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京剧青衣的表演艺术
2018-03-08◎张莉
◎张 莉
(广西戏剧院京剧团 广西 南宁 530023)
一、京剧青衣的艺术特色
(一)京剧青衣行当特色
青衣还有一个称呼叫正旦,这跟正生(小生)的叫法相对应,也与花脸(正净)的称呼意思相近,同时也强调青衣在京剧行当中是核心的、中心的、主要的部分。在中国戏曲传统剧目当中,青衣在旦角行当里占着最主要的位置,所以叫正旦。青衣所扮演的人物一般都是严肃、端庄、正派的居多,主要是扮演贤妻良母,或者旧社会的贞节烈女之类的人物。人物身份首先是已婚女子,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这个年龄段。青衣行当在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做功为辅,也有些人物的表演行动较多。在念白的表演中一般都是念韵白,很少念京白,而且唱功相对繁重。典型的青衣剧目例如《祭江》中孙尚香闻听刘备死讯,奔赴江边哭祭的表演,《二进宫》里的李艳妃,《三娘教子》中的王春娥,《武家坡》中的王宝钏,《春秋配》的姜秋莲等,这些都是青衣行当以唱功为主的角色。
青衣行当虽然是以文戏为主,但是青衣的表演注重的是“文戏武唱,武戏文演”的艺术特征,在很多人物的表演中基本都是前半场是“文戏”,中间穿插“武戏”,结尾在回归“文戏”的演剧结构安排,这也体现了青衣行当表演的全面性,如《杨门女将》中的穆桂英,前半场文戏,从《探谷》开始文武结合,最后又用武戏收场;还有《白蛇传》中的白素贞,从《游湖》《结情》,一直到《现形》白素贞都是文戏,中间的《盗草》和《水斗》是武戏,接着《断桥》《合钵》又回到文戏。虽然在戏曲表演中其他行当也具有文武兼备的特点,但是与其他行当相比,青衣在戏曲表演上较为严谨,约束较多,因为在传统戏的表演中大多是扮演古代女子,所以青衣在表演中的限制和要求就比较多。青衣在表演时一般是正常体态,无论是坐着、站着,还是行走都要求一只手横着,捂着胸口和肚子中间的区域,一只手耷拉在身子旁边,而且还要温文尔雅,经常要保持这种姿态。另外青衣扮演的人物中,有很多命运多舛的人物,有的遭受迫害或被抛弃,还有的生活上艰苦,精神上崇高,因其在着装打扮上较为朴素,所以还有一个名称叫“苦条子旦角”,与老生的“苦条子老生”称呼是一个意思。
(二)京剧青衣的服饰
京剧青衣行当的服饰在舞台表演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表演的一部分,又与表演是一种由内到外、思想感情外化的关系;由外到内,有烘托人物性格、辅助表演、体现人物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作用。在《贵妃醉酒》中的杨贵妃,身着华丽的女蟒袍,出场时水袖归整摆放在袖口处,偶尔的抖袖收袖,不紧不慢端庄典雅,通过色彩华丽的女蟒袍,以及水袖慢起慢收的动作,彰显出人物的尊贵。青衣具有独特的人物特点,在利用水袖进行表演时,她的水袖在舞动时对人物内心情感是一种延伸,尤其是表现喜与悲时。
二、基本功对京剧青衣表演的重要性
戏曲的“四功”是指表演艺术中的唱、念、做、打。通常与“五法”(手、眼、身、法、步)合称“四功五法”,在京剧的表演艺术中也是如此,所以“四功五法”是京剧与其他戏曲剧种演员的基本功。京剧“四功”是京剧演员完成舞台表演的基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基础表现手段,同时作为综合艺术修养,成为京剧表演艺术的支撑与核心内容,这也是所有演员在不断重复的训练中提升、修正的重要因素[1]。青衣的表演风格自然、优美、含蓄而又灵动,内外的神韵结合讲究深度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针对青衣表演中唱功、念功和做功三个方面,谈一谈青衣表演的基本功。
