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呵护每一颗美丽的种子

2018-03-07王雅婧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感受倾听创造

王雅婧

摘 要:意识到美术教育的学习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并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关键词:感受;创造;倾听

“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丽的种子。”这句话虽然看似普通,却蕴意深长。我们应该如何为这颗“美的种子”提供适合发芽、成长的艺术教育土壤,让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和表现美。

一、创造环境,丰富经验,感受发现美

《儿童的绘画》指出:“儿童绘画的动机是受外界事物刺激所致。我们教儿童画画,首先要扩大儿童的眼界,丰富儿童的经验。”在一次准备“元宵佳节”的美术活动中,我想,要怎么做才能让孩子更好地了解元宵节呢?我让家长利用元宵节带孩子们去游街走巷,欣赏元宵灯感受元宵灯的结构、特色、多样以及浓厚的节日气氛。在幼儿对元宵灯及元宵节有了充分的观察与认识后,我组织了一堂绘画课,让孩子们将自己对元宵节的认识画下来,最后每个孩子都能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将自己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画下来。有的画的是骑在爸爸身上人挤人游街的画面,有的画的是各种各样的新式彩灯,有的画的是爸爸妈妈带着他们猜灯谜的场景等,真是妙趣横生。

所以说教师的作用并非“教”孩子画,而是应该激发孩子对事物的真实体验,引导孩子在强烈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我的真实表达。比如,在生活中找一些有趣的事物,通过各种途径为幼儿创造用各种感官去接触大自然;引导幼儿阅读绘本,观看各类文艺演出,欣赏色彩明快、形象夸张、充满想象的作品等,鼓励他们多听、多看、多触摸、多尝试,这样可以为幼儿的心灵带来不同的感受,有助于促进孩子们的艺术迁移,他们的绘画题材就会随着生活经验的积累而逐渐丰富,为绘画中想象力的发挥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尊重幼儿,启发想象,表现创造美

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本性中藏着强烈的创造性欲望,只有我们在教育中注意引导,并放手让幼儿去实践和探索,就会培养出创造能力的幼儿。”我们现在的美术往往重视作画的方法和步骤,其结果就是抑制了孩子的想象和创意。我们能做的是为孩子提供一个有利于想象和创造的条件和环境。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幻想家,就是看老师怎么去引导了,千万不要直接教给他们我们成人的知识和经验,而是尊重幼儿,支持幼儿自发的美术表现和创造,增强幼儿创作的信心。

我们班开展了一个“邀你去赏月”的中秋节主题,在开展过程中我偶然听到孩子们的一次讨论:“月球上有外星人吗?他们长什么样子啊?”看到孩子们对这个话题如此感兴趣,于是我就追随幼儿的兴趣点与孩子们一起讨论并收集相关资料。在一系列的对外星人探索活动后,孩子们说他们也想设计一个外星人,于是我便尊重他们的想法,开展了一堂“我心目中的外星人”的美术活动。活动中我为孩子们准备了各种各样的制作材料,没有范画也没有过多的要求,正是之前有了对外星人充分的感受与认识,最后孩子们设计出来的外星人都非常的有想象力。孩子们纷纷炫耀着:我的头发可以炸薯条,我的帽子可以飞等。孩子们的想象力漫天飞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一个人的想象创造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从小培养,从细微处着手,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尊重孩子的个性,了解孩子的兴趣,体会孩子的需要,就能够促进每个孩子想象创造能力的发展。

三、保护本真,呵护原初,倾听心灵美

意大利教育学家说过:“儿童本来有一百种语言,一百种念头,一百种世界,一百种快乐,一百种理解,一百种梦想,一百种爱,一百种游戏,但是一到了学校,却只剩下了一种,被学校偷走了99种,学校只让儿童有一种语言,只要听,不要说,只要你了解已存在的世界,不让你探索想象的世界。”我始终认为,对幼儿美术来说,呵护本身就是教,阻止成人的思想侵蚀幼儿也是教,不只是教知识才是教。我们应该保护幼儿的本真,呵护他们的天性,走进幼儿的内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在一次区域活动中,我发现有个小朋友的画面上密密麻麻地布满了圆点,我问他为什么?他高興地跟我解释道:“我画了我最喜欢的战斗恐龙,它的身上有很多的菱角,它还可以发射出武力威猛的子弹来打败它的敌人,这些一点一点的就是它发射的子弹……”如果,我们不去倾听幼儿内心的想法,而是用“像不像”“好不好”来评价他们的作品那就抹杀了他们的天真稚趣,使他们丧失了童真、创造性,毁掉了他们的想象和主见。我经常见到孩子在画飞机大炮时,他们专注的神情,边画边嘟囔着“嘟嘟嘟哒哒哒,还配上相应的动作。这时候孩子完全被自己创设的情景所吸引,他们只为自己高兴,哪里还管像不像!在这种情绪下画出来的画是最纯真,最自然,最可爱的。

所以我认为儿童美术就是画出唯一的独立的作品。孩子画得像不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思维去完成了一个“激情释放”的作画过程。对于孩子在绘画上的一些稀奇古怪的想法和看上去“乱七八糟”的画面,我一向给予肯定和鼓励,认真倾听孩子的画中话,积极寻找可表扬的理由,放大孩子的优点,保护孩子的童真,尊重他们自由的表现,与孩子一起享受绘画带来的快乐。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每一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用心呵护,让美的种子发芽、成长,是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责。我们应该时刻牢记,幼儿不同于成人,幼儿稚拙而大胆的作品常常蕴含着丰富的想象力和情感,他们独特的艺术表现方式需要我们给予充分的尊重和理解。我们要用心倾听,让每一颗“美的种子”在我们的呵护下发芽结果!

参考文献:

[1]李凌.儿童美术教育锁谈[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16.

[2]陈鹤琴.儿童的绘画[J].幼儿教育,1986.

编辑 谢尾合

猜你喜欢

感受倾听创造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