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增强虚拟技术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运用
2018-03-07范维明
范维明
摘 要:当前是信息时代,在快速发展中,不断有新的信息技术出现,在小学教学改革中也应用了VR虚拟技术。分析了VR增强虚拟技术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运用,希望可以促进小学教育改革发展。
关键词:VR增强虚拟技术;小学教育改革;运用
教育改革在不断地深化,在教学理念、方式上都出现了相应的变化,现代科技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为教学发展带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当前我国很多学校在教学中都用现代媒体辅助教学工作,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教学,将VR增强虚拟技术应用到小学教学中,也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教学内容营造出的氛围,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小学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VR增强虚拟技术
当前VR虚拟技术很受人们的欢迎,其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中,有一些商家在进行产品宣传及活动中就使用了该技术[1]。VR虚拟技术,虚拟现实,最初是在20世纪80年代被一位美国人提出的,该技术就是在技术应用中营造出虚拟的景像,其可以对人体感知以及周围环境等多方面进行模拟,其营造出来的东西都是虚拟的,是摸不着、听不到的。该技术是仿真技术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一种艺术形式。
二、VR增强虚拟技术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运用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对事物的变化一般都很敏感,他们具有很好的观察力以及敏锐的思维能力,对一切新鲜事物都会感到好奇,在学习中遇到不会的问题也会一直问到底,然而有时教师的回答满足不了他们,这就需要利用虚拟技术的优势。
1.VR虚拟现实技术可以扩大学生感受的空间
小学课堂的时间有限,在教学空间上同样有限,且小学生因为年龄小,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有限的,这就导致他们在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时会碰到问题。当前教学改革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要对学生的感知力进行培养和提升,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拓展。然而实际教学环境导致教材和实际存在严重不符的情况,学生要想全面掌握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想象力。因此,在新课程教学中就加入了VR虚拟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应用这一技术,进而将和教学有关的情境完整地展现给学生,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地进入这一情境中,学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自己进入这一空间,能够对其中的事物进行观察。例如,在学习北极熊这一课时,教师需要给学生讲解北极所在的地理位置,让学生了解北极熊的日常生活环境,让学生可以关注北极熊,以此号召学生保护环境,共同努力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解,还是会有一些学生无法理解,而使用VR虚拟技术,就可以塑造出全球变暖前和后这两个北极熊生活的年代,学生通过虚拟技术可以直观地看到,在全球没有变暖之前,北极的环境都是冰冻的,北极熊平时都会凿冰吃鱼,生活得很悠闲;然而在全球变暖之后,北极的环境发生了一些改变,冰河的数量变少,北极熊生活的家园也变了,北极熊的数量也在不断变少[2]。通过这种直观、生动的对比,学生可以通过特制的眼镜感受到北极的环境变化,更快地融入其中,和北极熊一起玩耍,让学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小学生的感受空间变大,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都集中在课堂中,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课堂的积极性,且通过真实感受,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当前的环境进行保护,进而实现这节课教学的目的。
2.VR能够进行仿真演练
现代化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领域中,学校中也都普及了新媒体教学,然而普通的媒体技术呈现出的是平面图,缺乏立体感,这样也就无法让学生获得真实的感受。小学生因为年龄限制,还不能将静态转变为动态,这就需要利用VR虚拟技术。教师通过操作,可以将静态转变为立体,让学生可以结合已有的知识尽情地观察立体物象,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的记忆,让学生加深对这节课的印象。
3.VR虚拟技术应用于实验教学的优势
新课标对各科教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当前有很多的科目教学中都需要亲自动手实验来完成,然而因为实验的器材和教室需要投入相当高的成本,无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体验。而如果使用VR虛拟技术创设一个实验室,学生在这个环境中就可以反复实验,且这种虚拟的实验还没有危险性。虚拟实验室可以为每个学生全面提供操作的机会,不用受到资源以及场地等影响因素干扰,可以有效控制学校的办学成本,还可以极大地减少实验的废品,对环境保护具有积极作用,学生可以全面进行实验操作,可以促进学生对实验科目学习积极性的提升,进而让学生全面掌握教学内容,达到教师的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VR虚拟技术在小学教育改革中的应用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在教学改革中,可以逐渐使用虚拟技术代替传统的媒体教学,促进小学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路永伟.小学数学教学应用多媒体技术研究[J].甘肃科技,2016(7).
[2]张思源.虚拟现实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1).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