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背景下电力院校化学化工类人才培养及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2018-03-10李英杰董颖男毕孝国

山东化工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校企模块

赵 海,李英杰,刘 瑾,董颖男,牛 微,唐 坚,毕孝国

(沈阳工程学院 新能源学院,辽宁 沈阳 110136)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有利于培养专业应用型人才,也是校企双方互相支持、资源共享、实现高等教育和企业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1]。校企合作已经不局限于高等院校与企业合作,而是向着更高层次深度发展,校企合作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培养具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有效手段[2]。

1 校企合作现状

目前许多高校校企合作模式还是循规蹈矩,课程体系比较陈旧,存在很多不足,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必须在校企合作中寻找更好的课程体系,建立一套有利于提高高等院校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3]。从总体上看,当地政府、有关企业、学校学生参与少,单靠学校努力效果不佳,而且双方合作形式单一,多数高校与企业未能突破建立实习基地、订单式培养等浅层次合作,也存在合作并不能持久的问题,根本原因是高校与企业没有达成双赢[4]。此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致使学术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少,创新教育薄弱,培养的人才创造能力和创业能力不强;实践育人意识淡薄,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及就业竞争力未能适应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5-6]。

辽宁省众多高校化工类高校也在积极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合作。日前在沈阳化工大学,省内诸多化工类高校与省内各大企业成立辽宁省石油化工产业校企联盟,主要进行人才联合培养和校企科技合作。沈阳工程学院日前也与国家电力公司签署校企合作战略协议,与集团公司进行认识实习、生产实习与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但在高校转型的新形势下,在校企合作方面我们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内容。

2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优化改革的策略

2.1 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图1 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Fig.1 Talents Cultivating Framework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化工类人才培养模式如图1所示。一方面,创建化工类人才培养“三明治”式教学改革的新模式,根据“相互扶持、优势互补、合作双赢“的原则,与国电铁岭发电集团和华润沈海热电集团进行沟通和洽谈,建立学校长久的校外实训基地,利用企业教师、食堂、公寓以及运动场所等,企业开展基地“三明治”式教学所需的设备、仪器和场所提供给学生使用;另一方面,聘请企业专家进校讲学,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尽量聘用企业技术骨干参与基地理论和实践教学的要求,充分发挥企业技术人才在生产实践经验上的优势。实验教学一是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强化安全意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是第一要素,否则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也会对专业招生带来负面影响;二是设计开放性实验,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生产见习、实习等下厂实践性环节,学校和企业一起设计实践内容,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带岗见习、实习,做到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衔接,体现应用型院校办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一理念。利用学校专门成立的校企合作办公室,充分发挥来自企业工程师们的作用,安排专题讲座、设计辅导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授课。对专业年轻教师进行工程师培训,提高工程教学能力,建立“双师型”教师队伍。对现有的理论教学内容和体系进行必要调整,增添与企业生产、工艺、设备设计相关教学内容,注重更新教学内容,掌握专业最新资讯。由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制定与联合考核。

2.2 课程体系优化

校企合作人才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设计主要考虑以下几点:① 理论课程教学体系的调整;② 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设计原则;③ 考核机制设计。

校企合作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实现包括:① 校企合作现场教学设计;② 课程教学合作设计;③ 教学基地和岗位培养模式设计;④ 学习评价与反思设计。

以应用化学专业为例,课程体系以模块化进行划分。主要包括专业基础模块、运行能力模块、分析检测模块、设备维护模块及拓展模块。每门课程对应相应的三级项目,在完成模块教学任务后,每个模块设立一个到两个二级项目,为三级项目的综合实训。二级项目完成后,设立综合性的一级项目,使学生在综合实验实训和创新能力方面得到训练。

确定模块课程和三级项目,相对比较简单容易,主要针对相应的专业课程进修设置。目前,专业教师针对核心能力模块及其二级项目进行开发和研究,形成系统的课程群和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教学的学时和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课程体系优化,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业与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2.3 教学内容改革

在教学内容改革方面,完成了模块课程的教学大纲,三级项目课程标准。二级项目课程标准主要包括课程属性、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和教学条件四个部分。课程标准中包括课程属性(课程性质、课程定位、课程任务),课程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课程内容实施(课程结构、内容和要求)以及教学条件(设备、资料、资源和师资)。根据二级项目内容完成实验指导书。指导书中包含内容主要有实验目的、设备材料、实验步骤、数据处理、精密度以及注意事项等。其中实验步骤主要结合企业的操作模板和操作规程,也参考了诸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力争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

形成系统的课程群和实践教学体系。该项目完成后,确保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教学的学时和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业与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3 研究创新之处

本研究创建教、学、做一体的“三明治”式专业理论和实践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受企业欢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创新性人才目标出发,实现企业与专业教师之间的优势互补;在开展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建立校企合作联合考核机制,提出了新的设计思路,对培养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等都有很大的提高;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支撑下,使研究性教学活动顺利的开展,学生不但掌握了书本知识,通过实践,将抽象的概念形象化了,对看不见摸不着的微观世界有了更加专业性的认识,为以后进行深入研究的可能性打下了基础。

通过对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核心能力模块及其二级项目进行开发和研究,然后推广到其它模块建设。为了达到对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则需优化现有的专业课程内容,特别是需要对每个专业中的核心课程进行梳理和提炼,对每个模块的二级项目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帮助学生掌握专业核心知识,凝练专业核心能力。同时,实验指导书完全与企业接轨,与多数企业操作规程基本一致。项目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核心能力模块和二级项目内容和教学体系,能够让学生掌握核心能力知识,接受核心能力和素质培养,在学校就能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和岗位能力培养,进入企业后缩短从学生到岗位工作者的时间。

4 实施效果

通过对课程体系优化和教学内容改革,解决了以往实验指导与企业脱钩的问题,将实践过程分解成若干子能力,进行确定子能力对应的知识点,根据行业需求,对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修改,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更加完善和系统。通过一系列教学内容改革,学生理论和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我校应用化学及能源化学工程专业学生在2017年“东方仿真杯”东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大赛中分别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的成绩。

针对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核心能力模块及其项目进行开发,以期对如何有针对性的进行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提出解决方案,形成系统的课程群和实践教学体系,确保学生专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及实践教学的学时和效果,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及自我管理的能力。通过改革,加强了学生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培养,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创业与就业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学生多样性和个性化发展。

5 结束语

校企合作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走校企合作之路,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关键内容,也是培养动手能力强、创新意识强以及理论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与市场接轨、提高育人素质、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性技术人才的重要举措,让学生在学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1]孙 平,周跃花,李学坤,等. 应用型本科院校化工专业课程分析与课程体系的构建[J]. 山东化工,2017,46(2):97-99.

[2]尤玉静. 校地合作背景下化工类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讨[J].广州化工,2011,39(6):169-174.

[3]郑建东,葛秀涛,李永红.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人才模式研究[J].滁州学院学报,2012,26(6):100-101.

[4]翁艳英,张贞发,韩要丛. 校企合作模式下地方院校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J]. 科教文汇,2016(13):40-41.

[5]杨长安. 校企合作模式下培养应用型化工类人才探讨[J].时代教育,2013(9):24-25.

[6]刘德蓉,熊 伟,邱会东,等.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化学化工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科技信息,2012(33):55.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校企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