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地理学习大门的钥匙
2018-03-07李木泉
李木泉
【背景】
本节教学内容是地球的运动——自转,上课班级是七(6)班,学生30人。众所周知,初一地理开始的内容是比较抽象的,也比较难以理解,但又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不掌握好,后面的地理知识更难理解。而初一的学生空间想象能力不足,知识的理解有点困难,虽然用强化记忆的方式学生能记住,但是时间长了以后容易遗忘。
【课堂教学片段】
教师提问: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
学生答:自西向东。
教师追问:你们是如何判断的?
学生无应答。
教师继续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你们清楚吗?请用手指出正东方向。
学生大部分能准确指出方向,仍有近四分之一的学生不清楚。
教师继续问:你们每天都是很早就来了,那你们可知道太阳从哪个方向升起?
学生用手指出方向并说出是东。
教师讲解:我们从小就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结合我们的观察我们就能很容易地知道东方大致在哪个方向。当东西方向确定后,我们再来看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师问:地球之对于太阳,太阳是不动的,是地球在转动,因此,我们每天看到的太阳东升西落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地球自转。
教师问:既然太阳不动,是地球在动,那么你们看看,地球应该怎么动才能在地球上看到太阳东升西落呢?
学生答:自西向东。
教师演示:如果投影仪是太阳,你能根据你所看到的太阳在天空变化的情况来演示地球自转运动的方向吗?
学生试着去演示,教师则提醒学生,太阳是东升西落的。学生较易演示地球运动方向。
教师提醒:当你忘了地球自转的方向时,你可以通过教室内的投影仪来演示和判断地球自转方向。
教师提问:如果地球落山了,白天就成了……(教师停顿让学生说出答案)
学生答:黑夜。
教师问,我们一觉醒来,黑夜又成了……(教师停顿让学生说出答案)
学生答:白天。
教师继续问:白天和黑夜的时间加在一起大概有多长时间或者说是多少小时?
学生答:大约24小时。
教师讲解:白天黑夜一个轮回就是一天,或者说是大约24小时。这是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也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
教师提问:我们依旧把投影仪当成是太阳,那么我站在讲台这里,我这里的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
学生答:下午。
教师问:为什么?
学生答:太阳在你的西边。
教师继续问:对于最后面一排的同学来说,此时又是上午还是下午?
学生答:上午。
教师追问:上午和下午的时间一样不一样?
学生答:不一样。
教师继续问:时间不一样用书上的话说叫什么?
学生答:时间差异。
教师:其实位于地球上不同经度的人看太阳与教室里不同经度的同学看投影仪是一样的道理。那么现在你們能总结下地球自转产生了哪些地理现象吗?
学生分组总结,教师选择若干小组回答。我在选择学生时一般都是选择上课不怎么听,成绩也不是很好的学生。一方面锻炼他们的表述能力,另一方面也是不断提醒他们我一直在关注他们,让他们不敢掉以轻心。结果除了有一个学生的表述不是很清楚外,其他几个学生都能清楚地表述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总结:地球的自转形成了两种地理现象。一是昼夜更替(一天);二是时间差异。而这些地球自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我们天天见的,这是我们的生活经验,我们要利用我们的生活经验去学习地理知识,而不是死记硬背。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思路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去思考生活中的这些现象与地理课有什么关系?从而让学生今后更加关注生活、思考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也让地理学科变得更加有趣,通过把地理知识与生活现象结合,更加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联系生活实际安排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态度。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的生活情景,让地理知识贴近生活,让学生感悟到地理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需求。生活经验是学生自己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
不可否认,强记可以大幅度提高成绩。但是在现行的中考制度下,在地理上花过多的时间显然是不明智的。然而现实使地理教师又不得不采取措施让学生记住书本知识,从而在考试中取得更高的分数。这个矛盾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如何解决这个矛盾成了地理教师面临的主要问题。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地理知识,一方面简化了地理知识,方便了学生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通过与生活经验的结合,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加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元素,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观察生活中的地理现象的好习惯,同时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而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获得大幅提升。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