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志愿者在提升群艺馆服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北海市群众艺术馆为例
2018-03-08林沛英
◎林沛英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 广西 北海 536000)
文化志愿者是指那些不以物质报酬为目的,利用自己的时间、文艺技能等自愿为社会和他人提供公益性文化艺术服务和帮助的人,是志愿者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1]。与普通志愿者不同之处在于,文化志愿者的专业性更强,强调公益文化艺术服务。近年来,北海市群众艺术馆坚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以群艺馆免费开放为契机,切实提高北海市文化志愿者服务能力和水平,发挥文化志愿者示范带动、服务群众的作用。
一、建立“文化志愿者之家”平台
(一)打造群艺馆免费开放品牌活动
2015年,北海市群众艺术馆制定了《北海市群众艺术馆免费开放实施方案》,于5月21日启动群艺馆免费开放工作,同时,“走进群艺馆”——公益性文艺培训班也顺利开课。免费开放的范围包括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和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包括:演艺厅、展览厅、宣传栏、培训教室、排练室、学习室、娱乐活动室等。基本文化服务项目包括:普及性的文化艺术辅导培训、时政法制科普教育、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公益性展览展示、培训文化馆(站)专干和业余文艺骨干、指导群众文艺作品创作等7个项目。
为了让更多的人走进群艺馆享受免费开放的文化服务,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把每周的星期六定为“免费培训日”,并把“走进群艺馆”——公益性文艺培训作为免费开放的品牌活动。同年,文化志愿者在北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音乐、舞蹈、美术、书法、作文等公益性(免费)文艺培训班18个班,共36期,培训学员600多人次。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长期免费辅导馆办业余艺术团——北海市少儿合唱团、海之声合唱团、青年舞蹈团、小海鸥少儿舞蹈团、紫罗莲曲艺团,成为了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坚力量。
馆内阵地文化活动形式多样。同年,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共参与、协助举办各类艺术展览10次,展出作品1232件,艺术讲座3次、研讨会1次;举办各类艺术培训提高班239期,培训学员3110人次;出版《群文视窗》3期、《群文信息》8期、《群众艺术橱窗》13期。
(二)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活动
广场文化活动是北海群众喜爱的文化活动,也是北海群众文化活动的龙头。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以辅导广场文化活动为切入点,开展公益性文化服务。2011年,在北部湾广场举办了北海市“千团万场”文化惠民活动暨“文化名城·魅力北海”贺新春文艺演出周、“文化名城·魅力北海”——庆“五·一”广场文化活动、“多彩校园生活”——儿童绘画作品展、“党旗高高飘扬”广场歌舞晚会等大型广场文艺活动。全年组织开展文化进社区、广场演出45场,指导业余曲艺团在海门广场演出200多场,观众16万多人次。
专题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先后参与、协助举办了多项大型群众文化活动。例如:“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北海儿女——张绍城画展”“相约北部湾·北海首届商会文化艺术周”——北海客家联谊会专场文艺晚会、首届“珠城群星奖”评奖活动、“孩子们眼里的北海”主题美育活动、庆祝建党90周年广场文艺晚会、“北部湾画风——北海水彩画”赴马来西亚交流展览等。
(三)开展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文化惠民活动
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文艺辅导坚持贯彻走出去、请进来的办馆方针,将阵地培训和基层辅导相结合,长期深入基层,服务群众,开展文化惠民活动。2011年,馆文化志愿者深入机关、学校、社区、军营辅导文艺骨干和业余爱好者1165多人次;举办业余文艺团(队)管理培训班1期,培训学员30人;举办银海区农村文艺骨干培训班1期3个班,培训学员68人。
(四)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为繁荣群众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北海市群众艺术馆积极申请设立北海市社会文化最高奖——“珠城群星奖”。在北海市文化局的领导下,2011年举办首届“珠城群星奖”评奖活动,评奖范围包括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美术、书法、摄影七个艺术门类,分成人、少儿和老年3个组别评奖,设126项,其中金奖21个、银奖42个、铜奖63个。北海市文化志愿者积极参与,从开始动员部署评奖工作,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筹备,一县三区和市直单位文化志愿者参与推荐参评作品共431件,其中音乐类作品34件、舞蹈类作品21件、戏剧类作品6件、曲艺类作品8件、美术类作品86件、书法类作品70件、摄影类作品206件。经聘请自治区专家组成评委会评审,评出获奖作品172件,其中金奖18个、银奖33个、铜奖48个、优秀奖73个、优秀演员奖9个、优秀编导奖6个、优秀创作奖8个、优秀组织奖12个。12月30日晚,在市人民剧场隆重举行了北海市首届“珠城群星奖”颁奖晚会,北海市委、市政府、人大、政协共同出席了颁奖晚会并为获奖单位和个人颁奖。“珠城群星奖”评奖活动的开展,有力地促进了北海市群众文艺创作,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为北海市文化发展的繁荣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五)以评估定级为契机提升群艺馆管理水平
2014年,国家文化部开展全国第四届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的工作部署,北海市群众艺术馆文化志愿者以第四届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为契机,把提升群艺馆服务水平贯穿到整个迎检工作中,完成了自评自查,成功通过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评估工作组的评估验收。评估组对北海市群众艺术馆的自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和手段方面有特色,群众文化品牌知名度高、影响力大、服务项目丰富,各艺术门类活动发展平衡,群众文艺创作获奖成绩突出[2]。通过第四次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北海市群众艺术馆的管理服务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北海市群众艺术馆再次被评为国家“一级群艺馆”。
二、文化志愿者服务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首先,文化志愿服务经费不足,每年只能从经费中抽出很少一部分资金开展文化志愿服务,如支付边远乡镇惠民活动文化志愿者交通费用、教材等费用。由于经费少,服务范围窄,导致很多偏远乡镇难以参与其中。
其次,本馆业务人员结构不完善,人员配备不足,导致服务项目过于集中在舞蹈、美术、声乐等门类。
最后,没有建立文化志愿服务奖励机制,也没有相应的奖励机制,不能提高文化志愿者的服务积极性,影响了文化志愿者服务的质量。
三、文化志愿者服务的措施与建议
一是建议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每年设立文化志愿者服务专项资金,专款专用。二是群艺馆、文化馆引进和配备各类专业人才,招聘和吸收社会各界、外来文艺人才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壮大文化志愿服务队伍和服务范围。三是建立文化志愿者服务奖励机制,对一些服务质量高、深受群众好评的文化志愿者实行奖励。四是加强协调各管理部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志愿者管理制度。五是建议地方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大力支持文化志愿服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