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
2018-03-07褚秀红
褚秀红
摘 要:近年来学生的生命教育引起了社会及教育者的广泛关注。生命只有一次,但当今部分青少年不能正确认识生命,由此可见,对青少年展开生命教育是势在必行的。立足于自身的实践与感悟,从“科学研究,认识生命”“创设情境,保护生命”和“联系实际,珍爱生命”这三方面入手,就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初中生物;生命教育;渗透
教育本就是面对生命,提高生命价值的事业。生命教育要从学生抓起,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生命教育是分不开的。鉴于此,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生命教育与生物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让学生接受和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保护和珍爱生命的意识,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深远的价值和意义。以下,笔者将针对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研究展开详细的分析与阐述。
一、科学研究,认识生命
初中阶段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其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剧烈变化,因此会伴随着一些不太适当的行为,这些行为很可能会危害自己或他人的生命和健康。由此出发,生物教师应该在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同时,逐步向学生渗透生命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命品质。
例如,在教学“人类的起源和进化”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展示了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的图片,如动物、植物、电脑、机器人等,通过这些图片让学生对生物和非生物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对生命世界产生一定的感性认识。其次,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生命起源”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地球上的生命是经过漫长的化学变化演变过来的,使学生认识到生命来之不易;接着笔者又结合植物、动物的进化过程给学生介绍人类的进化过程,通过对大自然和人类生命进化历程的了解,使学生正确地认识生命的诞生、生长发育、衰老以及死亡的过程,让学生正确地认识死亡,感悟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最后笔者提问以下问题:你认为生命是什么?你怎样形容生命?我们应该怎样对过我们这一生呢?让学生对此进行思考和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科学地展现生命的进化历程,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认识生命。
二、创设情境,保护生命
泰戈尔曾经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这句话应该引起每位生物教师的深思。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内容都蕴含着生命教育,通过生物进行生命教学具有着非常大的优势。基于此,生物教师在教学时,应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计教学内容,在无形中对学生进行保护生命、热爱生命的教育。
例如,在教學“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这部分内容时,笔者首先给学生播放了歌曲“熊猫咪咪”的片段,并介绍许多年前,为了救助大熊猫,社会各界都伸出了援手。但现在我国还有许多和大熊猫同样珍贵的生物,他们也正面临着生存危机。其次笔者又给学生播放了我国的白头叶猴的录像带,介绍了白头叶猴的古老历史、形态特征、生活环境以及生存现状等,接着笔者给学生展示了1700年以来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和动物灭绝曲线图,从中笔者提出了“人猴矛盾”的观点,然后让学生探究、分析讨论白头叶猴濒临灭绝的原因,并提出保护白头叶猴的有效方法,使学生明确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然后笔者让学生通过不同的角度,如白叶头猴、政府官员、科学研究者、当地农民等多个角度来发表对白叶头猴的不同看法,在辩论中使学生深刻体会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性,使学生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三、联系实际,珍爱生命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曾以这一句话为开篇:“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对于每个人来说,生命都是不可以重复的,生命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东西,不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渗透生命教育,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使其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培养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
例如,在教学“远离烟酒”这部分内容时,笔者先描述了生活中的情境,如逢年过节、朋友聚会时,人们总是喜欢喝点酒来调节气氛。那么喝酒对人体有什么影响吗?请学生对此进行讨论。学生一致认为少量饮酒是可以的,但过量饮酒对人体是有害的。接着笔者又说:经调查发现,青少年已经成为吸烟人群的主力军,如果说饮酒对人体还有点好处,那么吸烟对人有什么影响呢?笔者给学生分析了香烟中具有尼古丁、焦油、一氧化碳等导致疾病的物质成分,还有对人的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图,尤其是吸烟后肺部的图片以及吸烟导致的死亡率。由此使学生认识到为了能够健康成长,应珍爱自己的生命,远离烟酒。
总而言之,教学生珍爱自己的生命是生物教师的责任,只有让学生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他们才真正地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才会明白时间的珍贵,才能更加勤奋努力,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活出精彩的生命。在今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对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做进一步的研究,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陈燕.将生命教育渗透于初中生物教学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8.
[2]张振荣.生命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思考[J].高考,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