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建设的价值维度和实践路径初探
2018-03-07彭程宇汤丽
彭程宇+汤丽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强国的奋斗目标,强调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具有丰富的内涵,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指引,更是体现了我国大国担当的价值自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可以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培育绿色文化、发展绿色科技以及健全绿色制度这四个方面来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美丽中国 价值 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008-02
一、美丽中国的内涵
“美丽”,是一个我们耳熟能详的词,是一个通俗化、大众化的词语,是对一切美好事物的定义。“美丽中国”代表了国家发展建设的宏伟目标,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追求。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到十八届五中全会,被纳入“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再到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并在十九大报告的第九部分中,着重部署了要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从这些可以看出党、国家、人民对“美丽中国”的向往之深,追求之切。
“美丽中国”是在全球生态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的背景下,反思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带来的二重性矛盾而提出的战略目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重关系的美丽和谐。
“美丽中国”首先强调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美好的环境美。自然环境是人维持基本生存的基础,没有美好和谐的自然环境,人们便不可能有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是人类生存的永恒追求,这种永恒的追求需要有美好的环境作为支撑,美好环境需要人与自然的和谐作支持,这也是当前我们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强国目标内在要求。
“美丽中国”还应包含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美。人是生活在社会当中的人,人与社会是彼此紧密相连的。如果人的一切活动都仅仅围绕自我的目的出发,那么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而齐心奋斗的凝聚力就无从谈起。因此,美丽中国内在包含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之美。
“美丽中国”更应包含人与人和谐的人之美。人是劳动的产物,劳动着的人的基本活动组成了社会的基本运行轨迹,而人与人之间的和平相处则是连接“美丽中国”与社会发展共同前进的“绿色桥梁”。因此,美丽中国建设应包含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友好,应该值得注意的是,这里强调的人与人关系的友好美丽,不仅仅是局限在本民族内部之间,还应包含于世界其他民族和种族间的和谐美好。
建设“美丽中国”在本质上是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在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伟大建设事业。在当前追求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从最本质的内涵出发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懈追求环境美、社会美和人之美三者的和谐统一。
二、美丽中国建设的价值维度
建设美丽中国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顺应潮流的重要战略选择,对个人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建设等都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一)个体层面: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价值基础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告诉我们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推动者,因此,人民群众无疑是美丽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逻辑主体。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根本区别不在于物质财富的多少,而在于是否对人有所关照,是否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建设发展的终极价值追求。显然,建设美丽中国,“人”是这一建设思想始终围绕的中心。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是在面对资源不断枯竭、环境不断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提出的,目的就是缓解人与自然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发展,不断提升人类的发展空间,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让社会发展成果惠及每一个活生生的具体个人,促进每一个社会主体的自由解放和幸福。
(二)社会层面:实现中華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指引
自从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美丽中国”的建设构想以来,我们国家在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都在不断完善这一战略构想和实践路径,从“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的战略部署,还有十三五规划的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等等。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在当代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当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价值指引。近年来,中国频发环境污染事件与自然灾害,如2007年百年一遇的大雪灾仍然令人记忆犹新,2013年持续的雾霾天气笼罩着上海、南京、广东等全中国10余个省份,2014年山西、内蒙古、辽宁、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13个省份遭受严重旱灾等这些事件让人触目惊心。这些现象的发生表明当前生态矛盾进一步加剧,制约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伟大“中国梦”的实现进程。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树立正确的发展理念,转变传统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结构与产业结构,最终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国家层面:体现大国担当的价值自觉
