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研究与实践

2018-03-07杨丹丹马永双

科技资讯 2018年28期
关键词:学习者研究

杨丹丹 马永双

摘 要:本文分析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建设要求,提出了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应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和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课程评价体系,搭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积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主动学习,提高课程的利用率和学习效果,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精品资源共享課 学习者 研究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8)10(a)-0165-02

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指出,精品资源共享课程旨在促进高校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促进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1]。

1 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主要内容

1.1 建设目标

精品资源共享课在服务高校教师和学生的基础上,将高等学校的各类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对广大社会学习者开放共享。与原有国家精品课程相比,其服务范围从原先的教师扩大到整个社会的学习群体,课程的总体建设目标也从“起到示范引领”作用转变成“为学习型社会服务”。

1.2 建设内容

精品资源共享课以教学资源建设为主,课程建设内容涵盖该课程领域的基础知识,如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等,还要包涵课程的实践知识,如典型案例、基础技能、综合运用等,同时兼顾专业前沿及热点问题,具有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等特征。

1.3 建设要求

以“服务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为出发点,以课程资源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为基本要求,以丰富的资源和充分的开放共享为基本目标,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1)基本资源。是指反映课程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的核心资源,包括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或演示文稿、作业、参考书目录以及最重要的课程视频[2]。(2)拓展资源。是指反映课程特点、适用于所有教与学环节、支持课程教与学过程的多元互动的辅助资源,如案例库、专题讲座库、学科专业知识检索系统、试题库系统、作业系统、在线自我测试/考试系统以及网络课程多媒体技术建设的集成应用等[2]。

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

2.1 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课堂教学设计要体现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主体意识,注重发展学习者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强迫性地接受一些死的知识。比如,教学内容要打破以往课程内容传统设计方式,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按知识点进行课程教学内容设计。在教学方法方面,可进行“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传统课堂教学转变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教师不再是课堂的管理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在课堂中占据主体地位。

2.2 建立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精品资源共享课评价体系

首先,学习者的关注点是课程评价指标的重要依据。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着眼点,同样,在课程评价中,更要尊重学习者主体地位和发言权。在制定评价指标时,要以学习者的关注点为重要参考,以学习者的真实感受为导向。

其次,学习者评论的焦点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学习者对某方面的反馈比较集中,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学习者对这方面比较关注,学习者普遍关注的问题则应成为课程评价的重点。如学习者对学习收获表达了强烈的感情,则教学效果就应成为评价的重点;如学习者对教师个人风采表示了极大的兴趣,那么教师魅力就应成为评价指标之一。

最后,学习者的自我评价。引导学习者关注自己的前后学习情况,建立自我对照的自我评价,让学习者明白自己学的怎样,是否达到预期效果,将如何改进,明确学习者的中心地位。

2.3 搭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平台

精品资源共享课的建设,可为学生搭建自主学习平台。学习者通过线上独立学习,并在学习中相互合作,通过分析、探索、提问等方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相互交流学习、讨论,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同时,教师在线上辅导交流和线下课堂教学过程中,倡导灵活的教学组织形式,如集体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团体合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以应用为导向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建设实践探索

长春师范大学《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课程被教育部确立为首批国家级教师教育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建设项目,并于2017年1月获得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称号。通过课程建设,努力为小学科学教师、科学教育学生和其他学习者提供高质量的网络共享资源。

3.1 课程创新点

(1)建立以实践教育哲学为主导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课程体系。尊重并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在科学教育教学中的文化意义,实施个性化、网络化的教学模式,促进学习者专业素养的自主发展。

(2)形成大学与小学间一体化的课程建设合作机制。建立健全充分尊重师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师生互动交流的评价体系和课程成果呈现机制,促进教学成果的正向发展和延伸。

(3)探索基于教学案例的驱动式教学新模式。以小学科学实际课堂中出现的典型案例为载体,以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小学科学教学设计的相关理论加以渗透,从而激发学习者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3.2 课程建设实践

(1)师资队伍建设。团队成员充分发挥老中青结合、校内外资源互补的优势,不仅沿用传统的集体备课制和师徒制,还创新性引入了集体观课评课制、研讨沙龙等,促进每位成员教学水平的提高。在课程负责人带领下,由课程骨干教师、教育技术人员和基础教育一线教师共同组成项目研究组,开展小学科学教学各层面的研究。

(2)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注重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设置多功能教室、微格教室、演示探究实验室等。以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如开发在线模拟考试平台、电子教材和教学案例资源库等,加强师生交流,促进师生开展教学观察与教学研究。

(3)课程配套教材建设。2003年我校科学教育教学团队编著出版了我国第一套科学教育教学论教材——《科学教学导论》,填补了国内小学科学教学论的空白,这一教材被教育部列为教师教育课程资源推荐教材,目前已被全国多所高校选用。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不断开发出富有特色的小学科学课程系列教材,《小学科学实验的设计与实施》2017年已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小学科学教学设计》也即将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4)社会影响。本门课程的服务对象,不仅包括在校科学教育专业本科生,也包括参加职后培训的一线小学科学课教师,笔者学校承办的吉林省小学科学骨干教师省级培训课程中就包括了该门课程。随着科学课教师在线培训形式的推广普及和本校及外校科学教育专业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深入,这门课程的影响将逐渐扩大。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教高[2011]8号)[z].

[2] 教育部.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教高厅[2012]2号)[z].

[3] 王继磊.精品资源共享课应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D].曲埠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学习者研究
在线学习环境下学习者画像构建研究
cMOOC学习者群体的联通水平与关系研究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情感过滤假说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
知识追踪模型融入遗忘和数据量因素对预测精度的影响
非正式学习环境下基于移动终端的学习者模型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