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作任务导向型高职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

2018-03-07潘珩章萍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高职

潘珩 章萍

摘 要:文章针对当前部分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自主学习能力差的现象,提出建立高职学习共同体的理念,将校企合作项目融入专业教学中,并基于工作任务组建由企业指导老师、校内专业教师以及学生组成的高职院校学习共同体,目的在于推动学生合作化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职;任务导向;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

目前,广大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自主能力差,教师个人影响力不够,师生沟通交互不通畅等问题。如何在深入分析高职学生学习习惯基础上,依托现代教育手段,探索积极有效的知识建构、技能习得和学习组织模式,已经成为高职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针对目前高职课堂上学习主体缺失的现状,以具体工作任务为导向,建立由企业导师、专业教师、学生共同组成的高职学习共同体,在教学中突出以学生为核心,让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够充分得以体现,提升高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自主能力,通过高职课堂教学改革,在根源上解决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

1 学习共同体的内涵

学习共同体来源于“学习型组织”,它是人类步入信息社会以后对学校教育理念的一项大的变革。“学习共同体”中包含学习者和助学者。助学者由教师、专家和辅导人员组成。这些角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围绕学习任务高效地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和体会。这种方式也可以让组织成员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人际关系。

当代学习研究已经产生共鸣:学习要符合社会性,它是共同体自身所包含的客观属性。学习共同体是指克服学习组织方式中不能实现知识的社会性构建所带来的缺陷,为满足实现知识的社会本质的学习方式构建一个社会空间。学习共同体同时也是一种有关学习与学习者的社会性安排,根据同一个知识目标,学习者以活动为载体产生社会交互行为,根据学习工具的使用方法,来达到学习过程中的多层次交流合作。学习参与者、学习工具、运行规则、活动分工、学习资源、激励与评价体系这6个要素共同组成了学习共同体,这6个要素相互支持,交叉融合,共同构成学习共同体的核心要素[1]。

“学习共同体”承载了一种新的知识生产方式,包含着我们理解学习的一种新范畴。与传统的“班级教学组织”的主要区别在于把学习由孤立的智力活动转变为合作者集体的构建表征的过程,重点强调人际心理相容与沟通,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動力作用。其主要特征是:具有共同学习的理念,充分保障每个学生的利益,其所有成员都有主动追求卓越的意识。学习共同体构建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自我学习的潜能和热情,实现教育向学习转换。学习共同体允许个人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水平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可以整合不同学习场所中来自于不同领域学习者的个体智能,将其转化为可共享的集体智能。与此同时,个人在学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也转化为团体共同课题,可以调动集体的智慧共同解决[2]。

2 构建高职任务导向型学习共同体的策略

任务导向来源于“任务驱动”,在教学工程中重视任务的导向和调控作用。通过“任务”来引导、强化和保持学习者的成就和学习兴趣。任务作为学习的桥梁,“驱动”完成任务,从而达到学习的预期效果。为了建立学习共同体,教师会布置学习任务,为了达成所定目标,学习者按照前期任务进行协同合作,教师根据设定目标监控整个任务完成过程并进行及时调控。这种方式培养了学习者共同解决问题和团体合作能力。在共同体中,知识的构建成为集体的目标,利用教育信息技术来重构课堂对话模式,使得这种对话即时地、自然地延伸到校外的知识构建共同体中[3]。

(1)构建元素。高职任务导向型学习共同体以校企合作作为基础,组成者包括学生、专业教师、企业导师(或行业导师),平台包括网络学习平台和实时交互平台(如QQ、微信等),如图1所示。

(2)构建途径。选择具有一定复杂性和真实性的任务,企业导师和专业教师一起设计和分解工作任务,通过任务发布形式吸引感兴趣的学生加入学习共同体(社群),并在逐步完成工作任务(社群活动)的过程中沉淀选拔学习共同体内核心学生(社群核心成员),强化身份认同。

图1 高职任务导向型学习共同体示意

(3)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构建学习共同体的有力支撑,可以保障信息能够顺利流通,确保共同体中的每一个参与者潜在的学习能力得以最大限度发挥,最终能精彩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资源包括课程资料、相关知识库、原始数据库,以及学习者所积累的与本任务有关的作品、反思日记等。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大环境下,学习资源还包括网络技术资源以及在学习中学习者使用的不同种类的支持工具。

(4)运营机制。引入网络社群运营机制,形成一套适合高职学习共同体的运营机制。围绕不同的学习目的组建各类社群,包括班级群、兴趣群、主题讨论群等,各个群相辅相成,共同推进学习共同体的良性发展;各个社群成员可以有交叉,学习者在不同社群中汲取不同的知识和技能。每个群群主、管理和普通群员分工明确,通过群互动、群分享不断提升自己;主要负责教师和学生群主共同组建管理群,负责各个群的定位和群之间的协调。指导大家遵守群规,并发挥每个群员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不断探索出一套适合高职学习共同体的运营机制。

(5)激励与评价体系。通过参与度和贡献值两个指标来建立激励与评价体系,按照贡献度与影响力划分会员层级,并以此来进行课程或工作任务评价。教师不断根据学生交流、提交的内容评价各个学习小组的进展情况,评价每个成员的贡献,同时鼓励学生小组及个人不断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的身份不是教学的主体而是助学者,他们在学习共同体中主要负责组织和经营。学生才是学习共同体中的主体,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新的学习模式下,学生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要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加入这个任务运转中,他们从原来的被动“听者”转变为主动“说者”。这种形式最大程度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激发调动他们的学习的乐趣与兴趣,大大提高了教与学的效率与效果,形成良性互动的学习氛围。

