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院2012~2016年45 447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2018-03-08初慧中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脑血管病病死率脑血管

初慧中

青岛市市立医院,山东青岛 2660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我国脑血管疾病的日益高发。据统计,我国业已成为全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最高的国家,也是脑血管疾病负担最重的国家[1]。脑血管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更是老年人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严重影响我国人民生命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因此预防和控制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政府和医务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2]。为了解脑血管病发病率、病死率与性别、年龄常见危险因素的关系,现收集我院自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共五年来的45 447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进行研究,以期为进一步做好脑血管病预防与控制工作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来源于我院(综合三级甲等医院)病案室计算机管理系统患者住院病案首页数据库,以第一诊断进行统计,疾病按照ICD-10国际疾病分类[3]。2012年1月~2016年12月共五年我院共收治脑血管病例45 447例。其中男性28 208例,女性17 239例,男女比例为1.64:1。

1.2 研究方法

使用发病率、死亡率、构成比等指标按性别、年龄对本文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完成统计学分析,采用Excel2007软件进行一般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年份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构成

自2012~2016年脑血管病患者总人数逐年增加,发病率也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发病率为9.61%;而死亡率统计则呈现下降态势,在2012年的4.35%逐年降至2016年的3.27%,平均病死率为3.80%。见表1。

表1 2012~2016年脑血管病住院患者发病率及病死率

表2 不同性别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年龄比较

表3 不同性别急性脑血管病患者死亡率比较

2.2 不同年龄的患者在发病率方面的性别比较

60~79岁年龄组脑血管病患者的比例最大,占住院脑血管病患者总人数的59.02%;而80岁以上年龄组患病人数也较多,总人数的25.29%。可见60岁以上是脑血管病的高发期,因此做到早发现,明确诊断,积极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男性患者患病年龄有明显提前的趋势,其中各年龄组男性患病人男性各个年龄段的人数比例均明显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47,P<0.05)。见表2。

2.3 不同年龄的患者在死亡率方面的性别比较

45 447例住院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1727例,病死率为3.80%。其中男性1131例,占65.47%,女性665例,占38.53%。经检验病死率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4,P<0.05)。病死率在年龄方面的统计结果同发病率,在60~79岁人群最多,80岁以上人群次之。见表3。

2.4 脑血管病常见危险因素分析

本院5年来共收治脑血管病患者45 447例,其中合并有高血压者共21 350例,占比高达46.98%;合并糖尿病患者6136例,占全部患者的13.50%;合并有心脏病者有2921例,占全部患者的6.43%;而合并高血脂者共12 712例,占总人数的27.97%;伴随有其他脑血管疾病的8347例,占全部患者的18.37%。脑血管病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心脏病以及其他脑血管疾病联系密切,其中高血压病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最为密切,结果与有关文献报道一致[4-5],但本文发现脑血管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比率明显高于既往报道[6]。并且对相关危险因素的性别比较发现,男性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比例高于女性(χ2=5.89,4.32,P < 0.05),而合并糖尿病者低于女性(χ2=6.17,P<0.05)。合并既往脑血管疾病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8,P>0.05)。见表4。

表4 急性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分析

3 讨论

据统计我国每年至少有150~200万新发脑卒中患者,且随发病率有逐年增多的趋势[7-8]。从本文统计数字可以看出,我院脑血管病患病人数逐年增加,与全国的统计趋势一致。这考虑与以下因素有关:(1)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患者总人数增多。(2)随着生活水平提高,脑血管病患病率呈现上升趋势。(3)我院坚持特色化的发展战略,成立脑科中心,全力打造脑病的特色专科,诊治水平不断提高,学科影响力不断增强。

脑血管病患者发病高峰仍以老年人为主,60岁以上老年人发病人数占总人数的84.32%,而60岁以下发病人数仅占15.68%。各年龄段的发病率及病死率比较均显示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可能源于男性的工作、社会压力较大,过度劳累,且多有高脂饮食及饮酒、吸烟等不良饮食习惯及嗜好。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吸烟和酗酒为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9-10]。也有研究表明,内源性雌激素对女性脑血管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使其脑血管病发病率明显低于男性患者,而男性则缺乏这种保护[11]。

另外,脑血管疾病的病因很多如动脉硬化、动脉栓塞、动脉炎、血管损伤、血液病、心脏病和血液流变学异常、肿瘤、代谢病等。其中一些因素是我们目前无法干预的,如年龄、基因遗传等[12-13];而另外一些则是可干预的,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吸烟和酗酒、高血脂等[14-16]。我们的统计结果也提示脑血管疾病患者有很高比率上述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合并率。并且,我们的研究还发现,男性合并高血压、高血脂比例高于女性,这可能也是造成男性脑血管发病率高于女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有研究表明,通过采取积极的综合干预控制相关病危险因素可以有效地预防并控制脑血管疾病的发生[17-18]。因此,我们应对那些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予以重视并加强控制,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宣传教育,尤其是针对成年男性加强健康知识教育,做到戒烟限酒,减少危险因素;同时指导民众注意进行疾病预防,定期体检,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致死率及致残率。同时我院还要继续加强脑血管专科建设,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引进优秀技术人才,合理开展新的诊疗项目,不断提高脑血管疾病的治疗水平,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1] 陈伟伟,高润霖.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3概要[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487-491.

[2] 刘宏伟,袁彬.老年急诊患者心脑血管常见疾病分析[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1,13:1096-1098.

[3] 北京协和医院世界卫生组织疾病分类合作中心.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次修订本)[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45-194.

[4] Vemmos KN,Tsivgou G.U—shaped relationship between mortalitv and admission blood press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 stroke[J].Intem Med,2004,255(2):257-265.

[5] 柯贤军,胡靖琛.我院近10年5335例脑血管病住院病例统计分析 [J].2010,13(4):292-294.

[6] 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2010中国心血管病报告[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1:141-142.

[7] 刘金纪,殷凯.居民死因分析与我国慢病防治现状[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518-519.

[8] 杨功焕.中国人群死亡及其危险因素流行水平、趋势和分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5:73-287.

[9] Xu T,Bu x.Smoking,heart rate,and ischemic stroke:a population based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mong Inner Mongolians in China[J].Stroke,2013,44:2457-2461.

[10] 应桂英,李宁秀.四川省城市居民脑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定量评价标准的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3,24(12):1141-1145.

[11] 吴兆苏,姚崇华.中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监测[J].中华心血管杂志,1998,26:85-88.

[12] McBrien K,Rabi DM.Intensive and standard b100d pressure targets in patients with tvpe 2 diabetes meUitu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vsis[J].Arch Intern Med,2012,172:1296-1303.

[13]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4[J].Diabetes Care,2014,37(1):14-80.

[14] Rantaksmi SH,Laukkanen JA.Alcohol consumption and the risk of stroke among hypertensive and overweight men.J Neural,2013,260:534-539.

[15] 李瑾,郭豫涛.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年龄相关的卒中,出血风险及临床特点[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3,41:927-930.

[16] Labreuche J,Deplanque D.Association between change in plasma triglyceride levels and risk of stroke and carotid atherosclerosis:sv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J].Atherosclerosis,2010,212:9-15.

[17] 宋桂香,韩明.上海市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2005,17(4):53-55.

[18] 顾东风,吴锡桂.中国成年人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危险因素[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6,14(3):149-153.

猜你喜欢

脑血管病病死率脑血管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脑血管造影中实施改良规范化住院医师培训的临床意义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死亡率与病死率的区别
CT脑血管成像和造影的区别是什么
心理护理对脑血管疾病后抑郁的辅助疗效观察探讨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