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识字因字理而精彩

2018-03-07朱春梅

新课程·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字理识字写作教学实践

朱春梅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中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然而,由于汉字复杂多变,尤其是部首相同、长相相似的字常常把学生绕得云里雾里,记混写错的现象层出不穷,所以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目标仅仅写在课标上,很难落实到实际的教学中。经过不断的教学实践,发现字理识字不仅让学生知道汉字怎么识写,而且懂得为什么这样识写,使抽象的汉字变得形象生动起来。

关键词:阅读;写作;语文教学;教学实践;字理识字

一、渗透字理,学而不厌

字理识字就是根据汉字的构字理据,运用汉字音、形、义之间的关系进行教学的方法。

在低年级的识字中,有大量的象形字,就像一幅幅画,因此,字理识字可以从象形字入手,化字为画。如:学习“目”时,我在黑板上画“目”的象形字,学生马上就认出了这是眼睛。我告诉学生:“用一个字来表示眼睛,就是‘目。”我一边写“目”字,一边继续对学生说:“最古老的‘目字就像眼睛的形状,后来经过慢慢演变,这个字立起来了,就变成了现在的‘目字。带有‘目的字都跟眼睛有关系。”这样极大地提高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也为今后学习形声字做了铺垫。

“猜猜乐”是我们在学习指事字时经常玩的游戏,老师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对字的不同部位加加减减变变形,一边变一边让学生猜。比如:认识了“口”后,我在象形字“口”的里面加了一横,让学生猜是什么字。学生有的说是舌头,有的说是牙齿,我揭示答案“甘”,告诉学生,“口”中的一小横表示嘴里含着美味的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字形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甘”,表示味道甜美,凡是由“甘”作部首的字,都与甘甜、美味有关。看到学生亮晶晶的眼睛,我趁势问道:“你认识哪些带‘甘的字?”学生很快说出了“香”“甜”“柑”等字。在快乐的猜谜游戏中,学生既学会了本课的生字,又运用字理巧妙地识记了相关的汉字。

对于会意字,老师可以带领学生把字的各个部件拆开,编成一个个有趣的小故事。比如:在学习“染”字时,我便给学生编起了故事:“在过去,人们看到自然界的花草色彩缤纷,就想把白布染得像花草一样漂亮,于是就想办法从草木中提炼出了染料,所以‘染字下面是一个‘木字底。我们背过白居易的‘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指的就是一种可以制成染料的蓝草。”看着学生恍然大悟的样子,我趁机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家想想,‘染字中的‘三点水和‘九又代表什么呢?”有的学生说:“染料要放在水里才能化开。”还有的学生说:“染布得染九次才行。”我夸赞学生想得有道理,然后告诉学生:“染布得把布放在水里一次又一次地浸泡水煮,可不只‘九次,这个‘九是很多次的意思,就像‘桃花潭水深千尺中的‘千尺是指桃花潭的水很深,并不是说桃花潭的水有‘一千尺深。”“老师老师,‘飞流直下三千尺中的‘三千尺是說瀑布很长。”“还有‘危楼高百尺中的‘百尺是说楼很高。”看着学生举得高高的小手,我想“染”这个字已悄悄地走入了学生的内心。“编故事”不仅有利于生字的识记,而且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利用字理,传承文化

汉字不只是简单笔画的堆砌,它还承载着历史,记录着文化,凝结着智慧,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虽历经沧桑,依旧散发着灿烂的光芒。到了高年级,在字理识字的过程中,老师还要进一步引领学生去挖掘出汉字背后的趣闻故事、历史知识、文化风俗,去触摸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比如:学习《观潮》一课后,学生通过观察“鼎”的甲骨文字形,明白了“鼎”是古人煮食物用的锅,轻而易举地理解了“人声鼎沸”的意思,从此就对“鼎”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我就顺势开展了“鼎文化”语文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搜集鼎的图片、鼎的传说、鼎的成语故事。在追溯鼎的发展历程中,学生知道了鼎由古代的烹饪之器逐渐成为祭祀神灵的重要礼器,后来随着青铜器的盛行变成了身份、地位的标志,如“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如今鼎是一种庄严吉祥的重要礼器,为庆贺联合国50华诞,我国政府就赠送了一尊青铜巨鼎——世纪宝鼎。学生在讲述鼎的故事传说中,感受到祖国灿烂的文化;在“鼎力相助”“问鼎中原”“三足鼎立”“力能扛鼎”的“鼎”成语接力中,认识了项羽、毛遂等历史人物,燃起了对三国故事的好奇。一个“鼎”字,就带领学生穿越了千年,去追溯历史,让古老的汉字文化在新的时代熠熠生辉。

字理,不仅为学生打开了一扇学习汉字的大门,也为学生开启了一扇传承文化的窗,字理给识字的课堂带来了乐趣和高效,识字也因字理而精彩。

参考文献:

[1]李贵生.字理识字教学应遵循科学的理论原则[J].河西学院学报,2017(4).

[2]周治柱.遵循识字规律,尊重学生自主感悟[J].科技经济导刊,2017(23).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字理识字写作教学实践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