3 构建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实践

3.1 设计学习共同体学习主题和任务

以“手机图文界面的设计与生成”这一教学环节为例,为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以学生的诉求为中心,基于“西贝莜面村”品牌,创设好手机图文界面的设计情境后,设计了学习主题和任务,以3个子任务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驱动学生课前备、课中学、课后练,达成技能目标[4]。

(1)浏览任课教师在E学堂课程平台上传的两段AR视频,了解前沿技术在UI界面设计领域的运用及达成的界面效果,根据教师提供的二维码,学生自行在手机上安装这两款APP产品,体验融入了AR技术的界面交互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下载教师已上传至资料库中的电子图片、设计素材、平台链接,结合上节课梳理出的“西贝莜面村”手机点餐APP界面功能模块,设计并制作“西贝莜面村”手机点餐界面,师生可通过E学堂课程平台和超星客户端进行交流,学生将完成的图文界面作业上传至教学平台,并准备课堂展示。QQ群内学生针对自己或其他小组的设计方案如设计思路、配色组合等进行PK讨论,指出对方的设计方案的不足,提出完善建议。

(3)在课堂上首先邀请每组学生进行预习成果的展示,学生讲解,然后教师进行点评。结合课前预习的成果展示和线上的讨论,将学生的疑惑和教学相结合,以学生为中心,将教学活动分别设计为3个子任务:首页界面的色彩搭配,详情页界面的图标布局,图文界面的动态生成。

(4)基于“西贝莜面村”品牌,任课教师对3个子任务分别进行详细讲解,在讲练过程中,师生共同提炼和归纳其中的操作技巧:通过合理利用在线配色平台,以色环的方式让学生选择颜色,有效解决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过选择设计软件拾色器中的不同颜色来完成色彩的选择和搭配,学生实训过程耗时长、搭配难的界面配色问题;通过合理利用sketch这款交互设计与演示神器,将静态UI界面的图标或者元素和画板连接起来,体现界面之间的跳转,一键生成可在线预览的设计稿。有效突破了传统静态展示界面的枯燥形式,直观地反映出界面逻辑关系。

(5)課后,学生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学习平台,相互交流图文界面设计技巧和软件操作技巧,为“西贝莜面村”品牌的推广制作了H5界面,通过在线发布与分享、数据反馈与查阅,将所学UI界面设计知识拓展到更宽广的领域。

3.2 设计学习资源

通过学习平台如E课堂等上传多元化的海量学习资源:各类UI图文界面元素制作学习视频、AR视频、APP产品下载二维码、连连看辨别小游戏、电子图片、设计素材、平台链接等。此外,每组学生将与学习任务有关的H5界面二维码、主题讨论、在线平台操作经验、图文UI界面设计技巧和软件操作技巧等作为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上传平台。任课教师、校外专家的项目设计经验、其他相关学习资料也是平台资源一部分。平台学习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这种平台互助学习的氛围中也找到了自己的兴趣和成就,在平等对话中实现了教学相长。

3.3 设计评价方式

在网络学习共同体的学习活动中,我们采用形成性评价的方式,运用激励的手段,挖掘学生的潜能。

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平台签到情况、讨论参与度、答题情况、视频观看进度、游戏完成度、上传的平台共享学习资料、实训作业、自我评价及学习日志等进行综合考核,评判其学习表现。

创造积极反思的机会,反思是一种监控自己学习的四维过程,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不知不觉形成了自我内向反馈—正向调整—自我优化的正向心理循环,注重学习反思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3)通过课堂展示等环节,学生小组之间进行评价。小组互评有效促进学生作业的完成,效果良好。通过让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课程学习,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体会到:方案的设计和完善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对学生上传的作品,任课教师、校外专家及时反馈相应的批改评语和修改意见,即时关注学生作品的修改动态,给予进一步地指导,形成正向互动,增强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归属感与成就感[5]。

4 结语

基于工作任务的高职学习共同体的建立有利于促进学生显性知识内化为隐性知识,将经验、方法、技能转化为职业能力,还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如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同时,信息化技术手段带来了多元化的学习资源、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多渠道的信息加工可能,为不同的学习者提供了进入学习共同体的不同路径,也为多层次参与提供了条件。

在教育领域,通过构建学习共同体可以满足学生的归属需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必须要结合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特点,探索出一条高职学习共同体构建的途径。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并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将校企合作项目引入课堂,企业导师、专业教师、学生共同组建高职学习共同体,针对有共同学习兴趣的高职学习者,将真实的校企合作项目进行任务分解,以具体明确的任务驱动开展学习,并结合网络教学平台进行高效互动和内容分享,是高职学习共同体构建的可行模式。同时,在高职学习共同体构建和运营过程中引入目前商业领域比较成熟的网络社群运营机制,形成一套适合高职学习共同体的运营机制和激励评价机制,能促使高职学习共同体良性发展,从而达到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

猜你喜欢

学习共同体自主学习高职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基于“微信群”的大学生英语学习共同体建设
大学英语创造性学习共同体模式建构案例研究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