全球化加剧的今天,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间的要素联系更加紧密,甚至可以说牵一发而动全身。随着近代以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全球的生态环境遭受重创,全球多处出现草原退化、气候异常、沙漠化扩大等等生态危机现象,局部地区甚至出现整个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被严重破坏的情况,这些生态危机的出现威胁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站在人类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具有中国韵味和中国特色的美丽中国建设理念,在国际间主动承担更多的环境压力,在减排以及向低碳经济转型上承担责任,坚持节能减排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等,实际上是在以自身行动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发展作出努力和贡献,树立了良好的大国形象,更是体现了一个大国自觉地担当和负责任的精神。endprint
三、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践路径
建设“美丽中国”,是关系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庞大系统工程,涉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需要从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营造绿色氛围、发展绿色科技和建立健全绿色制度等方面着手不断推进美丽中国的建设。
(一)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前提
思想是行为的先导,积极健康的思想会引导人们作出正确的行为,反之则会引发人们不理性的行为。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是前提,只有在绿色发展理念的引导下,社会中的主体才会作出符合要求的绿色行为。当然,美丽中国的建设不是仅仅依靠国家或者是个人就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全社会合力推进,各级党政机关、社会企业以及每一个家庭和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共同关心并积极参与这项事业大发展。具体来说就是首先个人、家庭社区要形成积极健康的绿色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进绿色发展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2]。其次就是作为社会生产主体的企业要秉持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推进生产方式的绿色化。纵观历史发展,生产一方面带来了我们经济的腾飞,生活的便利;但另一方面,却又带来了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因此建设美丽中国,贯彻绿色发展的理念就是要求企业形成绿色的生产方式。最后,各级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在执政过程中更要强调绿色发展的理念,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转变与美丽中国建设不相适应的执政理念。
(二)培育绿色文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
文化对人的影响是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进行着的,潜移默化中引导人形成积极健康的思想,规范人的行为。建设美丽中国,关键是要培育绿色文化,营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浓厚氛围,使建设美丽中国成为国家、社会和个人的自觉行动。目前,我国“绿色文化属于发展的最初阶段”[3],同时也说明我国的绿色文化发展空间大,是一支毋庸置疑的潜力股。首先培育绿色文化,营造美丽中国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加强生态宣传,打破传统,充分利用起政府、学校、社区、部队、大众传媒以及网络等培育与宣传途径,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融合,在全社会形成一种绿色文化即主流,绿色行为即潮流的良好氛围。其次,要通过各种激励机制鼓励各类社会主体创作更多优秀的大众化的绿色文化产品,这种绿色文化产品既包含精神产品,也包含物质产品。这些产品都是美丽中国建设思想的载体,美丽中国建设理念要为人所知,并外化為人们的自觉行动,就必须借助这些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
(三)发展绿色科技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核心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已经被历史证明并将继续被证明的科学论断。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绿色科技的发展是核心,是第一支撑力。科学技术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破坏和修复上充当了两面的角色,这三者关系危机的出现很大程度上是人们不理性运用科学技术进行过度开发的结果。要改变这样的现状,人们需要大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发挥科学技术的关系修复作用。这里的绿色科技涉及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各个领域,具体包括新型节能材料与能源的开发利用,低碳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以及绿色政策和法规的研究等等。绿色科技是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的技术支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所在。
(四)健全绿色制度是建设美丽中国的保障
制度是调节矛盾的重要工具,“美丽中国”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来说,在它的建设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很多的阻碍和困难,制度在这个过程中不可或缺。因此,建设美丽中国就是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驾护航。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指出:“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4]。当前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完善是不理性的生态行为不能被有效制止的重要原因。美丽中国建设目标的实现,应建立健全各项生态保护制度,及时规范环境行为,使美丽中国建设有法可依、有法能依。同时还应不断完善相应的环保监督机制与惩罚机制,增加违法成本,彰显制度红利,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完善的制度保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
[2]石峰.绿色文化与绿色生产力[J].北方环境,2012(1).
[3]刘於清,刘艳芳.十八大以来“美丽中国”基本问题研究述评[J].政治学研究,2015(1).
[4]秦书生,胡楠.习近平美丽中国建设思想及其重要意义[J].东北大学学报,2016(6).
[5]陈学凤.试论美丽中国的生态内涵及价值追求[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5(3).
责任编辑:于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