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3-07孙守强苏玉梅

无线互联科技 2018年21期
关键词:过程性考核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孙守强 苏玉梅

摘 要:借助于在线开放课程,基于学习者为中心和多种考核方式特点的混合式教学,不仅为传统教育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促进了学生学习的过程性监控,并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现代年轻人追寻自由学习的需求。文章对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如何进行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进行了描述,并对如何保障混合式教学在思想认识、条件建设和教学监督上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希望为开展混合式教学的课程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过程性考核

1 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必要性

1.1 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当大学课堂遭遇网络,面对越来越多的低头族,所暴露出传统课堂的“教学效果差—不精”“课程乏味—没趣”“教学内容陈旧—不新”“教学内容太容易—太浅”“信息量不多—太少”等弊端,逐渐说明传统课堂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要求;我们急需能够将过去的那种定制的教育模式迁移为一种真正个性化的教育模式,较少关注传递知识,更多关注探索和发现,为每一个学习者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路径,打破传统教育的孤岛,通过开发创新的教学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在技术驱动的全球经济中取得成功。

1.2 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缺乏和分配不均的问题

混合式教学模式因课程类型的不同没有标准化的可复制模板,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不再是统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讲授模式,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探究式学习模式,将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专家向知识引导者转变,学生通过参加课外的实践或在线学习,降低了面授学时的数量,也间接解决了校领导面临的师资不足的困扰,也让优质的教育资源在高校和院系内得到了更加公平的发展。

1.3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传统的课程考核方式单一且以客观知识考核为主,存在重视考试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的缺陷,很多学生以“及格万岁”的想法,上课根本不学习,只等期末考试前复习突击,学术不端者竟也有卖题买题之不良风气,造成了极坏的教风、学风和考风。因此,重视学生课程学习中的过程性监控,进行多元化的学习考核与评价,是提高学生平时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举措,学生学习是需要动力的,而学习动力来源于学生的压力[1]。

2 开展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关于混合式教学,有人可能会问:“有没有标准化的可复制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借鉴?”答案是否定的。正如加拿大学者Garrison在2004年所言“试图总结出标准化的有效的混合式学习模式是非常大的挑战”,因为不同的课程、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不同的教师,存在教学目标不同、教学组织形式不同、教学环境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混合方式不同,混合式教学模式分类便不同。因此,作为新时代的教师应该具备主动改善教学方法的能力,主动提升教学能力,提升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信息系统工程与实践”“C语言程序设计”两门课程中实施的基于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总结如下[2]。

2.1 课程设计

课程开课前必须要进行教学策划,必须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不应只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而要把迁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做到学生的个性发展,课堂的组织形式要产生于学生的需要、兴趣和目的,强调小组协作的同时,重在问题的解决。教师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启发者,以学生较为喜爱的一种学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2.2 课程实施

2.2.1 团队建设

未来的世界已经不是某个人单打独斗的时代了,所谓“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未来是团队合作共赢的时代,团队合作工作是未来主要的工作形式,1+1>2的时代已经到来,课程考核中不但要有个人考核,更要有团队考核;然而,如何团队组建、团队管理、团队考核,以发挥每个团队成员的学习积极性、凝聚团队向心力,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如:在团队组建上,教师事先设置分组规则(学习成绩优良比例、男女比例等),然后学生根据性格特点进行自由组合,最后教师进行名单微调,这不但避免了组间成绩差距悬殊、清一色的性别和性格不合,且这种人性化的分组方案保障了团队学习过程中竞争的公平性,也是让分组不再是形式和能够势均竞争走到最后的前提;在团队管理上,要求每个小组起一个响亮的名字(组名),要有响亮的口号(组训),要有组内自己的文化标识(组徽),要有小组制度(组规),要有小组共同的歌曲(组歌)等,且一定设置好小组内每个成员的角色和工作任务,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各个团队都要定期召開团队会议,建立团队共同愿景,制定团队工作计划,部署团队近期任务,讨论团队工作方案,以此锻炼辩论口才,学习沟通技巧,凝聚团队向心力;在团队考核上,团队竞合实施积分制,每一项学习任务都有相应的积分,学期末最高积分团队将赢得Team Projects满分。

