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重天平制作过程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2018-03-09田成良郭芳

中学物理·高中 2017年8期

田成良 郭芳

摘要:理想的科学教育应是沿着前人的足迹,重演科学知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学习天平时,很多教师只注重讲解天平的结构,以至于忽略天平的制作过程,没有按照实际需求进行开展教学,而对于天平的测量原理,物理中的对比思想往往被忽视,以至于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天平的本质。应让学生经历天平设计改造的过程。这样才符合学生的认知,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仪器学习;遵循制作过程;培养学生能力

天平是基本的測量工具之一,它是用来测量物体质量的仪器,在初中物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学习天平时,很多教师只是注重天平的测量使用,教会学生天平的调节、称量、读数等使用规则。而对于天平的测量原理,物理中的对比思想往往被忽视,以至于学生不能真正掌握天平的本质。例如学生不理解使用天平为什么要调平衡,测量时为什么砝码的质量等于物体的质量?学生只是被动记忆,思维没有真正被打动,不理解本质内容,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科学素养的提升。

天平是测量质量的一种精密仪器,天平的使用相对复杂,应让学生从简单开始,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比较身高,找到测量起点

如图1所示的人,站在不同的台阶上,便于比较他们的身高吗?显然,由于他们站在不同高度的平台,不方便比较,只有在相同的平台上,才容易比较,否则判断不准确。若比较两个物体的质量,也要把物体放在相同的平台上(木板水平平衡),才能方便比较,如图2所示。两个人比较身高,就是一个人和另一人比较高度,采用的是物理学中的对比思想;同理,两个物体比较质量大小也是应用的对比思想。

2玩跷跷板,认识平衡状态

天平是一个比较精密的仪器,相对复杂,这就要求教学要从简单开始,从简单的横梁平衡开始。从学生熟悉的跷跷板开始,一根横梁支起中间位置,静止在水平方向上,把物体分别放在横梁的两端(如图3所示),便可以比较物体的质量大小。质量大的一端下沉,质量小的一端翘起,质量相等时水平平衡。通过对玩跷跷板,让学生知道,木板水平平衡就是为两端的物体提供公平的平台,以便比较其质量大小(如图4所示)。

3模拟跷跷板,学会调节平衡

调节平衡是天平使用中的重要环节,否则两端失去公平的平台,比较质量时就会不准确。但是学习中,学生往往只是记住怎么调节,却不知道为什么要调平衡。为使学生自然的认识平衡状态,可用一个木板、圆柱形支架、两个杯子模拟跷跷板的转动过程,让学生比较两个杯子哪个质量大。学生把圆筒放在木板中间位置上,做成跷跷板,再把杯子放在木板的两端,如图5所示,根据下沉和翘起判断木板的平衡情况。最后明确,木板水平平衡时,两端的杯子质量相等,利用两端相等的木板可以比较测量物体的质量。同时让学生思考,木板水平平衡放在两端的物体质量才相等。

4解决现实问题,掌握测量原理

以上设计能比较出两个物体的质量大小关系,但不能得出物体具体的质量。为了测出狐狸的质量,用以下问题进行引导:假如把右端的狐狸换成一个50g的铁块,木板恰好平衡,你认为狐狸的质量应该是多少(如图6所示)?在前面跷跷板实验的基础上,学生自然能得到狐狸的质量也是50g。利用这种方法,就可以简单的测量一些物体的质量了,把一袋方便面放在木板的左端,在木板的右端放一个100g的铁块,恰好可以使木板水平平衡,那么这袋方便面的质量就应该是100g。为便于测量物体质量,可以制作一些标准质量的铁块,如100g、50g、20g、100g、5g、1g等,为方便的测量物体的质量,需要有一定质量标准的铁块(系列砝码)。

5根据测量问题,认识游码估读

在图6中,假如一只狐狸在跷跷板的左侧,在木板的右端放50g砝码时,跷跷板左端下沉,放50+1g砝码时,跷跷板右端下沉。这种情况下,跷跷板不易在水平方向平衡,测不出狐狸的质量,如何测量物体的质量呢?以上现象只要是狐狸的质量在50-51g之间,不好用砝码进行平衡了。假如有小于1g的砝码,即可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可以在横梁上用一个小铁块(游码)进行调节平衡,如图7所示,最后物体的质量的就应是砝码质量和游码示数之和。

6根据现实需要,精细改进天平

以上教学过程,学生经历了天平发明制造的过程,学生不仅明白了天平的原理和结构,还突破了天平的调节平衡、游码读数等问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还发散了学生的思维。清楚了天平的原理和构造以后,再结合实际情况,介绍实验室中的托盘天平(如图8所示),由于托盘天平是一种比较精密的仪器,不仅要让学生学会使用天平,还要了解天平的量程和感量,更要让学生养成爱护仪器的习惯。

理想的科学教育应是沿着前人的足迹,重演科学知识探究的过程,让学生亲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才能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发散学生的思维,提高科学素养。在物理仪器教学中,要使学生真正掌握仪器的结构、原理、使用等内容,也应遵循以上理念,即从仪器的制作需要开始,创设物理问题情境,以解决问题为主线,亲历仪器制作过程,才能发散学生思维,培养创造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