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敬业”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的融合
2018-03-08潘莉莉
潘莉莉
【摘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不仅是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也是职业道德要求,更是人生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敬业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诠释。实干、创新、奉献是当代敬业精神的体现,我们应大力弘扬敬业精神,更好地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深度融合。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敬业精神 工匠精神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敬业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敬业精神作为一种文化理念,直接体现了人的价值取向。早在上古时期,中华民族的祖先们就展现出了敬业精神,由此也传颂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神农尝百草、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等,都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无私奉献、精益求精的道德品质。《礼记·学记》中云:“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宋朝时期,理学家朱熹对敬业进行了更为详细的论述:“敬业者,专心致志以事其业也;乐群者,乐于取益,以辅其仁也。”可见,敬业精神早已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和文化给养,可谓源远流长。
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虽然在思想上各有差异,但对待敬业的态度却是一致的。孔子从仁爱的角度诠释了敬业的思想,他认为,君子应修身养性,恭敬处事,尽心做事。同时,孔子认为忠于职守是敬业的基本操守,他提出:“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保持认真敬重的态度,尽心尽力把事做好。
老子则从敬业的态度上进行阐释,他认为,人们从事工作时,容易出现半途而废的情况,所以他认为“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子还进一步指出,“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从爱自身是为了献身天下的高度阐述了敬业精神,赞扬了獻身天下的可贵品质。
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敬业精神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公民在职业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要求。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敬业精神是勤奋、刻苦和自强不息的品质,它不仅是一种愿望,更是一种行动,是对工作的付出和劳动。这种敬业品质体现在对工作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体现在工作中废寝忘食、吃苦耐劳的精神;体现在任劳任怨、勇于奉献的精神。公民如何对待自己的职业,以什么样的状态从事职业劳动,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重要前提。只有将职业视为个人理想实现的途径时,人们才有可能克服懒惰、畏难的情绪,全身心投入工作中。
敬业精神是实现中国梦的动力源泉。习近平同志曾掷地有声地说:“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伟大理想的实现必然需要进行一番艰苦卓绝的奋斗,需要每个公民在自己的岗位上勤奋敬业、勇于拼搏。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中国人民的奋斗史。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中,正是因为中华民族拥有勤劳勇敢、实干苦干的敬业精神,才使得我们在革命战争时期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出现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南泥湾精神和延安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出现了“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在改革开放时期,出现了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航母精神,等等。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实践。我国各行各业中产生的一批又一批模范人物,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增添了无穷的动力。敬业精神植根于中国革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是我们不断取得胜利的法宝。今天,我们越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就越要在全社会提倡敬业精神,把敬业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之一。
敬业精神是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现实要求。真正的爱国应该付诸实践,把满腔的爱国热情化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行动。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出现了一批留学归国的科学家,如钱学森、华罗庚、钱三强等,他们纷纷投身于社会建设;在改革开放时期,借助于“千人计划”,出现了一大批用一流成果贡献祖国现代化建设的有志之士。爱国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要求公民在自己的岗位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坚定不移地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健康发展。我们要崇尚并捍卫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没有国家的富强和文明,个人利益根本无从谈起。只有将国家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融入职业活动中,才能创造美好的国家和社会,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
弘扬敬业精神,要发扬实干精神、创新精神和奉献精神
一是实干精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精神首先体现在秉承务实的精神和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上。这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用心工作、用心做事。同时,还要注重工作效率。我们应当通过专业技能提升、职业生涯规划和制定工作进度等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在实干中创造优异的工作业绩,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干精神还体现在敢于啃硬骨头的勇气和决心。在职业活动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这些难题往往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等特点,牵一发而动全身。一个人有没有敢于解决难题的勇气和决心,体现了其工作水平和能力的高下。因此,我们必须注重方式方法,虚心学习、细心观察,理论联系实际,善于研究和分析,因势利导,制定对策,在实干中攻克难题,走向成功。一个人不论从事何种职业,都应严格秉承职业操守,履行职业责任,崇尚劳动、崇尚技能,心无旁骛、扎扎实实,立足岗位、真抓实干。
二是创新精神。中华民族是勤劳勇敢的民族,更是善于创新创造的民族。《大学》中提出“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从动态角度强调自身应及时反省并不断进行自我革新。创新精神不仅要求公民必须时刻反省自身,增强专业本领,还应与时俱进,创造性地提出新思路、新办法和新路径。当今世界,各国竞争尤为激烈,其竞争力的核心是科技创新。目前,中国正在从“中国制造”逐步向“中国创造”转变,我们掌握核心技术的产品数量、质量与日俱增,不断书写着中国辉煌。我们要借“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东风,使创新精神成为亿万人民的价值追求。第一,创新精神体现在公民在工作中不断精益求精,树立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理念。第二,创新精神体现在制度上的完善和保障,中国社会需要形成良好的创新体制和机制。第三,创新精神应成为全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使创新成为中国社会的常态。第四,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创新,实现职业教育、生产劳动和企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三是奉献精神。首先,奉献精神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正确的职业观有助于克服个体只注重物质追求而忽视精神追求的错误思想,从而使个体着眼于未来发展,鼓舞和激励人们奋发向上;克服职业中出现的急功近利、好高骛远等问题,从而能够立足本职,自觉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职业活动中精益求精,敢于创新和突破。其次,奉献精神引导公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奉献精神体现在职业上,主要表现为公民能够在工作中恪尽职守,树立自觉为人民、为社会服务和贡献的思想意识。对于秉持奉献精神的人而言,工作不仅是生存手段,更是其实现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途径。在奉献精神和奋斗精神的引领下,公民能够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更好地实现个人梦想和国家梦想的融合,从而保持积极进取的状态,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不平凡的贡献。
(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①【宋】朱熹:《朱子全书》(第1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
②《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
责编/王妍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