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醒中产梦
2018-03-08撰文续来
撰文_ 续来
虽然中年并不等同中产,但绝大部分中产是以中年为核心年龄群以家庭为单位的群体。虽然不是每个中年人都是中产,但至少都会有个中产梦;不是每个中产都是中年,但好不容易当上中产,发现已经为此奋斗半辈子。张爱玲早就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要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就连哈萨克族人描写酒鬼的民歌都这样写道:“哪个男人没有压力。”当然现在,除了男人,中年的女人压力也一点不比男人少多少。
男人的脚链上拴着老人孩子,房子车子,职位地位。为了生计、脸面、房子车子票子不停周旋。莎翁有句名言:“女人,你的名字叫弱者。”但现代女人,同样活得不轻松,女人的双手也绑着带娃养娃,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更不提职场竞争的性别差异、婚姻与二胎危机。这些捆绑我们的链条上基本可以概括成五个字:收入与消费。
活于生活,死于生活。消费是生活的必需,也是生活的证明。对于今日中国而言,中产阶级的快速增长,成为真正拉动内需的关键。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也是一批批中产阶级产生的过程。一个稳定的中产阶级群体是中国能否启动消费,稳定社会的关键,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安乐之中沉溺于安乐,而忽视忧患,结局将变得极为微妙。
家庭财务出问题的万能答案:买了负担不起的东西,上了输不起的赌桌。但财务仅是家庭环境出现变化的其中一项,家庭环境出现问题却没有万能答案。可能是身体出现问题、也可能是心理出现问题,还可能是收入发生变化,而最大的变数存在于社会环境,真正动摇中产阶级的并不是解决消费就能解决。
中国需要的不是现在这样的夹心阶层,而是在完善了社会保障之后,真正可以有钱有闲,享受生活,敢于消费的一群人;要的是一群敢于消费,也积极关注社会反馈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才可能成为脊梁。
我们步入人类丛林,无论是被动还是主动,我们最终都会走向寻找生活意义的路上去。少年早就问过这条路的终点和关于意义的标准答案,只有中年人才会低头去行路,不多加解释。我们时日渐少,却善能一搏,其实哪有什么终点和标准答案,无非是想不要只是生存过,没有真正活过。
在现代中产阶级身上,社会存在与意识形态是错位的。他们本应该与阿姨们还有其他劳动者一起去争取更好的公共福利和社会保障,但他们却选择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与阿姨们斗智斗勇上,如何在年终的朋友酒桌上以收入的绝对化更胜一筹上。
新闻里一个老人拿一张人民币去逗老虎,被老虎咬掉手指。记者问他为啥要去逗老虎?老人回答:我不知道老虎不认识钱。
一切猛如虎的可能,都极有可能不认钱,希望当你被咬掉手指的时候,就懂了这个常识,不用等到被咬住喉管,再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