2.2.2 知识自学与任务检查

对于学生可以通过自学理解的课程知识,乃至部分可以通过查阅资料获得的课外知识,教师的职责就是给学生提供可以获得知识的免费资源平台(在线开放课程、精品课程网、推荐图书等);但是没有任务的学习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的,教师提前发布阶段性自学任务单(如观看在线教学视频、阅读相关教学资料、查阅图书、完成阶段性模块测试、布置讨论课题、提交自学报告等),不但要有数量的要求,还要有质量的检查。当然,如果学生能根据团队所要完成的项目自发性地设计学习进度和项目进度,自主查阅相关文献以完成项目,教师监控团队进度和项目质量,才是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并能切实提高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2.2.3 项目化教学与讨论展示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课程应用的主要目标,课堂中通过讲解分享综合性的系统项目开发流程,引导学生将课外学习的理论知识能够应用到系统项目开发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参与设计、验证系统项目开发的全过程;模拟系统项目的完成,让学生验证了知识的应用,如果从综合应用的角度考虑,务必让学生承接实际中的真实项目(这可能有点难度,但是不走出去,我们从来就不知道承接一个小公司小企业的真实项目或模块,其实并不难),只有在完成这类项目的过程中,才能真正让学生感觉到实际的项目压力和团队合作的甜蜜,也会让学生收获课本以外的知识更多,学生的体验感更强(项目路演、产品创意展示、阶段性作品展示、产品销售发布等环节,让学生自信心更强);理论课堂中满堂灌的知识讲授,已经让学生失去了听课的兴趣,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不例外,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答疑(重难点精讲或组织讨论)、自主学习成果展示(小组交流展示后教师点评)、课堂主题讨论(合作研讨、班级交流、教师点评过程)、反思建构(要点归纳总结)等。

2.2.4 成果共享与发布

知识学习与项目实施过程,有对知识的认知、学习的心得、项目的收获,通过绘制知识点思维导图、撰写项目成果阶段性总结文档、撰写期末反思报告等形式,在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中,進行共享与发布,通过文件共享、作品互评、帖子交流等打造一个小组互评和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

2.3 课程评价

课程评价的主体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评价学生“学”的好坏,而不是评价教师“教”的好坏。而实际上,我们是否为了衡量教师的绩效或专业评估,过多地检查教师的教学资料和课程归档资料,而较少关注学生的平时投入度和学习效果呢?笔者始终认为,采用多元化的诊断性评价,而不是单一的评价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加压,关注过程性监控与考核,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学习动力,也会引导学生更多的创造或创新。

2.3.1 课前学习评价

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要到在线开放平台中或自我搜索知识完成,必须加强学生自学知识的过程性监控,否则难以保证课内项目教学或主题讨论的质量;通过参考平台登录日志、视频观看次数、视频观看时长、发帖情况、在线测验、在线作业和在线考试等,设置一定比例的成绩占比,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状态,督促学生完成学习进度。

2.3.2 课堂活动评价

通过课前布置的讨论主题或小组主持的项目,课堂上进行小组汇报交流、疑难困惑答疑,考核团队合作的效果,以此考核团队向心力和项目任务完成情况,给团队合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诊断,并保障团队项目的进度和目标的达成。

