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阳市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发展模式分析

2018-03-07胡静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7期
关键词:贵阳市大数据

胡静

摘要:贵州省作为第一个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其发展的模式对于整个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具有引领作用和借鉴意义。文章通过对贵阳市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产业发展基础支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布局情况的分析,借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结合大数据产业特性,探索研究贵阳市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发展模式,以期为大数据综合创新实验区发展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贵阳市;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

一、引言

近年来,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产业逐步进入人类的视野。在全球范围内从事大数据理论与管理分析的企业与日俱增,推动大数据产业不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之一。贵州省作为中国内陆省份,一直带有贫困少数民族地区的标签,在这样一个没有区位竞争优势的省份却实现了大数据产业的率先发展,其发展模式值得探究。贵州省大数据产业发展集中于相对区位优势明显的贵阳市,在2016年贵阳市两会上审议和讨论的《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和《政府报告中》,提出要奋力建成大数据综合创新实验区,着力发展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基地,推进大数据应用。经过三年多的发展,目前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已取得初步成效。

二、文献综述

目前,有关于综合创新实验区的研究不多,但是学者对各地创新试验区和综合试验区有了一定的研究,可在探讨综合创新试验区建设路径时借鉴相关的成果。从空间布局来看,许跃辉等人(2012)分析了合(肥) 芜(湖) 蚌(埠) 自主创新试验区经济空间格局演化,认为增长极机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集聚是促进其演化的主要动力。从影响因素来看,技术创新对于创新试验区的建设最为主要,但是制度创新、配套创新建设也应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能更为全面、系统地建设创新试验区(唐诗佳,2015)。从知识溢出视角,汪瑞(2015)分析了自主创新试验区的区域经济发展情况,综合测评自主创新试验区的知识能力和知识溢出的不均衡性。从路径选择来看,邵长青(2016)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并推进制度创新,加强与自贸试验区的战略对接。从所需要素来看,王娜(2017)认为,京津冀大数据的人才引进、流动与共享,为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发展提供了人才与智力支撑,是建设创新试验区必不可少的条件。

虽然已有研究大数据创新实验区提供了借鉴经验,但是对于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具体发展模式没有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演化经济学视角,重点探究大数据产业在综合试验区内部的发展模式,以期为大数据综合创新实验区发展提供思路。

三、发展现状

(一)产业发展基础支撑

2016年贵阳市提出要建设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把大数据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持。更好的夯实大数据产业发展政治环境基础,特建立大数据“十大重点工程”指挥机制,实现“挂牌作战、挂牌督战”;出台《贵阳市大数据社会领域应用三年行动计划》等一系列规划文件;同时推进大数据产业立法进程,目前《贵阳市政府数据共享开放条例》已进入立法程序并颁布实施。

(二)信息基础建设

贵州省以获批国家工信部创建“宽带中国”示范城市为契机,启动实施信息基础设施三年会战。据统计,部分成果如图1所示。此外,全市光缆线路总长达10.31万公里,3G/LTE基站数总数达2万个,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63.61亿元,并且正全力实施一市三县免费Wi-Fi覆盖建设;开展“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小康讯工程,全市行政村通宽带、自然村通电话比例均提升到100%;2017年,全省各市州、贵安新区乡镇以上城镇建成区新建基站1万个,完成投资1.4亿元,基本消除移动信号盲点盲区,实现4G移动网络全覆盖;观山湖区高铁沿线网络建设正有序进行,实现一号线观山湖至高铁北站段网络信号全覆盖。

(三)空间布局

按照“一轴两基地多园”的空间布局,贵阳在全市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贵阳综保区、航空港经济区“四轮驱动、多点发力、同步推进”的大数据产业发展格局。贵阳国家技术开发区以技术创新为抓手,重点建设创新型中心城市示范区。双龙航空港经济区建设以大数据创新为导向、以综合服务业为指向的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贵阳综合保税区建设以大数据创新为导向、以综合服务业为指向的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大数据安全、智能终端产品制造、智慧物流和智能制造等业态。

四、发展模式演化

(一)政策支持发展模式

在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培育离不开中国政府的支持。一个产业经历“先导产业——优势产业——主导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历程,需要政府和市场双轮驱动。在产业发展起步阶段,政府对产业的补贴及政策倾斜,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信号作用。在政府主导产业发展的阶段,应细化支持政策,根据企业来源的不同,对其采用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同时在“如何补贴”、“往哪补贴”、“谁来补贴”等问题上加以改进,以提升补贴带来的乘数作用。给予相关企业研究部门特定科研经费支持,解决企业由于创新的风险引起的不创新、少投入等问题,引导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产业集群式发展模式

产业集群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是其发展的有效模式。波特(1998)指出,產业集群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和地区发展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手段。大数据产业的集群式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受一些内外因素共同推动的影响。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演进分为五个阶段:萌芽期→培育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大数据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也可能经历以上阶段,在萌芽期,企业实现单纯的地理集聚,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专业化分工并不明显,上下游产业链条没有完全形成。在培育期,政府是产业发展的主导者。政府部门通过制定发展规划、推动建立相关条令条例,有计划的进行财政拨款,招商引资,基础设施建设,引导相关技术型企业入驻,在地理空间上实现产业集聚雏形。在成长期,出现明显的地理集聚特征,企业间的网络化特战日趋创术,内部合作交流日益频繁。在成熟期,企业间完成有地理性空间集聚向产业集群方向的转变,集群内部交流频繁,形成了互相学习,联合创新的战略性产业联盟,同时第三方机构也成为集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系统的有序运行。在衰退期,集群的负反馈效应导致集群内部僵化,企业过度拥挤降低了经济效益,过度竞争造成信任危机。endprint

