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待班级“小团体”问题之我见

2018-03-07王瑞管庆艳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小团体融入引导

王瑞 管庆艳

摘 要:班级“小团体”是学生自发形成并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因其对班级有不利的一面,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教育棘手问题。作为班主任应该针对不同情况认真分析、梳理、分类、支持、信任积极型的“小团体”,积极引导中间型的“小团体”,巧妙瓦解消极型的“小团体”。从加强班级建设、开展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和有益的竞赛活动等方面着手,给不同的学生展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切实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学生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关键词:“小团体”;引导;瓦解;融入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在班级的角角落落,经常会看到学生们“三五成群”地围成一团、聚在一起,或饶有兴趣地探讨问题,或散漫自由地嬉戏玩耍,或七嘴八舌地发泄不满……这些“友伴群”俨然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小团体”。这些“小团体”又称班级“非正式群体”,是以志趣相投、爱好一致、习性相近或有相同需要为基础,以情感作为联系纽带自发形成并组织起来的学生群体。

这些游离于班级的“小团体”,犹如相对独立的“小部落”“小王国”。有相对封闭的小圈子,常常具有權威性、渗透性、隐蔽性和排他性等特点。加之“小团体”成员间关系密切,互相抱团,极易搓成“一股绳”,卯成一股劲,协同实施某个小方案,达成某个小目标,或偶尔干扰、对抗班干部,甚至影响班级正常活动的开展,削弱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掣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正视和面对班级中存在的“小团体”现象,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可现实中,有些班主任老师往往操之过急,缺少冷静,没有认真研究班级内“小团体”的特点就草率行事,强打硬攻,强行拆散。这种缺乏教育策略和艺术的“开刀”,反而使“小团体”成员越发抱团,加剧他们的抵触情绪,造成学生和老师的严重对立。

其实,班级中存在“小团体”是一种正常现象。心理学上的“自组织系统”的概念,认为人都有归属性,希望在人际关系中参与某一个群体,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和平衡,很好地阐释了班级“小团体”产生和存在的意义。作为班主任老师,对待班级“小团体”问题切莫一概而论,搞“一刀切”“一棍子打死”,更应该保持思维定力,沉着冷静,泰然处之。要学会俯下身来,针对“小团体”认真调研、摸排、分析,潜下心来加以梳理、甄别、分类,针对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因势利导,趋利避害,顺势而为。

一、要支持、信任积极型的“小团体”

其实在班级内,有一类能活跃班级气氛、积极向上的“小团体”对班级是有益的。作为班主任,要看到这类“小团体”积极的一面,支持、信任他们,关心活动开展情况,主动为其创造有利条件,提供帮助,发挥其正能量,以增强非正式群体对班集体的向心力,把它纳入班集体目标的轨道。

二、要积极引导中间型的“小团体”

班级中的“中间型小团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它是介于积极型和消极型之间的一类“小团体”,往往会随着时间、环境的不同,团体性质会有所转化。要放大团体成员的优点,让他们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使其融入和谐的班级大家庭中来。教师还要做部分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设身处地地换位思考,走进学生心间,引导学生将个人的情感融于集体之中,指引“小团体”朝着健康正确的轨道发展。

三、要巧妙瓦解消极型的“小团体”

他们与班级处于尖锐的对立状态,往往搞不团结,破坏了班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严重地会直接影响到班集体的稳定和健康发展。班主任老师要充分认识到这类“小团体”的危害性,冷静应对,善于捕捉时机,运用教育智慧和策略巧妙瓦解。

1.认真调研,掌控于心——以逸待劳

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中安插的“眼线”,并实地调研,摸清成员及核心人物等架构信息,弄清他们的喜好、观点及其对班风建设的影响,全面准确了解“小团体”的情况。要善于捕捉和利用“小团体”成员间的分歧、纠纷和矛盾,静观其变。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小团体,几天前还是如胶似漆、形影不离,不久成员间因小事就闹得不可开交,这样“小团体”必然分崩离析,迅速瓦解,自行解散,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2.抓住成员中的可塑因素——调虎离山

“小团体”看似坚不可摧,“钢板一块”,实际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性、习惯和特点,成员中的大多数孩子只是盲从和跟随。这部分学生较容易出现观念上的动摇和思想上的转变,班主任要善于抓住“小团体”的软肋和突破口。可以安排成员中可塑性强的学生,利用课余闲暇时间,完成力所能及而又有光荣感的任务,使其在为老师为集体的服务中,品尝付出的快乐,促其融入大集体之中,不断减少“小团体”成员的数量,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削弱“小团体”的影响力。

3.掌握其组织结构——擒贼先擒王

班级“小团体”中,往往有一些聪明、又有独立见解的学生,他们有一定的威望、号召力和影响力,是“小团体”中的核心人物。要摸清他们的“头目”是谁?有效地转化他们,将起到一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之功效。要针对人物不同个性特点,抓住有利时机,制订切实可行的降服政策,通过增加情感投入、加强思想教育、创设成功体验、密切家校联系等多种方式,多措并举,标本兼治,彻底转化班级“小团体”中的核心人物,从而使“小团体”逐步被瓦解。

此外,班主任要加强班级建设,充分利用阵地优势,找准学生的兴趣点,通过组织文体活动、综合实践活动、有益的竞赛活动等,创设多种机会,给不同的学生各自展示才华的空间和平台,吸引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自我管理的行动中来,从而增强班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各类小团体的活动必然会转到班级的健康发展轨道中来,融入朝气蓬勃的大集体中去,促进学生快乐、健康、茁壮成长。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小团体融入引导
引领班级小团体健康发展的策略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作用
关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方法论
浅谈对班内特殊小团体的认识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