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菲利普·克洛代尔《灰色的灵魂》评析

2018-03-09刘晓田

速读·中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菲利普人性

摘 要:法国当代著名作家菲利普·克洛代尔的《灰色的灵魂》获得法国雷诺多文学大奖以及龚古尔中篇小说奖,同时还成为了年度最佳的书籍。本文就对菲利普·克洛代尔的这篇小说所引发的关于人性的思考进行深入评析。

关键词:菲利普·克洛代尔;《灰色的灵魂》;人性

一、菲利普·克洛代尔简介

菲利普·克洛代尔是法国著名的编剧、作家以及导演,他于1962年出生,在2003出版了中篇小说《灰色的玫瑰》,这部小说曾荣获多个知名文学奖项,不久过后这部小说也被改编成为电影,菲利普·克洛代尔也因此而一举成名。2007年,菲利普·克洛代尔发表小说《布罗岱克的报告》,而后他的声誉就此到达巅峰。菲利普·克洛代尔同时兼具多种风格特点,包括悬疑小说、侦探小说、寓言故事以及意识流小说等的风格,而且还融入了有关战争、历史、人性等诸多因素于一体。菲利普·克洛代尔在2008年曾经编著电影《爱你长久》,在世界范围内也得到了广泛的相应。

二、全书的灰色基调

正如《灰色的灵魂》书名一样,这部书的全书都是灰色的基调,从头到尾,始终都压抑着阴冷的灰色。这部小说以一桩谋杀案为开始,借此揭示了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故事,生活在法国外省小城的人们每天都过着枯燥乏味的日子,内心十分灰暗。叙述故事的人是一个探员,他在回忆二十年前的案件,酒馆老板布拉什的小女儿“牵牛花”被人活活掐死,每个人都有嫌疑,然而却始终找不到凶手到底是谁。“在这部小说之中,最重要的就是灰暗,无处不再的有关死亡的灰冷,这并非是有关时间的灰暗,而是‘灵魂深处挥之不去的灰暗,人们的‘灵魂遭受着灰暗的折磨。”

在小说中,当“我”向约瑟芬抱怨自己是一个混蛋,连自己深爱的克莱芒丝的模样都有些记不起来的时候,约瑟芬是这样回答的:“十足的混蛋和完全的圣人,我都没有见过。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黑的,也没有任何东西是完全白的……你的灵魂是灰色的,完全灰色的,和我们大家一样……”这些话实际上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作者在前言中曾提到过,他在监狱中工作了十几年,接触过各种杀人犯和凶手。在和他们进行交谈后,作者惊讶地发现,这些人,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可以说,他们和普通人并没有什么区别。由此,作者认识到,人是一种比较古怪的生物,既能创造出令人感动的大善,也能创造出令人发指的大恶。所以每个人都是善恶并存的个体。

小说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大抵都体现了这个主题,无论是作为叙述故事的“我”,还是收售贩卖兽皮的约瑟芬。这些人物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过于马切耶夫上校和那个小布列塔尼逃兵,如果说别的人物只是简单地展示了自己灰色的灵魂,那这两个人物是以极端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灰色的灵魂。在初步读到马切耶夫上校严刑逼供的时候,他的残忍和冷酷无情令人感到颤栗和害怕。在寒冷到结冰的夜里,他命人把所谓的罪犯绑到院中的栗子树上,甚至脱去了他的外套和鞋子,又将水泼到他的胸前,逼着小布列塔尼人承认他可能根本没有犯下的罪行。这种残忍的行为甚至令宪兵都难以忍受,忍不住流下眼泪,可马切耶夫上校却无动于衷,甚至坦然地品味着葡萄酒。但有谁能想到,这样一个近似冷血的人,曾经也是一个正义热血的青年,他曾公然宣称自己相信德雷福斯上校是无辜的,并為自己属于一支关押正义者,让真正的叛徒逍遥法外的军队而感到耻辱。结果因此遭到殴打,还被送上法庭判处监禁半年,失去了大好前程,只得来到这个偏僻闭塞的小镇。至于那个被冤枉的小布列塔尼人,似乎只是一个可怜人,一个无辜的替罪羊,但“我”却在战后收到一封陌生同行的信,信中提到他们在寻找一个叫勒弗洛克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曾经杀害一位十岁的小女孩。他用各种手段虐待她,最后残忍地勒死她并抛尸路边。而这个人,正好是那个令人可怜的小布列塔尼人。一个看起来害怕战争,胆小的孩子,却非常有可能是一个对十岁女孩痛下杀手的罪犯。

