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的应用分析

2018-03-08李雪英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2期
关键词:开颅预见性围术

李雪英

深圳市龙华区中心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

开颅手术属于颅骨(神经)外科中常见手术,利用机械设备将患者颅骨打开进行治疗。由于手术具风险高、恢复时间长、易发生术后并发症、致残率较高等特点,再加上患者自身对手术缺乏了解,担心手术效果以及后遗症,产生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直接影响术中耐受性,不利于预后[1-2]。随着医疗事业不断发展,围术期常规护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临床要求,医院应重点关注患者生存质量。根据相关报道显示,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较好,可明显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效果[3-5]。因此我院展开研究,选择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开颅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预见性护理在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的应用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7月收治的120例开颅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其中研究组男28例,女32例,年龄33~62岁,平均(46.7±3.5)岁,硬膜外血肿21例,硬膜下血肿17例,颅内血肿16例,颅内多发血肿6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34~64岁,平均(47.1±3.6)岁,硬膜外血肿23例,硬膜下血肿15例,颅内血肿17例,颅内多发血肿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6]:(1)所有患者均在我院进行开颅手术。(2)均经过所有患者以及家属同意并自愿加入本次研究中。(3)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均意识清醒。排除标准:(1)合并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2)具有严重肝肾功能异常者。(3)依从性较差者,无法听从医护人员安排进行治疗。

表1 两组患者术前应激反应比较(n=60,x ± s)

1.2 方法

研究组:采取预见性护理,入院时,向患者介绍医院周边环境,主动与其沟通,告知脑部疾病相关知识,包括麻醉过程、手术方式以及注意事项等,稳定患者情绪,并举例同类型手术成功病例,消除其恐惧以及焦虑等不良情绪。指导患者术前改善饮食结构,耐心倾听患者心理需求,尽量满足其合理要求。给予心理疏导,通过听音乐或者看电影等方式分散患者注意力,协助其树立积极面对疾病的心态。手术中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协助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妥善管理患者身上各种管道,按照计划进行拔管操作。加强对患者皮肤以及呼吸道等护理,并协助其更换舒适体位。按照患者具体身体状况以及医嘱要求提供营养支持,并密切关注营养液配置浓度以及给入速度。定期帮助患者进行按摩,提高其舒适度;其中针对肺部感染者可采取超短波疗法,避免不必要并发症。积极告知患者以及家属手术效果以及术后注意事项;等待生命体征稳定后,指导其进行语言、认知以及肢体锻炼,鼓励早日恢复日常生活能力。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入院时,综合评价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向其家属了解疾病史以及用药史,协助其完成各项检查。观察患者心理变化情况,给予心理干预。术后随时关注患者体征变化,若有异常及时告知医生。遵照医嘱提供用药指导,病情稳定后指导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护理前后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焦虑评分波动情况,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以及安全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术前应激反应

经过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应激反应看出,研究组患者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焦虑评分波动情况均比对照组波动低,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情况

随访中发现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有压疮、消化道出血以及肺炎等,其中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仅6.67%,明显比对照组发生率16.67%低,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

2.3 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

经过观察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看出,研究组患者满意度为96.67%,明显比对照组满意度85.00%高,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

2.4 患者住院时间

研究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0.2±3.3)d,明显比对照组(17.5±5.8)d低,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8.474,P=0.000)。

