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人:岁月长河里的摆渡人
2018-03-09
有這样一群人,他们不是考古家,却能挖掘出历史长河里的金子;他们不是军人,却能捍卫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他们更不是医生,却能帮助千千万万个像你一样的普通人找回遗忘的记忆……“青灯青丝黄卷,冷桌冷椅热心。”他们就是在故纸堆里默默工作着的档案人,是岁月长河里的摆渡人,他们日复一日地在浩如烟海的信息里梳理着时间的脉络。
故纸堆里寻天地
泛黄的纸张、落灰的架子、厚重的历史,这是我对档案的印象:忠诚执着、昂扬向上、勇于担当,这是我对档案人的印象。这几年,我经历了从最初看到大学录取信息表上“档案学”三个字之后的一脸茫然,到现在一听到、看到“档案”这个词内心就会生出一种亲切之感。
其实,我对档案工作的印象是在《蓝色档案》《保密局的枪声》等一些老电影中开始的。然而,在我刚进入档案馆工作的时候,实际工作中整理档案的枯燥单调、机械重复以及寂寞冷清与我想象中的神秘世界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单单一项文书档案整理工作就有收集应归档文件、分类、划分保管期限、装订、排列、编写页号、盖归档章、编写件号、编制目录、装盒等10项流程要完成,而每项流程又有各种不同的要求。这就要求我必须摒弃浮躁,耐得住寂寞,肯吃苦,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从档案的收集整理到入库保管,再到档案的有效利用,这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我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兢兢业业。有一段时间,我甚至为此感到有些失落和懊悔。
好在,我及时调整了工作状态,没有就此放弃。在之后的工作中,当我看到一位老人在档案馆翻完最后一个案卷也没有查到自己的姓名而流下绝望的眼泪时,我的心被深深地刺痛了,这让我感到档案工作有着重于泰山的责任;而当我看到人们因找到自己遗失已久的档案而欣喜若狂时,我的心也由衷地为他们感到高兴。也正是这些来档案馆查档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让我懂得,工作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档案工作是人民的需要、社会的需要,也是我实现人生价值的动力所在。
在我来档案馆的这几年里,我最佩服的人就是王老师,他是我努力想成为的人。王老师是馆里的“活档案”,他对每个卷宗有什么档案都了如指掌,再难查的档案他都能找到。他的大半辈子都奉献给了档案馆,机械烦琐的工作并没有影响他乐观的心境。王老师喜欢苦中求乐,他会把收集归档文件想象成淘金者在沙里淘金,把对纸张的穿针引线想象成裁缝在赶制新衣,将档案柜中排列整齐的档案想象成正在接受自己检阅的队伍。
档案在许多人的认识里,是作为一种权威的文件而存在,它是触不可及的,记录了国家过去实行的大政方针,记载了对国家有影响的大人物的资料,它是政府权威的代名词。孰不知更多的时候,档案是我们普通百姓的挚友,它记录着我们最平凡的生活,关注着我们漫漫人生路上所走过的点点滴滴。而我们档案人是整理、见证国家以及普通百姓历史的人,更是保护、传承这些历史的人。当人们匆忙地行走在人生路上时,档案人从未忘记在故纸堆里小心翼翼地将旧时光串连。
(修儿)
做档案工作就要严谨细致
我进入宁波海关从事档案工作,原本以为四年档案学的专业学习足以让我胜任这项工作,可是当我开始着手做的时候却发现困难重重。一方面是因为书本知识与具体实践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是我对海关业务基本上是零基础。为了尽快进入角色、适应工作,我上班时主动向老关员学习讨教,对一份份归档文件认真研究,下班时找来海关业务书籍学习研究,逐渐对海关档案工作从陌生到熟悉,再到满心热爱和全情投入。
平凡的事情坚持做就不平凡,简单的事情重复做就不简单,几年的坚持不懈不仅让我成为了业务能手,也使关区档案工作整体水平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档案工作得到了海关总署、兄弟海关及地方档案部门的表扬与肯定。
细节决定成败,档案工作尤其如此,想要做好档案工作就必须“细针密缕”。我在面对日常烦琐复杂的工作程序时,始终保持严谨细致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我经常会为了一份档案材料,不厌其烦地反复核对、仔细研究。
在很多人眼里,档案就是整天待在库房里的一张张纸、一件件实物,档案工作就是每天面对不会说话的文件,面对繁琐冗长的目录和数以万计的著录电子条目,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不断重复。这样的工作难免会让人感到枯燥和沉闷,但我逐渐学会在其中找到快乐。学习业务是乐趣,整理档案是乐趣,提供档案、利用并实现档案价值更是乐趣………我乐在其中,也爱在其中。正是有着耐得住清贫、守得住寂寞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积极的工作态度,才让我对档案工作一直孜孜不倦、乐此不疲。
(王雁)
我与查档的那些事儿
档案员是一个并不为人所熟知的职业,收集、整理、鉴定、统计、借阅……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我们兢兢业业,认真实践着一份档案人的坚持。
我是区档案局查档接待中心的一名工作人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按顺序检查每个仓库的环境和安全情况。这里存放着的不单单是一页页的档案,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所以我每次来到库房都非常小心严谨,从不马虎。
热情接待前来查阅档案的群众也是我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查档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情况,线索清楚的档案查找起来比较容易,但是我们经常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有时还会让我哭笑不得。在这个岗位上,每年接待的前来查阅档案的学者、市民超过一万人次。
每天面对这样枯燥而又单调的工作,我经常说这样一句话:“一张纸可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而我的责任心可以解决一切困难。”秉承着这样的信念,我工作起来就会更加有信心和成就感。
在档案局工作的这段时间里,我深刻地体会到,这里的每一滴汗水都代表着档案人的真诚和责任,每一本档案都凝结着档案人的热情和辛苦,每一个成果背后都累积着档案人严谨而又苛刻的工作要求,每一个微笑背后都充满了档案人坚持而又执着的信念,那就是“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
(沈思思)
档案修复工作者的使命
档案是国家历史的记录,很多时候我们需要对纸质档案进行修复。作为一名档案修复工作者,我通过自己的劳动,让一件件濒临“死亡”的历史档案重新明朗起来。
在工作室里,我经常对着破损的档案进行加固、修裱。我先在桌子上铺好一张特殊的胎垫,然后把一些破损的档案平铺在胎垫上进行清洗。我要先用喷壶把档案喷湿,然后迅速用毛巾吸干、抹平、除灰尘。之后用刷子涂上浆糊,再选用颜色、厚度、质地相近的背纸,用镊子轻轻夹住一块块小纸片,把破的地方补起来。最后用一张托纸将其托裱,托裱好后贴在绷子板上,第二天自然阴干后进行数字化处理,然后再进行还原装订。
我修复的主要是清代至民国时期的纸质档案,由于年代长、纸质差,破洞、霉变、朽烂等问题明显,一张A4纸大小的档案全部修复完要20多道工序。还有的档案因保存条件差,布满霉菌等微生物,为保证档案安全,修复室不允许开窗通风,不允许使用空调,这对工作人员的身体有很大的影响。在修复工作开始前,我们会戴上口罩进行简单的防护。
我所在的山东省德兴市档案馆平均每年要修复1000到2000件档案,专门从事档案修复工作的人员劳动强度比较大,技术要求也比较高。但对于档案工作者来说,拯救即将消失的历史资料,延长它们的寿命,让国家历史不断片,是我们的光荣使命。
(朱履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