如果作者仅仅是在简单阐述人的灵魂是灰色的这一主题,那很难让人具体地感受到。因此,作者菲利普·克洛代尔将小说的时间设置为一战期间,在叙述的过程中采用时间交错的方式,将模糊的时间与明确的日期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开启了实写与虚构的统一方式,而这正是卡夫卡式的思考、生活以及写作方式。20世纪的艺术家们所思考和焦虑的问题就是思考人、人性以及人性在社会上的沉沦,进而去探寻有关人性的问题,这写思考、焦虑以探寻正是以卡夫卡为代表的。对于作者菲利普·克洛代尔而言,20世纪初的人性有着特殊的意义,人们正在面对一个理性的“上帝已亡”的世界之中。正是由于这样的时代环境,才奠基了故事中人们的精神追求。菲利普·克洛代尔借助这一时期为故事背景,显然有一定的隐喻意味。在全球都主张身体狂欢的环境下,菲利普·克洛代尔将读者引入了冰冷的思考之中。

在《灰色的灵魂》之中,作者菲利普·克洛代尔从给读者一种久违的“故事性”,充满悬疑,充满探索,这正是小说的最初面貌。菲利普·克洛代尔表示,《灰色的灵魂》是一部混合体:既是历史小说,又是社会小说,同时也是侦探小说和爱情小说,甚至可以是一部极具思考力度的小说,包含了很多内容,赢得了读者的青睐。

三、灰色基调下的美丽心灵

作者虽然没有直接在作品中露面,但是却在借助小说中的各色人物表达自己的思想。收售兽皮的约瑟芬住在一个像煤一样黑的小屋中,所有人都觉得里面一定是肮脏不堪,堆积着沾满鲜血的兽皮,空气中散发着恶臭。可当“我”走进这漆黑的屋子时,却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墙壁是玫瑰色的,到处都系着绣花丝带,一尘不染。约瑟芬这样说:“人的感情并不那么丑恶,有时会有一些发光的金屑。人活着,就要寻找那些金屑。”虽然整个小说充满了灰色的基调,故事中的小城镇所间隔开的就是战场,隔开了连续不断的枪声,将小镇的平静打破,小镇的人们生活在压抑的环境之下,被战争的阴霾所笼罩。不同意去前线的教师还因此发疯而写诗,而且向国家的国旗上撒尿,成为了这个小镇之中为战争而牺牲的第一个人。在这种抑郁的环境中大多数人只是展现出灰色的灵魂,但总有一些灵魂,显示出美好的一面,发出金子般的光芒,给人以希望。在书中,有两个人物虽然作者只是进行了简单地刻画,却令人感受到无尽的温暖。在莉西娅自杀身亡后,老医生伊波里特来到小屋中。这位医生心地善良,给穷人看病时很少收钱,总是真诚地笑着说“下次再给吧,我又不是没有钱。”然而他去世的时候,却家徒四壁,厨房里连一块黄油也没有。他的同行德萨雷大腹便便,利用自己的医生身份赚了一大笔钱,当初在为“牵牛花”验尸时,连碰都不愿意碰下,生怕弄脏了自己昂贵的手套,他的灰色的灵魂更加衬托出伊波里特灵魂中的美好。此外,德弗莱夫人也令人感动,她属于上流社会,在战争中失去了丈夫,但她并没有抱怨,而是离开了自己大得像凡尔赛宫的豪宅,来到小镇的诊所帮忙。所有人都以为她会受不了鲜血和呻吟,但她却坚持下来,以简朴的举动和极大的善良赢得了大家的好感和尊重。在“我”的妻子克莱芒丝因难产而奄奄一息时,她轻轻地握着我的手,低声地安慰着“我”。

这部小说弥漫着对战争的反抗,但是有关战争的真面目却从未提起。我们大抵可以将其视为一部带有反战性质的小说。在小说之中,莉西娅与陆军下士巴士蒂安之间有着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即使战争将他们分离,他们也彼此之间相互牵挂,莉西娅甚至只身来到小镇,只为了离自己的爱人更近一些。被称作“阿皮”的约瑟芬与克罗什莫尔之间的纯真爱情也令人动容。约瑟芬每次给他送去兽皮时,他都像对待女王一样接待她,给她喝好酒,亲切地和她交谈,帮她卸下兽皮,将她绅士地送到路边。虽然这些爱情仅仅是整个故事之中的点缀部分,但还是让这部故事的灰暗有了新的色彩,让人发现了点点金屑,虽然巴士蒂安由于战争而阵亡,女教师也为此自杀,检察官慢慢老去,而警察最后也走向了饮弹自尽的不归路,但这些人物的善举和爱情仍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溫暖和希望。