3 讨论

颅脑损伤属于常见外伤,其中撞伤以及跌坠伤较为常见,在全身各处外伤中占据重要地位,具有病情危重以及病情发展较快等特点,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受到医疗界相关人士广泛关注[7-9]。临床上主要采取开颅手术进行治疗,虽然取得过一定应用价值,但效果并不显著,风险较大,且术后并发症较多,给家庭以及社会造成较大负担[10-1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临床护理干预需求也随之提高。有专家提出,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明显缓解不良情绪,减少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仅有5.80%)[14-15]。结合本文研究结果看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6.67%,与专家提出数据相符合,比对照组16.67%低(P<0.05),说明研究组安全性较高。预见性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改进,在术前主动告知患者疾病相关健康知识以及自身病情状况,使其全面了解治疗方式以及过程,消除恐惧心理,降低应激反应,并举例同类型手术成功病例,增强其战胜疾病信心[16-17]。术中严格配合医生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则重点预防并发症,对患者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发现异常及时告知医生。同时嘱咐患者卧床休息,并指导其更换体位,防止压疮以及对血液循环造成影响[18-19]。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给予营养支持,保证身体循环功能,增强其免疫功能以及抵抗力,避免感染现象。当患者病情稳定后,可制定相关康复计划,从语言、认知直到肢体功能进行康复锻炼,使其逐渐恢复日常生活能力。从本文研究结果看出,研究组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焦虑评分波动情况均比对照组波动低(P<0.05),且患者住院时间明显比对照组低,说明研究组可明显降低患者应激反应,改善其不良情绪,缩短治疗时间,促进疾病快速稳定。预见性护理同时需要护理人员全面掌握疾病基础知识,提高自身操作技能,为患者提供全面以及细致的服务,可明显提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20]。从上述表格中看到,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6.67%明显比对照组85.00%高(P < 0.05)。

综上所述,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采取预见性护理效果显著,明显减少患者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有效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促进疾病稳定保持良好医患关系。

[1] 杨敏,罗建利.预防性护理在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应用效果的探讨 [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10):2747-2749.

[2] Kourbeti,Irene S.,Vakis,et al.Infections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raniotomy;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ostcraniotomy meningitis[J].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5,122(5):1113-1119.

[3] 毋云利,吴媛.开颅手术患者围术期预见性护理的应用价值 [J].河北医药,2016,38(15):2373-2375.

[4] 袁巧玲,王琳琳,范琦玮,等.局部备皮在神经外科女性开颅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4):15-17.

[5] 顾瑾.一次开颅手术夹闭颅内4个动脉瘤的术后护理 [J].全科护理,2015,13(7):670-671.

[6] 王霞,陈茂君.不同备皮方式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 [J].安徽医药,2017,21(9):1734-1736.

[7] 李金莉,曲辉.术前焦虑状态对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21(20):2436-2438.

[8] Chiang,HY.,Kamath,AS,Pottinger JM.et al.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 associated with surgical site infections after craniotomy or craniectomy clinical article[J].Journal of Neurosurgery,2014,120(2):509-521.

[9] 王红霞,杨晓菊,李冬眉,等.12例开颅术后应用丙戊酸钠引起丙戊酸钠脑病患者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3):290-292.

[10] 翟云霞.全麻开颅术后早期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73-74.

[11] 崔静.开颅术后患者肺部感染相关因素的分析与护理[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5,9(1):100-102.

[12] 林艳,杨细妹,黎燕,等.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并发脑疝患者的术后护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5,12(4):50-51.

[13] 胡玲.泡沫敷料在开颅手术后伤口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7,21(2):146-147.

[14] 李子榕,孙爽,刘笛,等.开颅手术患者术前皮肤准备集束化干预策略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9):4481-4485.

[15] 宋文静,管晓萍,李蓉,等.成人开颅手术压疮的风险因素研究 [J].中国全科医学,2015,18(11):1270-1279.

[16] Portnow J,Badie B,Liu X.et al.A pilot microdialysis study in brain tumor patients to assess changes in intracerebral cytokine levels after craniotomy and in response to treatment with a targeted anti-cancer agent[J].Journal of Neuro-Oncology,2014,118(1):169-177.

[17] 尹真红.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行开颅手术前后的护理体会 [J].实用临床医学,2015,16(12);93-94.

[18] 崔玉霞,徐敏,柏基香,等.1例脑脓肿行开颅术后外引流治疗的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2015,13(5):476-477.

[19] 李彩莲.开颅术中唤醒障碍护理配合[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20):2843-2844.

[20] Goettel N,Chui J,Venkatraghavan L.et al.Day surgery craniotomy for unruptured cerebral aneurysms; A single center experience[J].Journal of neurosurgical anesthesiology,2014,26(1): 60-64.

猜你喜欢

开颅预见性围术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预见性护理程序在老年痴呆护理中的应用及满意度评价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应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治疗中的疗效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见性护理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小骨窗开颅高血压脑出血血肿清除12例的临床体会
浅析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在颅脑损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患者肠内营养中的应用效果
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比较分析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