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职业教育现状分析
2018-03-07多海健
多海健
摘 要:通过对乡村职业教育的相关文献阅读分析,厘清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界定乡村职业教育的研究范畴,本文仅对职业教育学校进行分析讨论。通过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职业教育在乡村的发展现状。通过实地访谈,补充对乡村职业教育现状的认识。目前仅在为数不多的行业存在师徒制,这些行业的特征是受现代工业化影响不深,人在生产关系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曲艺、中医、木工、文物修复等行业。
关键词:职业教育 城镇化 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237-02
1 职业教育的起源
职业教育,顾名思义,是使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过程,获得从事职业所需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职业道德等。职业教育的特点是针对性强,培养目标明确。职业教育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工业时代兴起之前,手工业时代的社会劳动分工,职业教育体现在师徒制劳动关系。师徒制在实际的生产劳动中,通过实践使徒弟获得本行业的职业技能。学习的难度由浅入深。徒弟一般在年龄较小时通过拜师进入师门,多数跟师傅共同生活、共同劳动,随着徒弟年龄增长,其承担的劳动任务难度逐渐加大,最终技艺成熟,可以独立完成劳动。其教育质量可以体现到社会生产中。随着社会的生产水平的提高和大工业时代的来临,使得许多依赖手工的传统行业弱化、消失。机械化在各行业的普及解放了人的劳动力。师徒传承制的职业教育模式也随之弱化。目前仅在为数不多的行业存在师徒制,这些行业的特征是受现代工业化影响不深,人在生产关系中发挥难以替代的作用,例如曲艺、中医、木工、文物修复等行业。
2 现代职业教育
现代职业教育更注重的是模式化的培养,受教育者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实践则是利用实习完成。
提到职业教育,就要考虑到其载体——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依托实体学校进行教育活动。职业学校的任务是培养合格的行业人才,为社会各行业所用。行业的需求则体现在招聘人才上,职业教育学校做的成功与否体现在就业上。行业的兴衰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职业教育学校同样受到影响。
中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现状是公立职业教育与民办职业教育共同存在。两者办学定位不同,民办职业教育偏重于短期培训即可掌握,学生即可入职,多收取学费。公办职业教育一般有国家政策和财政上的扶持,更注重系统性培养人才和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社会认可度高,有实力完成地质、冶金、航天等高精尖技术人才的培养。
3 城镇化背景下的乡村职业教育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认为,教育组织与制度从来不是自我封闭的、自足的系统,而是始终与外部环境存在互动的,教育组织与制度需要与外部环境进行能量与信息之间的交换与角力,而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制度安排就会因环境的需要做出调整[1]。职业教育在乡村有较长的存在历史,随着时代变迁,职业教育受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多方面影响,兴衰浮沉。职业教育在民国和解放初期,在农村广泛存在,承担了社会农业技术传播的任务。许多涉农产业受惠于此。中国的技术学校是传播现代工业技术的中心[2],今天的情况仍然如此。进入工厂做工首先要接受职业培训,理论的职业知识由职业学校提供,实践的检验则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完成。
城镇化催生了众多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蓬勃发展,以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农村生活方式逐渐向城市生活方式转变,教育越来越受到每个家庭的重视。受限于城市农村发展不平衡,和国家实行多年的撤点并校政策,原本薄弱的乡村教育更加处境艰难,九年义务教育落实到农村家庭尚且存在难度,职业教育在乡村更加举步维艰。城镇化政策和扶贫政策给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乡村教育事业的落后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3.1 职业教育的办学定位
乡村是相对于城市而言的概念,经济上以农业经济为主,辅以涉农产业。近年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乡村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教育观念逐渐增强,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主流的初中—高中—大学模式下,人们普遍认为考上大学是孩子成才的必备条件。然而大學生就业难问题也摆在人们眼前,家庭在付出相对较高的经济代价获得大学学历后,考虑经济回报是很现实的。职业教育因其可以在相对较短的学习时间内获得谋生技术而受到乡村的重视。根据经济发展,县城和乡镇出现许多技术学校,小规模的民办的居多,开设的专业有数控机床、计算机、CAD制图等,进入此类民办职业学校学技术的多数是确定自己进哪类工厂,有目的地学习某种技术,对学历的期望不是很高。也有相当一部分初中毕业生在中考失利后,选择进入公办职业学校继续学习,这里面的原因除了学习技术,还有部分学生的入学动机是利用此机会复习重新参加中考,进入主流的高中升大学模式。笔者曾对某乡镇公立职业学校学生毕业去向意愿做过调查。通过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有近26%的学生计划继续学习深造,25%的学生选择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工作。显然,如果进入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仅有初中学历是不够的,这部分学生仍需要继续提高学历以实现就业目标。因此可以得出,有51%的公立职业学校的学生仍然希望进入主流的高中升大学模式。选择打工和自主创业的学生仅有约25%,说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学校的认可度较低。也就是说,虽然职业教育在实际的生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受制于职业学校的社会地位低,学生主动选择职业教育学校接受职业教育的能动性较低,更大程度上把职业教育视作继续学业的过渡阶段。这种思想的盛行将会使学校教育与实际生产脱节严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即为该思想的后果的直接反映。受教育者提高学历并不能够满足社会化大生产的用人需求。
3.2 职业教育学校在乡村的办学现状
因地理位置离城市较远,乡镇上的职业学校多依靠本地师资力量。受城镇化影响,多数人仍趋于在县城工作,因此,师资力量不算强大。因公办职业教育有国家财政拨款,教育经费的来源有一定保障,学生不必交学费,吸引了一部分生源。因此,学校师资力量可以基本满足当地对职业教育的需求。
生源则大部分为中考落榜生,通过对某职业学校的调查数据分析,约有75%的学生将来计划从事技术类工作,另外约有25%的学生计划将来从事文员、管理类工作。说明大部分学生希望能够通过在职业学校的学习,获得一门技术。通过对学生的家庭成员文化程度调查可知,本科及以上学历的约占7%,高中或中专学历的约占32.9%,初中学历的约占54%,小学程度的约占6%。将近94%的学生家庭具备初中或以上文化水平,说明大部分学生家庭对学校学习有一定了解。高中及以上学历的学生家庭数量占到约40%,说明有相当部分的学生家庭有比较深刻的学习经历。7%的学生家庭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说明有部分学生家庭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对于学校学习有较全面的了解。
4 乡村职业教育现状总结
(1)职业学校在教育体系处于非主流地位,但在选择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家庭中,认可度比较高。
(2)乡村职业教育现状以维持为主,若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取得进一步发展,需要开展多样化的办学模式。
参考文献
[1] (法)爱弥尔·涂尔干,著.教育思想的演进[M].李康,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2] 费孝通.江村经济——中国人民的生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178.
[3] 文康.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研究[D].上海:华东理工大学,2016.
[4] 杨海燕.城市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