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语文教学的“精”与“益”
2018-03-07韩瑜
韩瑜
摘 要:初中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过渡和提升阶段。小学时期学生掌握的是一些最基本的识字、造句、写作的基本功,到了初中,不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提高了难度。越来越多的学生觉得语文变“难”。文言文究竟在讲什么,阅读到底要从什么视角去解读,作文的着手点究竟在哪里?一连串的问题向教师涌来,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这些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制定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让他们打消疑惑与顾虑。
关键词:弊病;工作态度;追求;落实;精益求精
一、走进课堂找弊病
课堂就像是一根无形的绳子,始终把教师和学生绑在一起,老师会因为要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走进课堂,学生也因为要学习知识在教室里听着一节又一节课。每堂课都有不同的名字——语文、数学、英语、体育……学生对这节课抱有的期待值和老师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要想获得学生的一致欢迎,教师不仅需要认真备课准备好一场精彩的“演讲”,还要在上课的时候不时表现出幽默风趣的一面或是变一些新花样。想要有更好的教学成绩,我们得先从最基本的课堂四十五分钟入手,找出其中的弊病,再一一纠正。
1.不端正的工作态度
初中语文课本中入选的文章大多数都是非常有深度的,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其中的精髓才能更好地授课。可是有一部分教师只是草草地备课,在书本上提前抄好相应的重点、难点去念给学生听,一堂课就这样应付过去。在这样的教学态度中学生是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虽然不会直接发泄自己的“不满”,但一定会将教师的这种不负责任的态度牢记于心。
2.不负责的课堂教学
在上课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所学的内容给孩子们布置一些作业让他们自行完成。比如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教师会介绍作者鲁迅的相关生平经历,然后让学生自己下去阅读鲁迅先生的著作。很多专家学者都认为鲁迅的作品已经成为中国现代的文化经典,学生对鲁迅的认知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现当代文学的理解程度。就像是郁达夫在《怀鲁迅》中說的:“没有伟大人物(鲁迅)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这段话在国家和民族的立场上强调了鲁迅先生对于一个时代的重要意义,可是在课堂上教师仅仅是给学生嘱咐一句“要多看点鲁迅先生的著作”未免会显得有一些草率和不负责。不论是1918年5月15日发表的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还是小说集《故事新编》《呐喊》《彷徨》,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坟》《热风》《南腔北调集》等,这些都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著作,教师一定要给孩子们分期分批地去推荐,比如说第一周读《呐喊》,在下周一的早自习上大家一起分享读书感悟,第二周读《阿Q正传》,在周三上交相关的读书笔记。只有像这样认真规划好相关的读书计划并检验学生的成果,才能让自己布置的学习任务有意义。当教师只是口头说让学生多去看看四大名著、每天要写一些随想、多看“百家讲坛”,这样会显得太随意,也不会引起学生重视。只有教师认真负责地给孩子们安排每一步的学习任务,我们的教学才能获得最佳效果。
二、追求精益求精
语文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课本教学,教师要在读透课文、讲解课文的同时给学生讲解更多和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比如说我们在学习《木兰辞》的时候,原文中有“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这几句都运用了顶真的修辞手法,由于学生之前并未接触过这种修辞,教师就需要把顶真的定义(顶真,亦称联珠、蝉联,是一种修辞方法,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用以修饰两句子的声韵的方法。)详细地写在黑板上给学生讲解,还要提醒学生在我们使用这个方式时,必须限制上下句的字数或平仄,而且上下句交接点一定要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给学生讲解完之后教师还要多举几个例子,例如“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这句话是顶真修辞手法应用的典型,“言不顺”“事不成”“礼乐不兴”“刑罚不中”都体现了这一点,这样一来就能够让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语文课堂上的“精”,体会到语言文化的“益”。
三、把“精”与“益”落到实处
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喜爱度,不论是上课之前的备课情况还是下课之后批改作业,教师都一定要用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去对待。在给学生讲解初中的语文阅读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事先把文章读懂、读透,阅读题目有的时候会从原文中截取一句话或是一段话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会站在全文的角度考查学生,教师在拿到一篇阅读题目之后,首先要在网上找到与文章有关的时代背景和作者信息,然后再去阅读文章并把题目做一遍,参考答案后整理出整个文章的脉络,在讲解的时候有条理地表述。教师的言行势必会影响到学生,久而久之,他们也会像老师一样仔细分析阅读题,每道题目都认真对待,学生今后在考场上也不会在语文阅读方面失去太多的分数。在教学的过程中把“精”与“益”落到实处同样是一种看似“耗时耗力”的捷径,为了能让学生在语文这方面有更深的造诣,教师还是要先从自己做起。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都很快,我们习惯了用很快的速度吃饭、阅读、旅行,但是教育有它的特殊性,速成的教育只会让更多的学生丧失对语文的兴趣,让我们一起为了教育事业努力,只有不断的追求“精”,才能达到“益”。
编辑 李博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