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018-03-07李楠楠
李楠楠
摘 要:幼儿期是个体生命成长的重要阶段,从小让幼儿树立良好道德意识,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是开展其他一切教育的前提和保证。面对目前暴露出的幼儿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幼儿道德教育现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促进幼儿道德教育实效性的提高。
关键词:道德教育;家园合作;全面发展
幼儿时期,由于幼儿具有思维具体形象、生活经验少、理解能力弱、道德情感不稳定、可塑性强等特点,所以我们在实施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极易出现许多问题。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去探讨幼儿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以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促进幼儿更加全面健康地发展。
一、幼儿道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幼儿教师的道德教育方法欠缺,使得幼儿在道德情感上接受起来较为困难。许多幼儿园中,幼儿教师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的内容相对杂乱,如帮助幼儿了解国家法定节假日时,没有按时间顺序告诉幼儿,使得幼儿出现记忆混乱等现象。
2.有一些家长对孩子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不利于幼儿良好道德行为的养成。家长凡事不闻不问,只忙于自己进修、提职,或忙于发财、享乐,甚至为图省事,从小就将孩子交给“电视机”,让孩子在“电视机”旁长大。
3.家庭气氛不和谐,导致幼儿在道德情感上出现裂痕。家庭的气氛也影响着幼儿,温馨、和睦的家庭易养成幼儿谦和、友爱、礼貌、自信的品格;吵闹不休、婆媳不合、父母离异等,会导致幼儿孤独,产生怨恨、猜疑、固执、粗鲁等心理,甚至攻击性、违纪行为。
二、幼儿道德教育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方面
1.不合理的奖励或惩罚
幼儿对于奖励或惩罚十分敏感,一个小小的口头奖励就会让幼儿感到兴奋,惩罚的效果在幼儿身上亦是如此。有研究者指出,滥用奖励是当下幼儿教育的一个巨大偏差,并认为滥用奖励有三个方面的危害:限制幼儿生命力的真实展现;滋长幼儿对成人权威的盲目服从;促发更深层次的功利行为。
2.教师自身行为造成负面影响
教师是幼儿的镜子,幼儿是教师的影子。幼儿对教师的高度崇拜心理,使他们对教师的各种行为表现都能认真地模仿和学习。幼儿身心发展阶段决定了其模仿能力强、辨别是非能力差等特点,因此,教师的某些“不注意”行为可能被幼儿所效仿。
(二)家庭方面
1.重智育轻德育
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少家长都自觉或不自觉地把学习好摆在首位甚至是唯一的位置上,并且总是与物质挂钩,久而久之便会滋长一种功利性极强的个人主义,甚至教育出的幼儿会出现“高水平、低道德”的不和谐现象。加之父母家人的过分溺爱又使幼儿出现了自私、任性、不会分享等问题。
2.家园合作不和谐
幼儿道德教育实施者要保持一致性,幼儿园、家庭教育要相互协调一致。现如今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幼儿园中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而家庭则相反。比如:幼儿园中,教师教育幼儿在公交车上要给老人让座,而生活中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幼儿主动给老人让座时,有的家长却说孩子“犯傻”。这时,幼儿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树立正确的道德标准。
3.隔代教育问题
许多家长没有时间看护、教育孩子,就将孩子交给祖辈照顾。这样的孩子和父母交流少,语言能力较低,亲子关系疏远,情感需要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极易形成情绪上的障碍,出现恐懼、胆小等现象,严重影响幼儿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社会方面
1.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媒中的暴力表样形式多样,口语暴力也是暴力的方式之一。传媒中渲染的暴力或“软暴力”容易使儿童形成先入为主的定性观念。另外,儿童还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容易模仿暴力节目中的情节、手段,因此对于幼儿良好道德养成产生的影响更甚。
2.社区中对幼儿道德培养的忽视
对幼儿的道德教育仅靠幼儿园和家庭还远远不够,社区也是道德教育的另一主要场所,能够给幼儿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然而许多社区没有为幼儿搭建合适的平台,文化氛围不够浓厚,使得幼儿道德教育与家庭、幼儿园脱节。
3.对幼儿教育机构监管不力
当今社会充斥着各种兴趣班、辅导班,过重的学习压力使得幼儿过早地出现了厌学情绪,不利于幼儿对于学习的正确认识,使其社会道德出现偏差。另外,部分幼儿教育机构功利思想过重,没有切实从幼儿角度考虑其接受情况,是否符合其身心发展规律,不利于幼儿良好道德感的养成。
综上所述,幼儿道德教育过程中确实存在种种问题,这也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一定要求,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幼儿道德教育的策略。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对幼儿进行道德教育,这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是值得广大幼教工作者和研究者高度关注的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有利于保证幼儿健康成长,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今后我将继续结合实际对教学工作做进一步的思考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晶波.滥用奖励:论我国幼儿道德教育实践中的一个偏差[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4.
[2][英]约翰·洛克(JohnLocke).教育漫话[M].杨汉麟,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