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听、闻、说

2018-03-07王淑玉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验课堂教学

王淑玉

摘 要: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新学知识的兴趣。”就教学而言,“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一堂生动活泼、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悠扬宛转的乐曲,“曲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缭绕。其“起调”也就是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良好的导入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就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兴趣盎然或悬念于怀,产生探奇觅胜的求知欲望,很自然地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关键词:教学;课堂;实验

我在这几年来的语文课改教学中,在导入新课方面有了几点做法,简练概括为四个字:“动、听、闻、说”。

一、“动”

顾名思义就是动手操作,实现让学生在“动中学,做中学”的目的。學生的思维往往从动手开始,动手操作最容易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达到个个参与,人人动脑。因此,我为学生多创设动手操作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操作中有所感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学会思维,解决问题。而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必须是津津乐道、情不自禁的,且要积极营造一个“动态”的课堂,让学生在视觉、听觉、触觉等方面都得到动态享受,从而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在生动的情境中激趣。例如,教学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导入课题前,我让三个学生上台做“小铅锤”从瓶中一同拉出来的实验,刚开始他们一起往瓶口拉出,结果三个小铅锤被卡在一起,然后我再让他们按顺序一个一个拉出小铅锤,三个铅锤轻而易举地被拉出来了。我就趁机引导学生:“为什么会出现两种不同的结果呢?想知道就请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一次成功的实验》,你们会明白的。”接着出示课题,亲切自然,这就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轻松、愉快、和谐、融洽的学习环境,从而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心态。这样导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例如,教学课文《画杨桃》,在导入新课之前,课堂上我准备了几个杨桃,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并拿出几个杨桃,切开让大家评一评,看一看杨桃的形状是否相同,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一样!”这时我趁热打铁又问学生:“为什么会形状不一样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由于事先让学生去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这种导入课题的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让他们自己悟出其中的道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听”

就是让学生用耳朵听,从听中理解课文。例如,教学课文《雨》,导入课题之前,我把录有各种下雨声音的录音播放给学生听,正当大家听得入神之时,我故意关掉录音机,问学生:“同学们,刚才听到的是什么声音?”由此揭开课题《雨》,这样学生对雨就有更深一层的认识。这样的导入设计充分抓住了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起到直观的效果,激发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从而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目的。

三、“闻”

并不是用耳朵听,而是用鼻子闻,让学生亲身去感受。在教学课文《李时珍》时,课前我准备了“当归、干草、熟地、芍药、首乌”等几种中草药材,分别拿来给几个学生闻一闻,判断是何名字的草药,由于平时学生少接触草药,抓住学生这个好奇的心理,导入课题。今天有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知道这些药材,我们来认识一下,板书课题:《李时珍》。

四、“说”

让学生大胆、自由地说。例如,教学课文《纸奶奶的生日》,课前让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各样的纸,请学生自由说说这些纸的用途,有的说:“纸可以用来印刷书和报纸,也可以用来当彩纸折出各种各样装饰品等等。”这时我问学生:“其实纸的用途还有很多,大家一定想知道,那么我们一起来请教一下第十一课课文里的‘纸奶奶吧!”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师选择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导入新课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知,为新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如,阅读课文《女娲补天》,课前让学生准备好一些有关古代神话的故事,并且让他们自由上台说一说,有的讲《嫦娥奔月的故事》《精卫填海》《后羿射日》等,此时我问学生:“他们的故事说得好听吗?今天老师还要讲一个更加生动的故事。”引入课题:《女娲补天》。

总之,导入新课作为一堂课的首要环节,它关系到一节课的成效。利用新课导入形式多样,通过“动、听、闻、说”紧扣教材,创设情景,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探索新教材的动机,启动兴奋点,引起学生主动学习,活跃课堂气氛,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于漪.语文教育艺术研究[M].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2]雒英.小学数学新课导入的尝试[J].青海教育,1997(Z2).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实验课堂教学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做个怪怪长实验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NO与NO2相互转化实验的改进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