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导学案教学1∶2∶1教学模式

2018-03-09钟西友

中学物理·初中 2017年11期
关键词:学案自学环节

钟西友

摘要:“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如何使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导学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多年的导学案教学探究,发现可以把一堂课的时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环节;第二部分是点拨环节;第三部分是自检环节,这三部分的时间分配大致按1∶2∶1的比例分配.这就形成了导学案教学1∶2∶1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导学案教学1∶2∶1教学模式;学习主权;教学任务

讲台有边,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与时俱进.从教三十多年,经历、探索并实践过多种教学模式.最终尝到导学案教学1∶2∶1教学模式的甜头,现请同仁们指导.

1什么是导学案教学

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说:“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而在当今的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在初中物理教学工作中,利用导学案教学,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最终形成了自己的“导学案教学1∶2∶1的教学模式”.

“导学案教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导学案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按照学生的学习全过程设计,教学的重心就是学生的“学”.因此导学案将“学”的重心前移,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科学有效的训练,达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这种模式体现了自学、点拨、练习三者有机的统一,转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点拨,课后练习等环节的调控,有助于以学定教,开展分层教学,降低物理学习难度,增强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因此,“学案导学”是师生共建物理有效课堂教学的重要途径.

2导学案教学1∶2∶1教学模式

如何使用导学案教学,导学案的使用是否得当,是导学案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通过这几年的导学案教学探究,最终发现把一堂课的时间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自学环节;第二部分是点拨环节;第三部分是自检环节,这三部分的时间分配大致按1∶2∶1的比例分配.这就形成了导学案教学1∶2∶1的教学模式.

21自学环节

第一部分由学生按老师发的导学案自学,一面看书一面完成导学案上内容.在这个环节要努力做到“六放手”:课本放手让学生阅读;新知识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重点和疑点放手让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解答;结论或规律放手让学生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构建.这样就真正做到了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也避免了学生偷懒、抄袭、无事可做等不良的学习现象.而且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的知识才记得牢,才不容易忘记,才能内化为自己的知识,就像小娃娃爱打游戏一样,并没有人教他,都是他们自己去学习的,很快就会了,而且还不会忘记.因此,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这个环节,学生可以交头接耳、三五个讨论、随便插话、信口开河、天马行空.这种“形乱而神不乱”的课堂才真正能夠保证自主学习的质量.实践证明,虽然看起来学生是在无秩序的氛围中,但学习积极性高了,主动性强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这样,学习效率反而高了.同时教师巡视、把控、指导本环节,发挥了教师“导”的作用.

22点拨环节

通过第一阶段的自学环节,80%学生已基本掌握了本节80%的物理知识,但还存在肤浅、模糊或疑惑之处.这时就要老师出来为学生集中点拨、指导,答疑解惑,使学生对自己所学、所悟的物理知识有更深刻、清晰、准确的认识,消除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的现象,也发挥老师“导”的主导作用.如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牛顿第一定律”如何去理解?“一切物体”指什么?固体、液体、气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指什么?物体所处的条件,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这里指物体受到力的合力为零;“保持”什么意思?指一直不变;“或”又是什么意思?就是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怎么确定?由初始状态确定;“总”指什么?总是这样,没有例外.再如课本人教版八年级下“阿基米得原理”又该怎样理解呢?由F浮=ρ液gV排可知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其他因素无关.

23自检环节

这个环节是检查学生对本节物理知识是否理解、是否掌握、是否会用的过程.每个导学案后面都有相应的基础练习题、拓展延伸练习题,用于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也体现了分层教育.教师巡视,当堂点拨.

3导学案教学1∶2∶1教学模式的感悟

3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源动力

众所周知: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这句话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怎样才能取得好的学习效果的秘密,那就是对学习的热爱,因此,物理课堂教学效果主要取决于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具报到:“新高考”在上海、浙江作为试验区最先进入高中教学新一轮改革.选考科目实行“七选三”后,学生们会选考哪些科目?据初步调查,2016级高中生在2017年初选考科目时,某所中学近千人中只有7个学生预备选考物理;某省二级特色示范高中已经证实只有28位学生预备选考物理;某些学校甚至利用行政手段不开设物理班,让学生没有物理可选;某县所有中学只有不到100人预备选考物理,选学物理的考生断崖式下滑[1].原因是物理难学,不感兴趣.可见提高初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是特别重要的.那么学案教学就应受重视,因为导学案是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应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教师、教材、一切教学手段,都要为学生的“学”服务,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参与,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源动力,从不感兴趣转为喜欢.endprint

32导学案加强了学法指导

物理学虽说是有趣的、有用的一门学科,但学生没有掌握学习物理的方法,会感觉很难,敬而远之.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学习得法呢?导学案就具有该功效.因为,导学案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更要指导他们“会学”.第一,教学生“读一读”.导学案开始就为学生编好阅读课本某页某段,并完成导学案上的内容.第二,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说.在说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引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地表述.如,讲到“二力平衡”时,让学生归纳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有几个要点,再如,讲到“功”时,让学生总结出做功有哪几个必要因素,让学生大胆的表达.第三,引导学生“练一练”.养成学以致用的习惯.当讲完二力平衡的条件后,马上做课本《动手动脑学物理》上的第1题,或导学案上的基础练习题.

33培养学生终身自学能力

教师的职责不是“授人以鱼”(传授知识),而是“授人以渔”(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因为人们的知识不是天生具有,而是通过学习获得.有统计表明,人们在社会工作中应用的知识只有10%来源于学校的课堂教学,而90%来源于工作过程中的自学[2].再如,爱迪生、高尔基、法拉第、华罗庚、瓦特、莱特兄弟、列宁、林肯等伟大人物,这些没有上过几天学的人成就卓著,就在于他们都善于自学.

叶圣陶先生在《教学合一》一文中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3]吕叔湘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指出:一个差的教师是廉价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教学的“本来之义”,是教师的基本职责.[4]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物理,教师必须转变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而并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导学案教学1∶2∶1教学模式,宽松、自主、浓厚的课堂学习气氛必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激情;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必使学生更加扎实地掌握知识,全面广泛的课堂参与必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限的学习时间、真实的学习过程、实实在在的学习体验必定使学习效率真正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发,学习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参考文献:

[1]摘自《三峡教育》[2017-08-09 教育是这事]——浙江新高考学科失衡破局建议及对全国高考改革的警示.

[2]高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与途径[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葉圣陶.叶圣陶语言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王国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J].承德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73-7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案自学环节
《背影》导学案教学
乡愁导学案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比例尺(一)”导学案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
编者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