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能力培养例谈
2018-03-07纪晓玲
纪晓玲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往往把应试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忽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当今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学生在学校只能学到一部分基础知识,可以说自学能力是学生走入社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能力;创新能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优化课堂结构,适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下面以初中数学“线段垂直平分线”为例,谈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几点思考与尝试。
一、做好课前预习布置
课前预习对于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把握重点、难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听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要把课前预习作为备课的一个重要环节认真思考,做好预设与布置,以便使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而预习作业的设计与布置要有范围而又不做“死”规定,从而给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发挥自主权的空间,放手让他们去尝试推导,形成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并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之中,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课堂教学提供良好的知识基础和思维基础。
二、适时引导归纳,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课上我们可以设计并引入一个作图题:“作一个底边已知的等腰三角形”。学生的作法主要有两种:一是依据两腰相等作,二是借助底边的垂直平分线间接作。然后抓住第二种做法的理论依据紧追不放,适时引导并归纳,学生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引到探究“制作”原因这一创新思维的情境之下,为线段垂直平分线性质、定理的得出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随后再利用教具加以强化。在“作一个底边已知的等腰三角形”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始至终都是在一边动脑思考、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动嘴表达,多角度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性学习潜能,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提高。
三、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常言道: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只有运用,才能实现知识的迁移,使知识转变为能力。而要实现这一目的,加强课堂练习是必需的环节,只有把学生的练习当成一种自主实践的形式,充分体现于能力的培养上,才能使知识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工具,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因此在“线段垂直平分线”这节课,我精心安排了三个练习:一是巩固性质、定理的计算题;二是深刻理解逆定理的辨析发散题;三是把两定理综合起来的证明题。这样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掌握。通过以上练习,既能拓展学生做题的思路,巩固基础知识,又便于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運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四、注重例题解析,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这节课的例题对于学生来说,理解起来并不十分困难,那么如何处理这一细节,对于教师是一个挑战:是满足于学生只会证明的现状,还是引导学生追求更深层次的含义,显然教师应引导学生追求更深层次的含义,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隐含结论:“三角形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到三顶点的距离相等。”紧随其后出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加以解析,其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以进一步调动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几何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五、课堂小结,提纲挈领
教师的小结有着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小结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学习“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明确其在几何的计算、证明、作图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把课堂小结作为一个重要环节加以落实。但小结不要拖泥带水,面面俱到,应做到提纲挈领,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学生能力与数学思想的培养。本节课针对培养学生能力的角度,体现了开放性的教学理念,采用启发式的教学原则,放手让学生大胆去猜想探索,在定理的推证过程中采用对比、类比,由特殊到一般,分析归纳的方法,在课堂习题的处理上让学生讨论、质疑,自主实践,以达到感悟并内化知识、举一反三的效果,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以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得以提高,同时使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学知识得以拓展,促进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