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相逆变的研究
2018-03-09沈文富
梁 帅,樊 邦,沈文富,薛 彪,王 轩
(中北大学朔州校区 山西 朔州 036000)
1 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DC-AC逆变模块、DC-DC升压模块、辅助电源模块这四大模块组成,下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
1.1 主控制器的论证与选择
1.1.1 控制器选用 采用STC15F2K60S2单片机
STC15F2K60S2内部自带高精度内部振荡器,且该单片机有宽电压、低功耗、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对电路的适应力比较强,而且可以同时输出三路SPWM波,符合要求,且编程难度不大。
1.1.2 控制系统方案选择 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是应用最广泛的基础电路系统,它内部涵盖了矩阵按键,显示屏输出和AD-DA转换等模块。在本设计中大大降低对外围电路的设计与连接,降低对实验硬件的要求与难度。
1.2 DC-DC升压模块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采用TL494控制BOOST电路
TL494芯片具有固定的脉冲输出作用,同时具有开关电源的全部功能。这一特性决定了它适用于固定频率的脉宽电路中。但在实际运用效果不适合在本实验中采用。因为在实际电路制作过程中,难以输出方波,其次,带负载通电后难以进行调试。
方案二:采用UCC28019控制BOOST电路。
UCC8019是一种兼功率因数矫正和稳压于一体的芯片。稳压性能好,功率因数矫正能力强,但根据电路指标和实际情况,输入Vi=24V,输出Vo=40V,且本电路中不需要进行功率因数校正。
综合以上两种方案,选择方案二。
1.3 DC-AC逆变模块的选择
采用半桥逆变电路。
半桥逆变电路是由2个MOS管交替工作于正弦波的各个波段,适用于低压小功率输出场合,且开关电流相比于全桥有所减少,在产生三相对称交流电时只需使用6个MOS管,成本较低,也具有较强带不平衡负载的能力,便于焊接和调试。
1.4 辅助电源模块选择
采用78系列芯片控制电路,该电路为线性电源,电路较为简单,这里不再赘述。
2 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2.1 电路原理的分析
(1)逆变器的主要控制技术
采用SPWM控制技术,该技术是目前较为成熟的单极性,适合本电路中采用,该技术为调制信号正弦化的PWM控制技术。根据题目要求,为了产生三相对称交流电,需要同时输出三路SPWM波。基于此原因,STC15芯片便作为我们该设计中的主控制器,通过编程产生三路SPWM波,经过IR2104的驱动输入到半桥逆变电路,实现对逆变电路的控制。
(2)提高效率的方法
经过多重方法的比较与分析,提高工作效率,同时降低成本的方法最行之有效的是同步整流法。能大大提高DC/DC变换器的效率并且不存在由肖特基势垒电压而造成的死区电压。主要工作原理是是用通态电阻极低的专用功率MOS管取代整流二极管以降低整流损耗。在DC-DC电路实际运用中,我们使用的同步整流技术,大大提高了电路效率。
2.2 电路参数的计算
(1)逆变器前级输出电压计算
已知逆变得到的最终电压有效值为U1=24V,设输入逆变电路电压U0,一个周期开始前电流经过图X中上方MOS管时得到正弦波的上半部分,记录此刻电压为有效值Uc1,经过下方MOS管时电压有效值Uc2,一个周期开始前经过MOS管电压UC|t=0=U1。通过计算:
则在正半周期时,U1=Uc1=UC|t=0 (1);
在负半周期,U1=Uc2=UC|t=0 (2);
根据整个电路关系,可得:Uc1=U0-UC|t=0 (3);
由(2)和(3)可得:U0=2UC|t=0=2U1=48V (4);
同时可得MOS管最大电压为U1=24V,IRF540最大耐压值Vds=100V,因此不会烧坏MOS管。见图1。
图1
(2)逆变电路输入滤波电容计算
由于输入电流为直流电,则设输入电流为I1,经过滤波电容电流为IC经过后续电路的电流为I2,等效电阻R,输入电压U0,电容电压UC,则
I1=IC+I2;U0=UC(t);IC=CdUC(t)/dt;I2= UC(t)/R;
整理,解一次其次微分方程得UC(t)=Asin(wt),UC(t)max=48× √ 2=67.88;
3 电路与程序设计
电路的设计:
(1)DC-AC逆变模块子系统框图与电路原理图,见图2、3。
图2 逆变模块框图
图3 逆变电路原理图
(2)DC-DC模块子系统框图与电路原理图,见图4、5。
图4 DC-DC系统框图
图5 DC-DC电路原理图
(3)主要程序剖析
4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4.1 测试方案分布
(1)硬件测试
(2)软件仿真测试
(3)硬件软件联调
4.2 测试条件与仪器
测试条件:反复检查,确保仿真电路和硬件电路必须与系统原理图完全相同,并且在检查无误的情况下,硬件电路保证无虚焊。
测试仪器:模拟示波器,数字示波器,万用表。
4.3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2V档信号测试结果 (单位/V)
[1]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