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稻种920高残留秧苗病症的判定与处理
2018-03-09吴桂龙
吴桂龙
摘 要:杂交水稻制种过程中依靠“920”调节花期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其单位面积的使用量化不断增加,其种子“920”残留必定有所增加,杂交稻种翌年播种下田后秧苗出现病症的情况及其处理却鲜见报道。本文结合试验旨在作出较为准确的判定以及适宜的处理。符合本文所述之症状者,适宜使用多效唑处理。
关键词:杂交稻;920;残留;多效唑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133020
杂交稻种是稳定粮食生产、水稻种植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但在制种过程中,难免受气候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造成花期不遇而不得不大量使用“920”调节花期的情况,有的667m?用量超过20g,甚至逼近30g。
笔者在推广水稻旱育早发技术过程中,就发现一些秧苗出现以下症状:秧苗纤细,叶色淡绿,但叶鞘特长者则色深质硬,有的秧苗只见如荸荠秆一样,不见叶身,或见叶身也是一点点短宽状如汤匙样,不分蘖,亦有见节间伸长者,节间生根上翻者,时间一长,秧苗多数倒伏于水面死亡。此症貌似水稻恶苗病,却不见恶苗病粉红色霉状物或蓝黑色子囊颗粒。笔者经慎重分析即初步判定为杂交稻种“920”残留所致。
为证实这个问题,1996年5月中旬使用原李家河区农技站尚未售完的Ⅱ优46杂交稻种以不同高浓度“920”浸泡种子24h,并播下观察。结果表明,高浓度“920”确易造成秧苗出现前述症状,基于此,采取了喷施不同浓度多效唑的处理措施。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材料
杂交稻种:Ⅱ优46系宣恩县种子站生产,李家河区农技站尚未售完部分。
920:系上海第十八制药厂生产之80%赤霉素粉剂,1g包装。
多效唑:系江苏张家港联合化工厂生产之15%多效唑粉剂,20g包装。
1.2 试验方法
将Ⅱ优46杂交稻种每50g为1份,分成5份,1份做对照,4份分别以100ppm、150ppm、200ppm、250ppm“920”溶液浸泡24h后,均取出稍晾干后播种。播种以水育秧形式处理,密度较小(稀),分别播撒在同宽、同长的5个厢面上,播前处理完所有泥下害虫并使用敌克松进行全面消毒,湿润管理。
待秧苗出现前述症状后,分别以与“920”浓度相对应的浓度,以20g、30g、40g、50g的多效唑兑水15kg喷雾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通过数据调查:对照组未发现纤细苗等前述症状;以100ppm、150ppm、200ppm、250ppm“920”浸泡之秧苗分别以1m2为准计出现前述症状的秧苗株数,分别为3、17、24、39株。
出现病症的嚴重程度亦随浸泡“920”浓度的增高而凸显严重。
在6月中旬,选天气晴朗之日,分别喷施以20g、30g、40g、50g兑水15kg的浓度多效唑,7d后观察。
用多效唑喷施前述病症之秧苗,均有效,原秧苗畸变者停滞生长,但从根基部或叶鞘基部均新产生分蘖。
14d后观察,均恢复至较正常状,原秧苗畸形变态部分多数已开始死亡。
21d后观察,一切正常,已不见原秧苗畸形变态状。
3 讨论
本试验虽尚待继续重复验证,但有一点是可准确判定的,那就是杂交稻制种过程中大剂量使用“920”调节花期,种子高残留并有较大可能出现本文前述症状。如若不是“920”残留,多效唑就不可能对其有显著效果。
具体在生产实践中若遇到此种病症,完全可先行以20~40g多效唑兑水15kg喷雾处理,若浓度小了,效果不佳,可加重;若浓度高了,秧苗叶身横向皱宿,则再可以适量“920”拮抗。
参考文献
[1]潘瑞炽,董愚得.植物生理学(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
[2]北京农业大学.植物生理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80.
[3]沈同,王镜岩,赵邦悌.生物化学(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4]曹涤环.早杂秧田为何恶苗病重发[J].营销界(农资与市场),2016(6):90-91.
[5]周晓冬.浅谈水稻稻瘟病的发生与防治技术[J].科技致富向导,2015(2):14,37.
[6]韦美华.水稻黑条矮缩病发病原因及防治对策[J].吉林农业,2012(4):81,80.
[7]黄士波.浅议水稻僵苗的成因与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2010(7):26.
[8]王刚.水稻苗期立枯病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C].辽宁省昆虫学会.2004年辽宁农业科学研讨会论文集,2004(1).
[9]肖文辉.早稻秧苗叶切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西农业科技,1981(3):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