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途径
2018-03-07王银凤
王银凤
摘 要:结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从激发兴趣、学生主导、自主探究、充分展示四个方面,阐述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
途径。
关键词:核心素养;培养途径;初中信息技术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文件,正式提出了“核心素养”一词。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是课改进入深化阶段的必然产物,是中国提高民族竞争力的重要一环。在这种背景下,作为信息技术老师,探究本学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途径,很有现实必要性和紧迫性。我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初步阐述初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的一些途径。
一、激发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提高学生的能力素养,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有效激发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以下几个途径。
1.巧设导入
比如在学习“制作Flash动画”一课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些有趣的Flash动画作品,再在Flash软件中演示播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带入知识的海洋。
2.精心设计教学任务
在学习新知时,学生大多数有畏难情绪。我将难点简单化,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让学生容易理解,激发学习兴趣。
3.精讲精练
如果让学生选择:老师讲30分钟,学生操作10分钟;还是老师讲10分钟,学生操作30分钟,学生肯定会选择后者。所以我尽量做到精讲少讲,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激发学习兴趣。
二、学生主导
学生主导课堂,激发潜在能力,是提升核心素养的关键途径。在课堂教学中,我坚持学生为课堂主体,教师为课堂引导者。我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个体的成长需求。为了践行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我从多方面入手。
做足“课前”——精心备课。备教材:认真研读教材,明确教学目标,精确把握教学重、难点;备学生:合理分析学情,预设哪些需要精讲,哪些可以学生自主探究,哪些需要合作探究,哪些是易
错点。
关注“课中”——注重课堂动态。陶行知先生说过:“教的路子要依着学的路子,学生怎么学,教师就怎么教。”课堂上我力求做到精讲少讲,密切关注学生课堂探究的过程,及时调整教学的节奏。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经过探究,部分学生未懂的,请会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大部分学生存在的疑惑点、易错点,广播展示,由全班共同解析,我再适时引导点拨,最后再由学生操作演示,互纠互补,从而突破重难点。
深化“课后”——注重反思总结。反思课堂的得失成败,总结课堂教学的经验与不足,在反思中逐步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三、自主探究
学生如果不能形成自主探究的好习惯,核心素养培养就无从谈起。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素养,我结合“制作封面封底”这一课的教学实践来说明。
对学生来说,本课难点就在于各种形状图片的制作,图文混排的综合运用与技巧,作品各元素色彩、大小、风格的协调。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学生掌握和巩固了运用各个知识点制作封面的技巧,并为学生用Word制作电脑小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中,我精心导入,在轻松的音乐声中,我用导入语“请欣赏我们初二同学制作的Word电脑小报作品,欣赏Word制作的封面作品。”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奠定了学习、探究的良好氛围。
封面、封底制作用到的方法和技巧基本相同,我選择以制作“生命的拔节”封面为例,以学生自主探究结合合作交流的形式,由学生观察、分析封面的组成部分,我细化了用“绘图”工具绘制自选图形的难点,引导学生逐步探究,层层推进,轻松突破了
难点。
最后以学生自主演示操作主要知识点的形式小结课堂,有效地梳理、巩固了知识点。整堂课学生都在积极自主探究,大胆举手发言,他们敢于动手设计风格各异的封面作品,注重作品的个性创新,学生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体现。
四、充分展示
及时并充分展示学生的作品,给出肯定和鼓励,让学生有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助于学生核心素养培养。
在学习Flash动画制作一课时,我直接让学生对照课本步骤探究,发现大家没多大兴趣,于是我喊了一个正在讲话的学生,现场演示。我读课本步骤,他依次一步一步突破难点,很快完美地完成了操作,同学们响起了阵阵掌声。此时,大家都跃跃欲试,这时再继续探究,效果出奇得好。
鼓励学生充分展示,有几点值得注意的地方:其一,由于学生的能力存在着客观差异,在展示进程上存在不平衡性,要及时关注、帮扶后进生,引导其顺利完成操作。其二,要尽可能留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相互间进行作品交流,这种学生互动有利于学生在体验、分享与批判中提升素养。其三,教师对学生的展示评价,要充分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其体会到成功的乐趣,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
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努力使信息技术课成为学生学习的快活林,学生提升核心素养的金桥梁。
参考文献:
张福高.初中信息技术课堂中信息素养培养活动策略的实践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0.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