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2018-03-07高波
高波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不仅将理论知识细化,而且课本内容也更贴近生活,方便学生学习,同时初中地理还表现出很强的实践性。这种发展中出现的变化说明了初中地理很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的脚步,正在不断地更新。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地理学习;实践能力
目前,初中地理学科发展迅速,硬件水平不断提高,但软实力仍存在缺陷。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成绩的重视程度大于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地理学科实践性突出发展的过程中,教育教学问题被放大。如何在现有教学环境下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摆脱学生枯燥学习的现状是我们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从初中地理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策略出发分别进行论述。
一、初中地理学科教学存在的问题
1.课程时间较少
在目前新课程的背景下,地理学科的实践性越来越突出,而地理學科的教学时间也就显得有些不足。在以往的教育学习中,学生对学习地理知识的意义也仅仅是被动记忆,这种模式下我们教师的课时时间是足够的,只需要考虑在课堂上将重要的知识点讲述给学生,要求学生课后进行记忆即可完成教学目标。但现实情况下,我们的教师仍然过于重视成绩,在培养学生地理实践性能力方面存在明显弱化,课时不足的问题被忽略。
2.教学目标机械化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地理实践性的突出显露并没有从根本影响到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仍然目标单一、过程简单,在忽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的情况下,填鸭式地将知识讲述给学生,只要求记下即可,并没有考虑学生地理实践性发展的问题。在这种学习环境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地理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被忽略,这也成为地理学科教学的败笔。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的厌恶感,使学生早早放弃了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3.代入感差,不能贴近生活
在初中地理课堂中,随着地理学科实践性的发展,我们的教学方法就显得过于空泛。在课堂中教师在讲述知识的时候过于统一化,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同时由于不能将地理与生活相结合,我们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也就得不到锻炼,只是通过各种方式来进行代替并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还脱离了实践能力的根本意义。在看似繁多的知识点下存在着过于空旷的教学框架,我们的教师并没有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而是选择忽视它,也就忽视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地理实践能力新策略
1.合理设计课程
教师面对课时较少这一问题应该从主观意识出发,改变自身思想,认识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在学习海陆变迁的课程时,教师就需要利用手中资源为学生做更多的介绍,减少大量知识的单一讲述,同时可以设计学生讲述环节,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让学生更多地加入地理学科学习中来,通过学生主动认识主动学习,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自身实践能力。在完成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同时完成对学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
2.改变教师思想认识
面对教学目标存在的问题,教师需要认清地理学科的真正价值,重视地理学科实践性的培养,做出正确引导。例如,在学习认识地球的课程时,教师就应该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来设计课堂活动环节,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将知识点融入活动环节中去,在此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图认知,通过他们所知道的知识进行制作。利用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完成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利用活动过程的多元素化减少课堂的枯燥感,完成对学生自身兴趣的提高。
3.转变思想,走进生活
对于教育教学框架过于空泛的问题,教师可以进行一些合理的安排,来完成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我们身边的地理时,教师就挑选一个休息的日子,带学生去一些比较有特点的地方,真正做到走进自然,让学生真实感受到什么是地理,用事实说话,在此过程中让学生动手收集记录有特点的事物。在完成实践活动后,让学生组织一次交流活动,总结自身学到的知识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将书本中的知识与学生了解到的相对应。
在当前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地理实践性的培养,对于课时较少的问题,要从主观思想认识做改变,增加学生实践在课堂中的比重。对于教学目标的问题,教师就需正确认识地理实践性的重要程度,可以通过画图、做模型等手段来解决。对于教学框架空旷的问题,教师需要真正带学生融入生活、融入自然,用事实说话。教师需要跟紧时代的脚步,适应初中地理学科实践性突出发展的现状,以培养学生自身实践性为目标完成学生地理学科的教学。
参考文献:
[1]刘兰平.浅谈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创造实践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学习(中旬),2015(2):191.
[2]文芬.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2(9):42.
编辑 谢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