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狗年说狗

2018-03-10艾兴君

决策探索 2018年3期
关键词:走狗包弟努尔哈赤

艾兴君

2018年是狗年,狗又称犬。狗以機智勇敢、忠于职守赢得了人们喜爱和尊敬。中国有句民谚:“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从这句朴素的话中看出,狗是人类忠诚可靠、可同甘共苦的朋友。在数千年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人类跟狗结下了不解之缘。

常言说:“狗守夜,鸡司晨”“马忠、羊孝、犬义”。狗活泼可爱,又是人们生活中的忠诚伙伴。曾国藩的后裔曾约农,是出身名门的学者、教育家,温文尔雅、对人和善有礼。但此人却养有一条剽悍的狼狗。曾约农在长沙某中学兼课的时候,那只狼狗也如影随行。曾约农讲课时,狼狗就蹲在讲台之侧,面对学生,一动不动,“狗视眈眈”,课堂纪律特别好。

与曾约农迥异,巴金曾经养过一只“知书达礼”的日本品种的黄毛小狗,在他的文章《包弟》里,他亲切地叫这只小狗“包弟”,说:“它有甚么要求时就立起身子,把两只前脚并在一起不停地作揖。”

季羡林曾经被一条不起眼儿的狗揪住了心。他为母亲奔完丧,即将离开那一座破房子时,他一眼就看到那条老狗仍然忠诚地趴在篱笆门口,看见了他,似乎预感到他要离开了,它站了起来,“走到我跟前,在我腿上擦来擦去,对着我尾巴直摇。”季羡林一下子泪流满面。他知道这是他们的永别,他抱住了老狗的头,亲了一口,一步三回首地离开了那里,眼泪向肚子里流。

有人爱狗,就有人厌狗,骂狗最多最尖锐的莫过于鲁迅,大约鲁迅是不喜欢动物的,猫狗在他眼里,皆是异物。但事实上,在鲁迅所处的年代,他对猫和狗的不善之辞,其实不是针对猫狗,而是针对他自己认为的那些有着动物身上不可避免的“兽性”与缺点的人。林语堂曾这样评价鲁迅:不交锋则不乐,不披甲则不乐,即使无锋可交,无矛可持,拾一石子投狗,偶中,亦快然于胸中。仿佛鲁迅生性与狗过不去。

狗也背负了很多骂名。其实,“狗嘴里吐不出象牙”说明狗的诚实,实事求是,不像有的人口吐莲花,把无说成有,把有说成无。“狗急跳墙”是说狗不画地为牢,束手待毖,危急时发挥一技之长而逃生,有何可指责的。“狗皮膏药”说明狗牺牲了自己,用自己的皮制成膏药,给患者带来福音,不像卖假药者净坑人。至于狗叫,有谁不愿意听啊——老百姓喜欢听:日子旺旺!商家喜欢听:财运旺旺!人人都喜欢听:事业旺旺!国家旺旺!

“走狗”这名字可不雅,但郑板桥、齐白石却偏爱“走狗”,刻闲章自称“青藤门下的走狗”。陆游有诗曰:“犬喜人归迎野路”,范成大有“随人黄犬搀前去”,你看,狗有多可爱,当你从远方归来,它像欢迎亲人一样迎接你回家。想当年,努尔哈赤骑着他的大清马,眼看就被追兵追上,这时他的义犬扑上去,死死咬住追兵的大腿,努尔哈赤才得以逃脱,而义犬却惨死在追兵刀下。就是在今天,狗在国防、公安方面的功能也不可缺少。

狗年说狗,确实有趣。狗在人的世界里所显示的一些优秀品格,永远是人类道德的一面镜子,诚如米兰·昆德拉所说:“狗是我们与天堂之间的媒介。”endprint

猜你喜欢

走狗包弟努尔哈赤
“走狗”原是中性词
在忏悔中呼唤良知
——《小狗包弟》中“良知呼唤”的现象学分析
“走狗”原是中性词
《小狗包弟》教学设计
巴金《小狗包弟》赏析
《小狗包弟》课堂实录
赏赐仇人
李成梁收养努尔哈赤说的起源与演变
沙场老将
后金的军事统帅努尔哈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