(三)创新驱动式发展模式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典型的创新驱动型产业,创新的关键是重点突破和推广产业关键核心技术(邓龙安,2011)。大数据产业本属于一种新兴的以核心技术为主导的产业,建立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展模式是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企业内部在尚未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以向外部需求技术合作,通过共同研发,产学研结合实现企业起步阶段。在合作研发期间,逐步与其它竞争性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实现战略联盟,同时推动自身人才建设,上下游产业链不断完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自身可承担由于技术创新所带来的风险成本,可组建企业内部的研发团队,实现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形成。与此同时,企业内部应营造良好的创新合作氛围,鼓励员工在闲暇期间实现自我创新,在产品外表、管理、运营各方面寻求不断发展,从而提高企业持久活力。

(四)综合创新实验区发展模式演化

将大数据产业发展成为主导产业甚至支柱产业,其区域发展模式应在借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基础上,依据大数据产业独有特征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持续发展,形成区域核心国际竞争力。

1. 起步阶段;政府主导

贵阳市大数据综合创新试验区发展起步阶段,需要政府进行积极的规划引导。政府可以选择内部发展(新建)的方式发展贵阳市大数据产业。对于大数据产品研发和设计的大数据企业来说,内部发展可以成为其主要的战略发展方式。并且特别是对于那些没有资金进行长期高成本研发的大数据企业来说,这是他们选择内部发展的一个重要理由。

2. 发展阶段:市场、政府共同作用发展

政府可以选择大数据产业战略联盟的方式发展贵阳市大数据产业,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有利于大数据企业的对外经营发展。在企业高速发展期间,对外形成合作,抱团式发展有利于营造资源共享,信息对称、互利共赢的局面。战略联盟的实现,解决了独立企业无法完成的创新研究,实现了产业链条的不断完善,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夯实的基础。市场则运用价格机制,通过有效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市场结构,营造具有正反馈作用竞争环境。企业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寻求不断的对外合作与创新,建立良好的市场信用氛围,实现不断的创新。

3. 成熟阶段:市场主导

在成熟阶段,产品的应用性能不断加大,在市场主导的作用下,实现技术与某一领域的不断结合,集群内出现了大量的上下游企业,企业之间专业化分工特征较为显著。与此同时,产业的生态圈系统逐渐形成。逐步完善了以技术为支撑的企业核心层,以及政府、高校、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营造的外围支撑层。在生态圈内部实现了各主体之间协调交互发展模式,营造了良好的竞争环境、信任环境、创新氛围,使得区域内部实现生产结构不断优化、生产效率不断提高,最终形成了创新驱动式发展。

4. 衰退阶段:政府引导

在衰退期,产业的生态系统出现了结构性的僵化,产业的发展模式会过度依赖已有模式,创新型发展尚未形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原有的发展模式、发展理念、基础设施、技术水平已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需要。过度的集群使得集群内部与外界交流出现了屏障,企业无法获取最新技术的支持,再加之市场变化较快,无法有效应对消费者需求,从而导致集群内部丧失了可持续发展的活力。这就需要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将僵尸企业从集群内部移除,打破集群与外界沟通屏障,引入大型企业实现鲶鱼效应,从而推动集群内部企业不断发展,实现“换挡飞跃”。

五、政策建议

(一)政策支持

发展大数据产业,制定相关的战略规划均要以发展需求为导向,政策制定要分类细化,重点突出,充分发挥政府机构的信号效应,吸引私人资本、集团企业、高端人才的流入。同时要注意减小挤出效应,让货币政策发挥更大的乘数效应。

(二)建设大数据产业体系

1.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

加强人才梯队建设,在纵向上以大数据产业核心技术为中轴线,实现各个层次技术人员的均匀分布。在横向上,以服务大数据产业为目标,培育金融业人才,管理类人才等各服务类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加大交叉行业技术人才的培育,提升人才的综合应用能力。培育孵化创新型企业,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资金支持和技能培训平台。

2. 建立大数据产业联盟

贵阳市大数据综合创新实验区的发展不仅要通过政策倾斜引进500强企业,也要通过试验区孵化机制,培育本土具有核心竞争能力、国际影响能力的大企业。通过推动各类型企业的联盟,带动中小企业的发挥,使得试验区更具有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许跃辉,张秀荣,朱道才.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空间格局演化过程与机制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2(06).

[2]唐诗佳.株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

[3]汪瑞.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知识溢出研究[A].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Proceedings of 201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Research and Reform(ERR 2015 V9)[C].Singapore Management and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USA:,2015.

[4]邵長青.推进天津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的路径选择[J].港口经济,2016(07).

[5]王娜.京津冀大数据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正式成立[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01).

[6]郭晓丹,何文韬.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R&D补贴信号效应的动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1(09).

[7]张治河,黄海霞,谢忠泉,孙丽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科学学研究,2014(01).

[8]Porter E.Clusters and new 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11).

[9]邓龙安.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路径选择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2(02).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经济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贵阳市大数据
夕阳下的鸟影
山西老年大学到贵阳市开展校际交流
The Role of Teacher , Learner and Material in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Learning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English teaching situation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设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
贵阳市世界语协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