2.3.3 课后学习评价

小组形成的模块知识思维导图、项目阶段性成果文档进行组间互评,进行组间竞争性考核;小组内为提高每个组员的学习积极性,也为了避免个别成员依赖性太大、不作为,开展组内的个人自评、组员互评和小组评价活动,通过计算每个成员的团队贡献率,完成组内每个人的团队贡献成绩,让优秀的组员和表现差的组员在成绩上有区别,真正做到能者多劳,劳有所得。例如:表1仅以开展的组员互评模式计算每人贡献率的示例数据,假设小组成员五位,组内每人给他人进行打分,总分为:(总人数-1)×100,本例即为400分,每人打分时,根据其他成员的组内表现情况,将400分分配到其他人中,每人贡献率即合计得分除以标准分。从结果来看,不难看出王五在组内贡献最大,张三在组内贡献最低。

表1 贡献率计算示例

打分 张三 李四 王五 马六 赵七

张三 90 110 105 95

李四 85 115 110 90

王五 90 95 110 105

马六 85 95 115 105

赵七 85 90 115 110

合计 345 370 455 435 395

标准分 400 400 400 400 400

贡献率/% 86.25 92.50 113.75 108.75 98.75

2.3.4 终结性评价

不再以期末考试或期末作品一锤定结果,降低期末成绩的占比,也不再是平时考勤和作业单一的过程性评价,将上面3项过程性评价纳入课程考核中,甚至项目实施过程中开展项目阶段性考核,每次项目阶段成果作为课程的存档资料,周周有测验、月月有考核,学生紧绷的弦想松下来都不容易,平时的学风怎会出现大量睡觉、玩手机的现象。

3 保障混合式教学的具体措施

基于线上和线下混合式教学彻底打破了“黑板+粉笔+PPT”的教学方式,迎合了学生学习空间自由、学习时间自由和学习方式自由的需求,对现在传统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校领导、教师乃至学生不但要接受这种教学模式,而且要适应和掌握这种教学模式;同时,高校务必在政策、经费、环境和技术上给予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条件保障;在这种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加强教学监督,以确保课程教学的质量[3]。

3.1 提升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对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认识

(1)提升学校各级领导的认识并付诸行动。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一个好模式,但还需要推动,它毕竟挑战了现存的教育制度与评价标准,要让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解放出来,需要校领导的政策引导和行动。

(2)提升教师的意识、态度和信息化教学能力。面对互联网与人类学习的变革,建立与之相匹配的教师信息化教学综合能力标准实非易事,给现代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教学能力要求: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政策、在线教学支持平台知识与技能、数字资源制作、信息检索与管理、学科专业工具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信息化教学方法、信息化教学评价等。

(3)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与信息化学习能力。习惯传统教育模式的学生们,总是感觉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无压力的学习模式,让他们想学就学、不学也能过去;一旦采用了线上自学、线下讨论、每周有任务、每月有考核,学生也会感受到压力;况且教师采用的现代信息技术,是必须需要学生提高信息化学习能力的。

3.2 混合式教学体制建设与教学环境构建

(1)政策机制建设。学校须出台鼓励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鼓励政策,如教师课酬、年度考评、职称评审、表彰奖励等,以提高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

(2)技术环境建设。网络教学平台的搭建,网络条件的保障,在线课程建设软硬资源的引入,适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的教室环境建设等。

(3)教师发展体系建设。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高校经常开展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和先进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的培训,让教师具备持续进行教学改革的能力。

(4)经费投入保障。通过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及教学比赛等各种活动,设置专项经费支持教师投入混合式教学改革中,保障教学改革的广度和深度。

3.3 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监督

学校间和部门间要加强联合,联合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开课单位负责对课程教学过程的组织,支持部门保障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督导部门进行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检查和控制,确保课程教学质量。

4 结语

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学习是目的,但过程评价是驱动力。教师从演员到导演,学生从观众到演员的重新角色定位,要求教师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有责任心、耐心及爱心,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没有固定的设计范式,也没有应用实践的工程范式和评价体系的科学范式,但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标是不变的。

猜你喜欢

过程性考核混合式教学翻转课堂
基于SPOC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和实践
基于SPOC模式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研究
浅论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高职思政课评价体系的构建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