在小说中,作者一直没有停止对心灵中美好一面的追求。无论是德蒂纳的亡妻,还是活泼可爱的“牵牛花”,抑或是美丽动人的女教师莉西娅和“我”的妻子克莱芒丝,她们都不单单是小说中的人物,其实已经变成了一种象征,象征着人性中善良的一面。这些人物的去世,不单单暗喻着人性中美好的一面的难求和可贵,她们更多地已经在其他人的心中留下了希望的火种,鼓励着这些人去追寻人性中美好的一面。德蒂纳将妻子的画像挂在城堡的前厅,在莉西娅出现后的满心欢喜,其实都是对美好心灵的渴求与追寻。而“我”在莉西娅去世后曾产生怀疑,怀疑莉西娅即美丽的灵魂是否真的存在,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我便坚信了她的存在,这也是“我”的觉醒,意识到了自己长久以来的灰色灵魂并企图摆脱灰色的灵魂状态,以彰显灵魂中善良的一面。最后,德蒂纳去世,重新回归到妻子身边,而我则开枪自杀,带着儿子回到妻子身边,这并不能简单地看做一种悲剧,应该视为人物对于美好心灵的不懈追求。

四、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可读

初次接触克洛代尔创作的作品的读者往往会因为复杂的故事情节而感觉到扑朔迷离。他的小说中,他在用自己的方式去反对传统文学。当今后现代小说本就混乱,有序或者无序,具有极其复杂的特点。克洛代尔的《灰色的灵魂》中有一种模糊的叙述,引发人们去思考。在作者的创作与读者的可读之间有一个空隙,等待着读者自身去挖掘。对于这种矛盾,人们总是显得无能为力,似乎是被一种冥冥中注定的命运安排着,人的心理惯性以及行为惯性在人类的猜疑、愚昧以及自相残杀过后,而陷入了一种周而复始的状态之中。

作者克洛代尔非常崇拜吉奥诺和西姆农,当他第一部小说问世以后,一些评论家就开始将克洛代尔和西姆农进行对比:菲力普·克洛代尔与乔治·西姆农的文学创作呈现出不同社会阶层的故事,一种是倾听人的内心,一种是有关人文主义的关怀。但是,他同时表明了自己持有的创作观:作为一个创作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其它作家的影响之下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在被采访的过程中,克洛代尔这样评析自己的创作:“我经常被一些东西所困扰,并为之沉迷,……这些东西就是我们自己,……我们应该紧记,人性的根本就是支撑与生命的有机结合体,倾诉与热情的有机融合体,互助与尊敬的有机混合体。”克洛代尔崇拜吉奥诺,在他的创作之中,自然界中很少有诗情以及画意,更多的就是苦涩和艰辛。在小说《亡灵之言》中,他将神灵和自然融合成一体,充满了隐喻的色彩。人和自然的整合就是“真正的财富”,就是生存的意义和价值所在。克洛代尔的文字功底十分深厚,他能够对人物进行精准地刻画,以冷静的思考和简练的语言去感化读者的内心。

在《灰色的灵魂》之中,克洛代尔更是通过冷静的刻画将死亡的气息传达出来,作者的创作和读者的可读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凸显出“死亡”的主题以及人类灵魂深处的“灰暗”,同时暗示了美好心灵的可追寻性,引发出读者的思考。

五、结语

克洛代尔作为法国新生代的作家,其作品并不是很多,但是篇篇都能称得上是上乘的精品。克洛代尔通过后现代的创作方法,传达了一种深入的严肃的思考。作者用他独特的语言构建了一个灰色的世界,这个世界的灵魂是我们要关注的,他引导人们去思索有关灵魂和人性的东西。由此可见,克洛代尔的小说《灰色的灵魂》是具有极强的感染力的,揭发出的主题也是意义深远的。

作者简介

刘晓田(1995—),女,汉族,河北张家口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菲利普人性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菲利普总是丢东西
逼近人性
先来后到
“学习”反人性吗
自己的歌
“学习”反人性吗
活跳板
大笨熊巴纳比
大笨熊巴纳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