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也要注意方式方法
2018-03-07吴艳
吴艳
摘 要:简要阐述了情境教学法的基本理论,通过对教学实例的描述剖析,揭示了情境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运用的主要方法和需要注意的要素,展现了成功实践的途径。
关键词:情境教学法;任务驱动;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运用得法可以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显著增强教学效果,运用不当则会使课堂教学流于形式,形成教与学“两张皮”的现象。
一、情境教学不能没有的前提——激发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积极性,正是教学的关键。相对语数外而言,学生对信息技术更感兴趣,但这种兴趣在于玩游戏上网,对教材内容觉得枯燥无味。这无疑是矛盾,既要利用好学生们的兴趣以学到知识,又要防止偏离教学正轨。情境教学法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钥匙。
以幻灯片自定义动画课为例,学生之前已掌握插入文字、图片及音视频等知识点,而自定义动画能增强幻灯片的表现效果,是多媒体制作中非常重要的内容。“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怎样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最大限度地挖掘教材魅力,是笔者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构思中也曾考虑过各种情境,但最后选择了很受学生欢迎的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课一开始,以主题曲MTV引入,学生听到熟悉旋律后立刻兴奋起来。然后乘势抛出情境,由学生当导演设计这期节目,马上就吸引了学生眼球,学生都开动脑筋,将精力集中到这堂课上来,情境教学初战告捷。
由此可见,创设情境很容易,但是选择一个合适情境并不容易,这需要教师多从日常生活中寻求情境来源,越贴近生活就越真实,以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
二、情境教学不能没有的灵魂——唤醒主人翁意识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已逐渐从“以教师为核心”转到“以学生为核心”。信息技术课程与实际联系紧密,只有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让其成为情境的主人,才能提高学生兴趣,使学生由被动转为主动学习。
在上述课程中,由于前面几节课对幻灯片已经进行了学习,新鲜感日渐减弱,而自定义动画生动的效果能再次激发兴趣。但学生只满足于让对象简单动起来,如进入和退出,对于动作路径、触发器等不愿深入探究,仍是被动学习。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唤醒学生主人翁意识,围绕如何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设计情境。笔者在“爸爸去哪儿”情境下精心设计了四个游戏环节,首先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动手欲望,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然后小组讨论。教师适时启发学生用“兵教兵”方法解决问题。自主学习、组内助学形成信息多向传递,充分发挥学生思维共振效应,让学生共同提高。
从上述教学中可以看出,通过角色转换,学生在课堂中已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他们愿意做情境主人,尽管这只是虚构的身份,但他们乐在其中。
三、情境教学不能没有的手段——任务驱动教学
情境教学的目的是将书本上的知识点转化为实际知识,设计各种适当任务让学生来完成是必要手段。
在上述课程中,笔者设计了“明星闪亮登场”环节,让学生用进入效果实现人物登场、调整人物出场顺序,用先易后难方式增强学生信心。接着又以“你追我赶”“趣走迷宫”环节让学生体验直线和曲线两种路径,让学生深入探究。为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还设计了“巧摘苹果”环节,利用微课形式让学生自主学习触发器知识点。
新任务一个接一个,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逐步形成渴望任务、渴望学习、渴望成功的良性循环。“教”与“学”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得以完美融合。
四、情境教学不能没有的成效——融入现实社会
现代社会是竞争十分激烈的社会,学校也是社会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从小到大,要面临形形色色的竞争,我们在课堂上也要模拟现实社会,融现代人竞争意识于课堂教学之中,在真实社会条件下综合检验学生学习水平。
在上述课程收官阶段,为让学生巩固知识点并适当拓展,笔者设计了“小鸡快跑”和“极品飞车”综合应用环节,将全班分组开展对抗,在新知基础上自由创作,课堂由封闭走向开放,将学生学习热情推向高潮。事实证明,学生潜力是无穷的,他们动手创作热情高涨,直到下课仍然“赖”在座位上不走,希望找到更多方法来完善作品,赢得比赛,课堂成效显著。
这节课之所以成功,情境教学法显然是其中关键,但更为重要的是几个要素,即激发学习兴趣、唤醒主人翁意识、任务驱动教学和融入现实社会。让我们继续在教学中实事求是、开阔思路、认真细致地做好情境创设,把每一节课都变成“来了就不愿意走的课堂”,那我们教学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王鹏.如何讓学生对信息技术课感兴趣[J].新课程(下),2012(2).
[2]靳芳.小议信息技术课中的情境教学[J].新课程(教师),2010(1).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