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学校教育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2018-03-07刘忠宝
刘忠宝
一、信息技术时代,作为一名教师,如何将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和传统的教学方式——黑板二者合理运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
笔者通过读书学习和教学实践认为,正如很多老师说的那样,现在的黑板犹如装饰,整堂课出现了“零黑板”的局面。要知道课堂板书是教师利用黑板、白板、投影幕布等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手段,一般指黑板板书。一直以来,黑板板书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教师传达、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随着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运用,其新颖、丰富、生动的形式冲击了黑板板书这种传统板书形式,黑板板书在课堂教学中被渐渐忽略,重视度也相对降低。在重视信息技术教育手段的影响外,还要注重传统教学工具——黑板所发挥的独有魅力。我们在现代教学手段运用过程中把很多学生的思维过程都压缩了,怎样能展现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学习过程呢?就是要用黑板来呈现和展示,让更多的学生在比较、交流中合作学习,对教师来说是一种很好的教学资源。我们既要充分认识传统教学手段的作用,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只有将二者有机运用到课堂教学之中,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如何才能够积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激发和保护每一个学生独特的优势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这句话千真万确,“三好学生”的评选是一种激励学生的方法,问题是“三好学生”到底能激励多少孩子,又对多少孩子有伤害呢?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是管理学的一条重要原则,被广泛运用于成人社会的各个领域,也被应用于中小学教育。学生上学以后,面临种种用于鼓励与鞭策的评比,“三好学生”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学生、家长、教师、学校都很关注。“三好学生”的评比,确实起到了激发学生力争上游、积极上进的作用,但同时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实际上每年的“三好学生”都是那么几个人。对他们来讲,获奖已经是无所谓的事了,好像本该如此;而在其他人看来,“三好学生”的评选则根本与自己无关。这样一来,评选“三好学生”应有的激励、示范作用就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反正自己也选不上,还不如送人情把票投给别人。在成绩不佳的学生看来,“三好学生”的评比与他不沾边,无论多努力也评不上,久而久之也就不再努力了,只会给家长和孩子平添压力。教师在评选时主要还是考虑成绩,只要“德”“体”无大问题,学习成绩拔尖的就有希望选上“三好学生”。所以在具体评选过程中也存在弊端。最突出的问题是“三好学生”的评价标准,“三好”包括身体好、思想好、学习好,而很多学校在操作时却把“三好”简化成了“一好”,学习成绩取代了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質,成了唯一的评价标准。任何一项制度不是永恒不变的。所谓与时俱进,就是一种制度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时就应该变革,教育也是如此。方法有很多,只要我们从传统的教育思想解放出来,就会有许多方法。
为了激励学生,榜样是一定要有的,我们学校延续了几十年的评选“三好学生”取消了,因为这种评选方法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少年儿童的成长。取而代之的是评选“进步学生奖”,每个班级的学生要从德、智、体、美、劳来评选进步学生,这几方面你只要进步了,根据你进步的多少来评比,这样全班学生都有机会被评选上进步学生,打破了过去只有学习好的学生才有机会被评为“三好学生”,注重个性化关照,注重让所有孩子得到尊重和发展,这比单纯的“三好学生”评选更能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三、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不仅要热爱教育事业,还要热爱每个学生,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尊重学生的人格,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他们改正缺点,使其扬长避短。关注我校的留守儿童,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情况。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不求回报的,要善于倾听学生的心声,要把教师的心声和学生的心声及时交流沟通,教育的爱要建立在师生相互信任的基础上。在教学中,我们要以激励为主,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功,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新知识,感受学习的愉快。帮助学生敢于面对挫折,敢于担当责任,出现问题要积极采取补救措施,而不是推卸责任。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当今社会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强。许多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恶习。教师要帮助他们端正思想,扭转态度,鼓励他们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看到别人有困难时要伸手助人,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也是一种幸福的体验。
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不能歧视学困生,要耐心细致地辅导,让他们树立学习的自信心,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教师要钻研业务,精心备课上课,写下反思和心得,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因材施教,让孩子有学习的能力、学习的兴趣、学习的欲望,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沟通的能力。让学生有集体荣誉感,分享学习的快乐。提高自身的素质,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保证学生有充足的休息和娱乐
时间。
参考文献:
[1]顾明远.中国教育路在何方:教育漫谈[J].中国教育科学,2014(6).
[2]何艳梅.简析识、写字教学的改革[J].亚太教育,2014(12).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