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联觉现象下的电影海报色彩特点及规律
2018-03-08刘雨微
◎刘雨微
(湖南师范大学 湖南 长沙 410083)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促进了世界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虽然受众的色彩视觉习惯和审美有各自的特点与偏好,但也有其普遍性可循。为迎合大众审美习惯及联想的趋同性,所以许多相同题材的电影海报色彩设计之间也存在着某种关联性。
分析电影海报的方法大致如下,结合情绪板与整合分析法,通过搜索引擎收集爱情、喜剧、科幻、动作和惊险电影5大常见题材的电影海报各50张,搜索范围涵盖中国、欧美、日韩以及东南亚各国,根据电影知名度将海报进行大致排序,选取排名前25至30的电影海报,再按照颜色进行拼贴,并通过配色网站进行情绪板取色,得出该题材电影海报的整体配色特点及规律。
一、爱情电影中的“清新蓝与热恋红”
爱情题材电影总是少不了“梦想”与“爱”的身影。蔚蓝广阔的天空是梦想飞翔的舞台,“蓝色”意象总会让人感到宽广、宁静与自由,因其属于冷色调,故通常作为后退色使用;鲜红的玫瑰是传递爱意的载体,“红色”意象则让人感到浓烈、炙热与激情,因其属于暖色调,故通常作为点睛色使用。
红蓝色虽属于分裂互补色,但通过合理调整各自的透明度和饱和度,利用面积差异形成对比,也可以营造出和谐过渡与主题突出的画面。明亮的色彩能促进人心情的轻盈愉悦,在通感作用的辅助下,高明度的天空蓝常常让人有如沐春风般的舒适心情,仿佛有美妙的旋律在心头轻盈地跳跃着,就像是青春少年们憧憬梦想的美妙心境。浓艳的色彩能制造视觉冲击力,高饱和度的永固红是“爱”的典型代表色,粉色作为红白的中间色调则可以传递出甜蜜梦幻的感觉。
二、喜剧电影中的“温暖黄与活泼橙”
《电影艺术词典》对喜剧电影的定义是:“以产生笑的效果为特征的故事片。”[1]顾名思义,喜剧电影的整体情感基调是轻松幽默的,“笑”关联着快乐、希望与一切积极向上的事物。暖色能使人感到暖意,是喜剧海报传递情感的得力助手,其中又以温暖的黄色系与活泼的橙色系居多。黄色亦称为“光之色彩”,高明度的柠檬黄能赋予画面更多的活力与能量,使人产生快乐温暖的感觉。橙色是界于红色和黄色之间的间色,是暖色系中最温暖的色。一说到橙色,大多数人首先联想到的自然意象便是橙子,通过味蕾记忆与心理暗示,在人们心中,橙色是色彩中的“新生代”,能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受[2]。
如果海报均以黄色系与橙色系色彩进行填充铺展,那么画面的色彩温度便会偏高。因此,海报中的标题经常会使用极偏白或极偏黑的色彩,通过冷淡的点睛色对画面进行降温,这样不但可以突出电影名称、上映时间等文字信息,还可调节画面的平衡感。
三、科幻电影中的“朦胧灰与神秘蓝”
科幻电影是具有金属质感的科技类电影,朦胧灰除了与金属颜色相近外,还可营造出扑朔迷离的神秘感;蓝色本身拥有着双重性格,随情境的变化而变化。与青春爱情电影中高明度的天蓝色不同,科幻电影海报中大多为低明度的暗蓝色与高饱和度的深蓝色,蕴含着严肃、沉静与深邃的未来感与科技感。
朦胧灰与阴天时天空的颜色相近,与外星生命、外星球、超能力或时间旅行等科学幻象产物传递的情感一致,营造的朦胧环境会使人产生疑惑之感,可以有效促进人与电影之间的情感沟通与共融;神秘蓝则更接近于宇宙色彩,它的沉重感更强,更具冷漠色彩。当智能化科技遇上神秘蓝,机器冷冰冰的外表触感与色彩性格的冷漠如同“知己”相遇,将科幻电影的神秘感、未来感与科技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四、动作电影中的“岁月黄与尘土褐”
动作电影海报的色彩就显得“硬朗”了许多,经常用泛灰的土黄色与偏黑的棕褐色来装饰海报。片中人物多为有血有肉的鲜活形象,如会功夫的武术家、保卫祖国的战士等,他们的配色与普通人鲜嫩平滑的肉白色不同,而应该是满载岁月痕迹的土黄色或棕褐色。
土黄色是一种饱和度较低的重黄色,这种色彩如应用在海报人物的外表上,可刻画出人物的沧桑感与力量感,让人体会到其背后故事情节的复杂曲折;棕褐色与古铜色、深咖色相近,是大量黑色与少量黄色相叠加产生的混合色,其自然意象源于尘土、硝烟等。许多电影海报会选取电影中最激烈的画面作为宣传海报,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因此尘土飞扬的画面便成了许多动作电影海报背景的常客,而尘土的代表色——棕褐色也成了动作电影海报的主要配色。
五、惊险电影中的“血腥红与凝重黑”
惊险电影的气氛总是诡异、紧张且刺激,除了运用配乐与背景音效外,一定程度上,人们在观看惊险电影时,色彩的应用也在无时不刻刺激着人们的神经,因而其海报常使用色相差异较大的红色与黑色给人以视觉冲击。
红色多以亮红为主,以深红过渡。亮红色明度高,在黑色背景中显得尤为突出,可对人的视觉感官产生一定的刺激。而明度低的深红色,在传递警告、被害与终止的危险信号时,也会起到一定的递进作用,使之成为亮红色与黑色的过渡桥梁,使人的的情绪进一步深入;明度为零的黑色是所有可见色彩中质量最大的颜色,其社会意象总是严肃深沉的,如“黑色星期五”,表示的正是悲伤忧愁的日子。黑色在艺术作品中常用来渲染死亡、恐怖的气氛,是惊险电影海报背景色的首选。
六、结语
无印良品的艺术总监原研哉先生曾在《设计中的设计》中说道:“人其实是一个信息建筑,即其不仅仅是一个感官主义的接受器官的组合,同时也是一个敏感的记忆再生装置,能够根据记忆在脑海中再现出各种形象。”[3]人们基于各自的性格、习惯、经验等建立了一套自身独有的色彩联想系统。在该系统中,色彩不只是颜色的名字,还是人情绪感受的集合体,例如红色不只是一个基本颜色那么简单,它还是人愤怒、暴躁、热情、喜爱等情绪感受的共同载体,而每个颜色在人们心中的象征性含义会逐渐演变为一种大众意识。人们在看到同一色彩后会产生相似的联想,进而形成趋同的心理感受,这便是电影海报色彩应用与电影题材关联性背后的规律与原理[4]。
电影海报的设计者在应用色彩时,除了要加强信息的可读性与可传达性,还应该利用色彩联想系统以考量人们由此产生的心理感受,以便加深人们对海报的印象,使观众通过欣赏电影海报产生进电影院观看该影片的驱动力,进而为电影创造更大的盈利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