在唱功方面,具有运腔委婉、绵延却又铿锵有力、以声传情,以韵动人的特点,尤其擅用真假声结合的发声技巧,以及吞、扬、摧、撤、闪、断、停、放的唱腔技法,在节奏变化中巧妙的结合,通过声音淋漓尽致地表达出人物丰富的内心情感。在念功方面,有句行话“千斤念白,四两唱”,就是说“念”功的重要性,虽然听起来有些夸大,但有一定的道理。在身段做功方面,以“含胸拔背、收腹提颈、垂肩坠肘”的身姿体态,彰显出女性形体优美、舒展的曲线,更重要的是一种气质与内涵。青衣的做功一定要注意头、腰、膝盖和肩、肘、腕的结合,处处都要体现人物形体的美感,时时都要注意每一个部位恰如其分的结合。总之青衣表演时要做到身姿优雅,俏丽大方,眼中传神,声音传情[2]。
三、京剧青衣的表演分析
表演艺术不是单纯的模仿生活、动作和外形,单纯的模仿并不能产生感人的力量,重要的在于表现出人物的神态[3]。演员在舞台上演戏,不论是生、旦、净、丑,只要一出场,就已经是剧中的人物,在舞台上的一切行为,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既要有特征性的动作,又要有连贯的气势。戏中的表演自不必说,其它诸如:在台上的吸气、吐气,甚至咳嗽等,都不能大意。青衣,丰姿冶丽,她的一喜、一悲、一忧、一叹,犹如淡雅的兰花,犹如清香的绿茶,只有在烹煮畅饮时,才会舒展眉眼,有如梨花吐芳,幽兰初绽。青衣,浅笑低颦地穿越历史沉香的积淀翩跹而来,从轻颤的水袖里,腾挪的莲步间,演绎出了凛然与温婉的遗世芳华。演员与人物之间又好像有着特殊的关系,在故事里,一半演给自己看,一半演给观众看,并逐渐凝聚成了一种青衣特有的气质,散发在中国传统审美理想的女性中。有的演员或者观众从青衣身上寻找那种与自己相似又相近的东西,可能是舞台上的万般风情、一咏一叹,是咿咿呀呀中吐露的满腹心事;还是,可悲又练习的情感,寻觅着一丝丝心情往事的情感共鸣;或是飘忽水袖里挥舞的缱绻情丝。
京剧四大名旦之一的梅兰芳先生,他的经典剧目《贵妃醉酒》,其中对杨玉环的人物塑造已经成为了经典。梅兰芳先生完美地将历史中的杨玉环与京剧舞台中的杨玉环结合,赋予了独特的艺术思想,充分发挥了自身的表演特点。梅兰芳塑造的杨贵妃是京剧史上的一座丰碑,也是青衣行当中的经典人物。《失子惊疯》是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先生的经典剧目,剧中的胡氏也是一个青衣行当中的经典形象。胡氏在失子后惊慌失措的表演,是该剧中最精彩的部分。因为胡氏惊慌的状态与演员技术技巧的融合,将此情此景刻画得淋漓精致,“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两者无法分开。从演员的角度出发,技术技巧的运用永远是为剧情服务,把各种方式的水袖功拼装组合,恰如其分地展现了一幅幅的动人画面;从人物的角度出发,故事情境、人物内心情境引领,决定了演员运用什么技术技巧塑造人物,准确无误地讲述故事,表现人物[4]。
四、结语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与进步,人们的审美观念也在发生变化,在发展中受到时代的一些因素或制约,使其发展缓慢也是很自然的,但是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戏曲传承至今,一代代老一辈艺术家们留下的经验告诉我们,艺术人要做一个开拓者,不断地在艺术的海洋里进行探索、开掘,与观众共同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戏曲艺术品,让它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