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对策
2018-03-07刘伟义
刘伟义
摘 要:数学是小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是学生接触数学、了解科学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小学阶段的数学内容较为浅显,涉及面不广,但对小学生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学习难度。因此,有效的师生互动就显得十分重要。近些年来,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理答行为逐渐成为当前小学数学热门教学方法,教师对其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结合教学实际,分析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供广大同行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理答行为;教学现状;对策
理答行为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回答问题的答案进行一定的反应,包括总结、纠正、引导等。理答行为需要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回答,将其与实际答案进行比对,发现其中的不足之处,再进行相关的总结和补充。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的方法较为简单,就是按照教材呈现的内容进行讲解,提出相关的问题要求学生进行解答,学生回答结束后,教师立即再抛出另外一个问题,对之前的问题缺乏一定的总结,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答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因此,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理答行为,关注自身教学行为给学生造成的后续影响,加强相关的理论学习,提高自身教学实力和教学修养,真正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数学知识点。
一、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引导学生得出准确答案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他们在学习时往往需要教师重复不断地进行引导才能够有效地掌握某个知识点,尤其是对那些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教师的理答行为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数学学习信心和数学学习兴趣。现代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使学生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相关的结论。
以我自己的实际教学为例,在进行“混合运算”的教学时,我先讲解了混合运算的法则,使学生了解先进行乘除法,后进行加减法,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为了加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使学生产生深刻的印象,我通过错题3+5×2=8×2=16来进行讲解,要求学生观察这道题目,说说其中存在哪些计算错误,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我随机选取一名学生进行回答,该名学生站起来后由于紧张什么都不说,我意识到这一点后马上对其进行鼓励:“不要紧张,好好看看这道题目有哪些运算符号?”学生在我的引导下仔细看了看题目,回答:“加法和乘法。”我再继续追问:“那这两种运算应该先算什么呢?仔细回忆一下我们刚才的教学内容。”这时学生一下子就发现了其中的错误之处,回答:“应当先算乘法再算加法,题目先算了加法后算乘法,顺序错了。”听到学生的这个回答后我对其进行了表扬,并要求其进行正确解答。这种鼓励加引导的理答行为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树立答题信心。
二、有效利用学生的回答进行相关内容的总结
理答行为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一定的总结和补充,帮助学生准确掌握正确知识点,纠正学生回答中的错误,提高教学的效率,其关键在于教师的总结应当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作出相应的反应,切忌脱离学生的回答。在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虽然也会在学生回答结束后进行相关的反应,但往往会脱离学生的答案,有些教师为了达到既定的效果,完全不理会学生答案的意思,将其总结为另外一种含义,这种理答行为会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逐渐丧失学习兴趣。因此,有效的理答行为应当是教师合理利用学生的回答,从中提取可用信息与教学内容进行相关联,以此达到教学总结的作用。
例如,在进行“数据处理”的教学时,讲解完教材中的内容后我让学生对什么是扇形统计图进行表达,用自己的话语进行描述。一位学生回答:“扇形统计图就是将搜集的数据用扇形图表示出来。”第二位学生回答:“扇形统计图中所有数据的和为1。”还有一位学生回答:“扇形统计图反应了数据与总数之间的关系。”这几位学生的回答虽然比较零散,但合在一起就能够很好地反映扇形统计图的定义和特点,我将这几位学生的答案列在黑板上,画出其中的关键词,然后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扇形统计图的印象。
三、加強理答行为的实际意义
理答行为的实际意义是指理答行为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产生一定的影响。教师应当尽量避免理答时的话语过于客套生硬,例如千篇一律的“很好,请坐”,而应当通过真正具有意义的话语来引导学生,如:“大家觉得他说的对不对呢”“那应该怎么做呢”“你觉得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这位学生的答案意思是……”等,通过与学生的多向互动来使学生逐渐减少对数学学习的抵触情绪,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同时,激发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意识,有效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一定的反应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但这其中却蕴含着不少的道理。教师需要加深学习,深入了解理答行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学习正确的理答方法、理答行为,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中,使学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尊重和重视,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真正发挥理答的作用。
参考文献:
杭菊芳.小学数学课堂理答行为的现状与思考[J].时代教育,2017(6):24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