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不仅仅是单轨道
2018-03-07耿安军
耿安军
摘 要:初中化学学习,不仅仅是机械灌注,也是体验探究;不仅仅是课内学习,也是课外延伸;不仅仅是技能课堂,也是人文课堂。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化学学习或化学课堂所打开的轨道愈多,愈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精神视野,愈能使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鍛造、滋养和提升。
关键词:探究体验;课外延伸;人文课堂
美国教育学家帕克·帕默尔曾经语重心长地告诫我们:“把教学缩减为纯智能的,它就是冷冰冰的、抽象的;把教学缩减为纯情感的,它就成了自我陶醉;把教学缩减为纯精神的,它就丧失了现实世界之根基。”[1]的确,好的教学不仅仅是“纯智能”的,而是知识、方法和情感等多方面糅合的多轨道。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初中生而言,化学学习或化学课堂所打开的轨道愈多,愈能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和精神视野,愈能使孩子们得到多方面的锻造、滋养和提升。
一、不仅仅是机械灌注,也是体验探究
在一部分学生的眼中,化学本就是一门枯燥的学科,没有激扬的文字,没有曲折的情节,没有夺人眼球的画面,再加上教师一味地机械灌注,久而久之,化学课程成为一部分学生心中永远的“痛”。鉴于此,教师应彻底改变自己的教学行为方式:少一些苦口婆心的机械说教,多一些新颖活泼的体验探究;少一些教师高高在上的“独白”,多一些师与生、生与生平等协商的“互动”;少一些技能技法上的单一复制,多一些活泼有趣的人文滋养,正如化学课程标准所倡导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
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化学“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的教学中,与其苦口婆心地告知学生制取二氧化碳时应注意从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气体密度以及是否溶于水等因素来设计实验,不如亲自让学生选择实验材料,亲自设计实验思路,合作讨论操作要点,合作组装实验仪器,亲自确定实验方法,最终亲自进行实验。
整个实践探究过程中,教师要特别关注那些学困生在药品选择、装置设计、实验方法等方面有可能出现的“失误”,给予他们更多耐心的指导,更多关爱和鼓励,以此大面积兼顾学生的参与面和实践面,让“做中学”和“学中做”成为所有学生的基本权利,并且成为化学课堂的常态。这样的课堂由于多了一些实践探究和体验,因而显得大气、朴实、厚重、坚实,而这,不正是新课改理念下化学教学所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吗?
二、不仅仅是课内学习,也是课外延伸
在这个开放的、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将眼光仅仅聚焦于教室去追求高效教育显然是不够的。好的化学学习要“穿越”那些看不见的边界——教材的边界、学校的边界、学生现有视域的边界,这样才能打开课堂,才能真正步入神奇的化学世界。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而言,知识上的“由此及彼”,远不如实践中的“由此及彼”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更能激发他们探究化学的兴趣、热情和持久的动力。
比如,在“燃烧和灭火”的教学中,可以引领学生课外搜集“奥运圣火”是如何来的,马赛人钻木取火是怎么回事,篝火晚会中“篝火”中的木柴为什么要架空?看影片学习“遇到火灾如何自救”,能否选用家里现有的东西(墨水瓶、塑料小瓶、圆珠笔芯等)制作一套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等等。
这样的设计活动将课内与课外、书本与现实、理论与实践连接在一起,必将极大地为课堂增值,为教学增值,为学生的学习增值,必将极大地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以此得到多方面的滋养、锻造和提升。所以,优秀的化学老师应该引领学生走出教室,走向课外,走向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正如课标所指出的:“在教学中,应密切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三、不仅仅是技能课堂,也是人文课堂
千万别认为,认识了几个化学元素,会列几个化学方程式,会背几个化学实验步骤,会解几道化学探究题,就是化学学习的全部,就是对孩子未来的负责。好的化学课堂,不仅仅是技能课堂,更是人文课堂、情感课堂、赏识课堂和拓展课堂。
至少,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注重或涉及:
1.化学教学应被看作面向人而不是仅仅面向书本面向“物”的活动,由原来对“物”的关注,转向对“人”的关注,真正渗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2.化学教学应被看作是一个不断生成而不是刻意预设的过程。应该注重化学教学中的“意外事故”和“奇思异想”,以此打造摇曳生姿的生本课堂、个性课堂和发展课堂。
3.从纯技能、技法单项灌注转向智力、心灵和情感的多重滋养,让人文生态的涓涓细流充盈在化学教学的每一个细微处。
这一切,都在于教师的选择。因为“没有教师的气象万千,就没有课堂的五彩缤纷。”[2]化学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呈现出极具人文的姿态,应该引领孩子们行走在技术与精神深情握手的多轨道上,如此,受惠的不仅仅是莘莘学子,也是家长的幸运,更是这个时代教育的幸运。
参考文献:
[1]帕克·帕默尔.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01.
[2]陈俊一,程晓云.课堂:窦桂梅的教育根据地[J].教师月刊,2015(2):25.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