、公安视角下的校园暴力治理对策

(一)建立校园警察机制,队伍建设专业化

1.社区警察工作重心应放在校园。相对于成人的自控能力,学生群体更容易受不良风气影响且容易成为暴力侵犯对象,因此社区民警的重点任务是维护校园及周边秩序。但这并不是全部任务。通过对济南市港沟派出所建大警务室的工作人员江某的访谈,了解到建大警务室所负责的辖区共有学校6所,社区民警李某还要负责辖区内四个小区及厂矿企业的治安。李某每年对每个学校都要召开新生入学座谈会,最长时可达12天。平时在完成场所检查、接出警等常规性工作后,则将注意力重点放在校园中,着力打造“平安校园”,进行日常宣传教育,警校协同管理等。

2.校园辅警规范化。校园辅警即帮助、协助校园警察维护校园安全的力量。一是要明确其性质,校园辅警本质上就是校园警察最重要的帮手,具有辅助性,其自身不具有执法权;二是规范其招录渠道和培训工作,吸纳社会上素质较高、熟悉学生性格特点的年轻人进入职业化的辅警队伍,例如部队退役官兵,规定必须大专以上学历,法律类、管理类专业优先等。三是在工作上,辅警可以担任社区民警和学校保卫处保安队的联络员,掌握校园的一些情报信息。

(二)加强安全意识教育,宣传形式多样化

1.法制宣传专业化。首先,校园警察应以相关法律政策为基础,尤其是《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法律,不定期地在学校进行法制宣传,增强师生的法制意识,使法律政策起到该有的作用。一方面,让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产生预测可能性,指引其实施善意行为;另一方面,让法律成为有力的武器,真正起到保护学生合法权益、维护校园秩序的目的。其次,校园警察应采取多种宣传形式,较为实用的为以下几种:一是借助每年3月27日的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5月4日青年节、9月10日教师节等契机,组织文艺演出,根据实际案例编排情景剧;二是定期召开法律讲座,落实“入学必讲”、“开学必讲”、“一季度一讲”等制度,也可采取直播等方式;三是利用微信、微博等自媒体,发起话题、每日推送以及微博投票等形式;四是将学校宣传栏专门划出一部分作为法制宣传专栏,张贴法制手抄报、漫画、提示语以及校园警察联系方式等。

2.安全教育常态化。一是督促安全检查:指导学校制定安全防范计划,由校园警察、保安员以及师生等为主体;对教学楼、宿舍楼等学生密集的地方高度重视,制定“一周一查”甚至“三日一查”的制度,严查管制刀具以及打火机等危爆物品;对检查出的隐患,责令学校整改,民警及有关专业人员验收。二是设立安全课程:课程应面向学校内所有人,即学生、教师以及保安员等,入校必上,民警及有安全教育经验的专家作为教师,课程内容主要为学校应急预案的讲解、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以及组织应急疏散演练。

(三)加强警校协同意识,管理体制社会化

1.校园警务室制度。按照公安机关的统一规范和标准,在学校保卫室的基础上建立校园警务室,以驻校警察为主导,以警务室为平台,统一整合社会联防力量,建立联动联巡机制。警务前移,警力下沉。第一,警务室配备公安日常工作所需的设施,例如警棍、盾牌、钢叉、辣椒水以及手电筒等。在警务室门口张贴醒目的标志、警务工作制度以及民警的照片、姓名、警号及聯系方式等,方便师生与周边群众报警求助。第二,警务室不能只是一个公安机关的驻点,更应是民警作战的平台,配备互联网、电话、监控终端及GPS定位系统等设施,接通公安内网,快速接受指挥中心下达的指令,就近应对、处置突发警情,切实提升警务效能,而且可以为群众提供信息查询等服务。

2.警校多方联动机制。建立校园警务联动机制,以公安、学校为主导,家庭、学校周边商贩以及工商、税务、卫生等部门协同管理。第一,加强人员管理。一方面,对学校内部的超市、食堂、杂货店以及校外的宾馆、商店、网吧等场所及所有工作人员定期“大排查”,管控学校及其周边环境;另一方面,掌握学校附近的不良团伙及经常在学校周边走动的人员信息,对发现的有暴力倾向的“小混混”进行教育,走上正途。第二,增加校园“见警率”。正如马鞍山市公安局提出的:站好新学期“护学岗”,辅好校园“安全路”。一是在辖区中小学上学、放学高峰时段,安排警力在校门口疏导人流、交通,引导护送学生安全离开。二是学习韩国做法,提供免费“警卫服务”。第三,公安机关也要积极参与到“智慧校园”建设中,利用“互联网+”打造以学校、公安机关为主导,社会、家庭共同参与的“智慧”安防系统,通过监控探头等主动感知并排查安全隐患区域,给孩子一个健康的学习与成长环境。

五、结语

建立新型的校园警务模式势在必行,在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宣传教育及警校多方协同管理,定能解决掉这块“硬骨头”。这既是对公安机关警务专业化能力的考验,也是对人民警察日常多样化宣传以及协同学校等各方进行管理的工作方法的考验。相信,在《校园安全法》即将出台、各方聚焦校园暴力事件的背景下,公安机关一定可以转变思路,建立完善新型的校园警务模式。

猜你喜欢

校园暴力公安机关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公安机关处置家庭暴力案件的实证研究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浅析校园暴力犯罪的成因、特点及预防
青少年恶劣事件频发引发对刑事责任年龄的思考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浅析大众传播中的“媒介暴力”现象
新形势下预防校园暴力的策略研究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侦查中的假说、推理和证据
构建森林公安机关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