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独立学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2018-03-07杨祥

科技创新导报 2017年32期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杨祥

摘 要:论文结合独立学院在实施卓越工程人才过程中的实践和探索,探讨了独立学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路径,并从卓越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重构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工程人才培养教学方法、五位一体实践教学体系、完善培养大纲、创新工作机制、国际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着重探讨了校企联合培养工程人才的新模式、新机制;确保校企联合培養工程人才深入合作和可持续开展。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 人才培养 路径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11(b)-0152-02

当前,我国已进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阶段,国际化创新型工程人才的需求量会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我国工程教育倾向于学术化教育,工科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不强,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及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为落实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精神,树立主动服务国家战略要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的观念,高校必须改革和创新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不断提高学生服务国家和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1 独立学院卓越工程人才培养路径

1.1 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定位

独立学院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定位,要充分考虑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考虑科技发展前沿和趋势,考虑创新型国家建设需求,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需要和自身定位,确定大工程观背景下的创新型工程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借鉴世界一流大学工程人才培养经验,依照“博雅人格+创新能力+科学探究+国际视野”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理念,从专业知识与岗位技能、应具备工程能力、应养成的博雅人格素养与职业道德等方面入手,细化卓越工程人才培养标准和目标定位。按照一级目标(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三个维度)实现矩阵的形式,将人才培养目标归类和细分,形成了人才培养目标体系。

1.2 构建工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应遵循工程教育规律,以强化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为核心,促使学生在实习实训中学习掌握并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并形成工程设计和创新素养。摒弃以往人才培养的以学科知识结构为主的课程体系,加大校企联合培养力度,不断优化联合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细化培养标准,将相应能力落实到对应课程中,着重训练学生工程系统思维。具体如下:首先设置博雅教育学分,明确学生修读文学与艺术、历史思维、世界文明、道德与哲学思考、公民意识与社会分析、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课程的要求,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高素质工程应用人才;其次是整合大类专业基础课程,构建以专业群为单位的专业基础课程平台和实践平台;三是结合日新月异的先进科学技术,不断更新专业课程内容、优化专业核心课程、加强实践环节指导力度,从而构建工程应用人才培养体系;四是学校和企业的工程师将已经完成的企业实际应用项目、学科竞赛优秀项目编写成实训教材,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按照教材要求完成应用项目的开发,体验项目实施过程并掌握具体实现技术,训练学生工程系统思维,提升工程设计和创新能力。

1.3 构建“实验+实习+竞赛+项目实训+企业顶岗”五位一体的实践教学平台

学生工程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训练,校企联合训练学生工程系统思维和能力是工程人才培养的核心。规划实践教学课程和环节,以一级项目(即综合团队项目)为纽带可将各种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起来,一级项目包括综合实习和生产实习外,还融入科技创新、创新实习实训、学科竞赛、互联网+大赛、国际竞赛等,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将这些竞赛等工程项目融入课程体系,可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设计分析与数据处理能力、应用综合知识的工程能力以及工程现场应变能力、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能力、工程项目管理等综合素质和能力,使得学生在求职和工作时具有足够的自信心;以二级项目将有相互联系的课程结成课程群,包括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二级项目有效地避免了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互重叠,同时有机结合相互关联的课程内容,由点到面,使学生不仅掌握知识点,而且能体会到相互关联的知识群。三级项目主要包括基础实验课程,着重培养学生验证实践问题的能力和基础工程意识及实践能力。

1.4 校企合作,实施“3+1”模式

以“注重基础、加强实践、突出能力”培养为原则,通过校企合作,整合企业优秀教育资源,安排15个专业的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1年,实施“3+1”模式。通过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培养模式,跨越学校与企业之间的鸿沟,该培养模式解决了企业行业所需的复合创新工程人才“人才荒”培养问题以及破解了独立学院“就业难”问题,实现了学校、企业、学生多赢的局面。

1.5 面向工程创新能力培养,改革课程教学方法

鼓励教师积极到企业参与研发和生产过程,注重提高教师专业技术能力,提高技术服务意识和能力,发挥教师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能力,每年选派20%的教师利用暑假到企业锻炼实践,培养教师熟练应用与工程实际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激发学生对工程实践的兴趣。要求教师应按照工程问题、案例及项目方式组织教学内容,着力推行基于案例的讨论启发式学习、基于项目的参与式学习等多种学习方法。同时,聘请企业工程师到校授课,负责引入企业工程案例和实际工程问题,以实现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校内集中性实习实训课程,以具体的项目设计为导向,基于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及运行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1.6 建立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保障

建立了学生科技创新基地。为保障双创人才培养,建立以“创新课程为先导、学科竞赛为训练、大创项目为基础、创新基地为依托、学分转化为保障、个性发展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工作机制,为双创人才培养提供制度保障。科技创新活动采取“创意训练与创新课程学习相结合、自主研究与团队培训相结合、创业训练与科技竞赛相结合、创新训练与校内实训相结合、创业项目与科研开发、社会服务相结合”,实现了学生“自愿加入、自我管理、自我提升、自我发展”的四自管理模式。

1.7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工程人才

连续三年时间,选派两百多名学生到加拿大、美国、英国等国家的著名大学进行短期和长期学习,培养具有或国际化意识和胸怀、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国际视野和能力的卓越工程人才,效果显著。

2 结语

论文提出的卓越人才培养途径,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效果良好。随着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以及供给侧改革需求,行业企业对应用型技术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独立学院应本着“跨越式发展、开放式创新”的战略方向,必须根据应用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以及市场的需求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应用人才培养机制,才能使 “卓越工程师”计划得以落实和发展,才能为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张安富,刘兴凤.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思考[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0(7):56-59.

[2] 林健.形成具备竞争优势的卓越工程师培养特色[J].高等教育工程研究,2012(11):7-21.

[3] 王斌,邵华清,王全,等.基于学科竞赛的卓越计算机人才培养路径探索[J].经济师,2016(8):224-225.

[4] 仝月荣.校企联合培养卓越工程人才的探索和思考[J].化工高等教育,2016(1):13-17.endprint

猜你喜欢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基于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车辆工程专业企业培养方案研究
国际化、大工程背景下机械类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
土木工程专业对外交流项目初探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