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实践为儿童习作打开一扇窗
2018-03-07沈金凤
沈金凤
摘 要:社会实践,可以搭建学生与作文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那么他们的习作就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真正是“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
关键词:社会实践;写作方法;积累素材;体验情感
提到作文课,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有“想说爱你不容易”的挫折感。如果透过这些令人纠结的现象,去探究造成这种困境的原因,我们就会发现,除了来自于传统理念的干扰,教师理念更新的不彻底,更多的是写作素材的贫乏。“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为儿童,即使他们的知识再丰富,思维再敏捷,再巧舌如簧,如果没有丰富的习作资源,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也不能写出情真意切、真实有趣的文章来。因此习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为儿童习作找到“米”,使习作课有“米”可“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可炊之米,这源头活水,首当其冲的应该就是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可以搭建学生与作文之间的桥梁。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体验情感,那么他们的习作就能够真实地再现生活,真实地抒发情感,真正是“我手写我心,我手抒我情”。因此,为了我们习作课的“一渠清水”,就让实践为儿童习作打开一扇窗。
一、在实践中掌握写作方法
写作方法属于艺术表现方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简而言之,就是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何捷老师在《内容解析》一节中强调“写作方法是可教的”,因为它是“写作的内在动力,方法经过作者的理解、实践、融会贯通后,可以转化为写作的驾驭能力,写作行为的控制能力”。
因此,在学生习作之前,教师要给予友情提醒,其实也是习作指导,如写“如何写好人物对话”的习作时,给学生提供的友情提醒是:要抓住人物说话的语言、语气、神态、表情等方面来写。经过这样的提醒,学生会有意识地去观察,关注到细节,记录时就会真实、翔实。
如一学生写自己买种子的片段:
老爷爷站起了身,笑着问:“毛毛,你到这儿来干什么呀?”
我赶紧走到柜台前说:“爷爷你好,我想买黄瓜的种子。”
“黄瓜种子?”爷爷好像很诧异,“怎么你家大人不来买?”
“爷爷,这是我自己种的,我要自己选!”我有点自豪,又有点不服气地说。
爷爷笑了,温和地问道:“你要自己种黄瓜?”
“嗯,这是我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我想了一下,又说,“这是我第一次种黄瓜,有很多不懂的地方,要向您当面请教。”
“好!好!”爷爷边说,边从货架上拿过来几袋种子,“看看,这是今年的新品种。”
这个片段中,小作者把一个可爱的女孩和一个和蔼的店主老爷爷之间的对话写得形象有趣,这不是凭空捏造的,而是小作者亲身经历的真实再现。这里没有老师苦口婆心的讲解,也不需要范本范文,只是在老师简单的“提醒”下,小作者在活动中去看、去听、去思、去感,就掌握了写作的方法。
二、在实践中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其根本,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可见从实践中积累作文素材,是儿童写好文章的有效策略。
四年級下册的习作担负着承前启后的重任。基于这点认知,结合课本中几篇习作的训练要点,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设计了这样几个习作练习:《买种子》《种××(蔬菜名)》《我的发现》《××(蔬菜名)》《厨房里的秘密》及《厨师大赛》《品尝会》,对四下的习作要点做了精准的提炼。
有了实践活动作为依托,学生习作的素材丰富起来。只要他们认真地参与活动,就再也不会有“跳一跳”也“摘不到桃子”的无力感,写作就可以很从容地面对,很自信地应对。“角落天使”一定会慢慢地靠近阳光,直至走到阳光下,体验成功,享受到写作的快乐。
三、在实践中体验真情实感
从字面意义讲,“真情”就是作者在文章中流露的、抒发的真挚感情,是发自内心的情感;“实感”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受以及真切体验。季羡林先生说:“不管是抒情,还是叙事,文章的精神在于真实。”如果作者自己都游离于作品之外,别说吸引别人,甚至连自己都吸引不了。所以,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生命。
而实践活动就为学生的亲身体验提供了平台,让他们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自己心情的变化,有等待的焦急,有失落的难过,有成功的喜悦,有期待的紧张……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能打动人。如果没有真情实感,即使语言优美,选材新颖,结构严谨,也难以让人感动。实践是儿童与习作间的亲密接触,儿童通过自己的亲身参与,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习作对他们来说不再是精神的折磨,而是对自我情感的表露,笔端流淌的是真实的自我,是一种倾吐自我的酣畅。
参考文献:
何捷.和学生一起写作文[M].江苏科技出版社,2016-01:59.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