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研学旅游的调查及研究
2018-03-07陈明姝
陈明姝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逐渐引入了研学旅游,并且在我国许多地区已经推行了研学旅行的试点城市,比如上海和苏州,所以逐渐的非常具有中国元素的研学旅行正在蓬勃发展着。文章根据国内外文献的阅读,了解了研学旅游的概念,辨析多种条件下对研学旅游的误解,然后阐述了研学旅游的发展进程以及产学旅游的内容。最后通过对比国内外对研学旅游的研究方法的对比分析,了解两者的差异,根据差异分析存在的不足和未来对研学旅游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研学旅游; 研究方向;建议
一、对研学旅游概念的辨析
目前国际上对研学旅游的概念的界定并不统一,国内大多数的专家用修学旅行代替,国外专家则运用教育旅游代替。
美国学者Ritchie等人提出所有旅游活动的旅游者大多数是过夜旅游或者是远足旅游,这些游客中能够把“学”作为旅游活动中的主要目标或者次要目标的话,则认为这些人是教育旅游。这些旅游的参与者主要有成人教育旅游、国际上或者国内的大学生为学习语言、文化知识的旅游,还有是普通的教育旅游。教育旅游的组织者可以是团体也可以是个人,旅游的目的地应该是自然资源丰富或是人文文化浓厚的地区。
最早在日本明治时期提出了一种新的旅游名词“修学旅游”,在当时的教育界认为修学旅游是通过旅行的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接触和体验社会文化知识,了解自然资源知识,从而能够帮助学生能够培养与大自然的和平相处,与人的协调配合能力,另一方面强调教育对学生起到的重要作用。国内专家学者对修学旅行有狭义和广义上的理解,张其惠从不同角度对休学旅行有不同的理解,1.从修学旅游的受益者角度看,修学旅游的受益者是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其主要目的是蚌湖学生学习人文和自然文化知识。2.从修学旅行的目标看,修学旅行是以学生全面能力的培养为目标的旅游活动。3.从旅游的特点上看,修学旅行是一种旅游相伴学习,学习与旅游互相交融的活动项目,此种旅游参与者包括任何的旅游者。
近几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研学旅游有了一定的认识,其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从广义上讲,研学旅游是旅游者为了学习其他地区的文化知识,从自己常住地出发前往特定区域学习和研究当地文化知识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其旅游的受益者非常广泛,有的是学生,也可以是非学生群体中对人文知识非常感兴趣的人。狭义上讲,修学旅游主要是指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以丰富学生对人文知识了解为目的、通过统一组织管理的一种专项旅游学习活动。
与修学旅游相似,教育旅游也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以旅游为主的教育旅游,它包括,生态资源观赏、文化知识学习以及成人教育旅游的范畴。其二是,以教育为主的旅游,包括学校组织大中小学生以参观、学习为主的教育旅游,或者交换生的研学旅游活动等等。综上所述,研学旅游可以归结为教育旅游的一部分。然而研学旅游的特点与修学旅游的特点非常相似,一方面两者的受益主体非常广泛,可以是任何以学习为目标的任何组织或群体,另一方面,两者的定义都非常注重的一点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旅游者,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的基础上,能够了解更多的人文知识。
二、研学旅游的主要内容研究
(一)研学旅游者目的和行为分析
研学旅游其中“学”代表的非常多,具有多样化和类型多变等特点,最为典型的有为了学习某一地方的一门语言,有的是为了学习一种音乐而旅游,还有的是为了民间的建筑或者是对自然景观的向往而旅游,还有的是为了找寻某种植物旅游。美国学者Richie对旅游者目的分为了五种包括生理化动机、心理化动机、社会化动机、幻想性动机和文化性动机。以上五种类型各有自己包括的群体,比如,大部分大学生旅游就是为了寻求刺激,或者挑战自己,寻求自我价值展现的机会,这种属于幻想性动机。欧洲学者Stanislav等人对在东欧留学的学生进行了采访调查发现,学生旅游的目的最初主要来源于个人一时的想法,为了改变以往的生活方式,或者改变以往的生活环境,来到国外学习和旅游。留学生们普遍会有在陌生的国家失去了国家和亲人的依靠通常会有自我激励,与其他国家的学生进行交流,能够学习到不同国家不通风俗习惯的差异等文化知识。还有一种是为了继续深造学习,这种属于社会化动机。
对研学旅游中旅游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的研究,而中小学生的旅游行为研究较少,钟永德等人对中小学生旅游行为的研究发现,青少年比较喜欢到自然景观或者红色旅游胜地参观旅游。
(二)对旅游选址的研究
针对旅游选址标准的研究,专家学者们主要依据有根据景区选择几率、学生的偏好、根据教学目标的设定、组织活动的承办方式等等。若从选择所有景区的属性分類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型,自然景观、遗址古迹、动植物园、主题乐园等等。
研学旅游的目标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旅行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资金问题,以及随行教师的态度等等,现在大学生旅游首要考虑的因素应该是安全问题,其次是随行老师态度和资金问题。所以往往在选择景区旅游时经常会首选一些安全系数较高的景区去旅游。另外国外专家有的认为父母对旅游地点的态度会影响旅游选址。
(三)对旅行市场的分析
研学旅行市场在国内外都属于比较细分的市场,许多专家学者都对此有很多的研究。英国学者Cooper认为在旅游景点的设置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中小学生在教育中对旅游的需求,要把教育旅游细分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市场,从而强调教育旅游的重要性。国内的许多专家学者也早已意识到了研学旅游的潜力,鼓励相关业务部门发展研学旅游的研究与投入,或者增加对世界文化遗产研学旅游市场的营销与开发,我国研学旅游的游客主要来源于美国以及欧洲国家,本国也是一个很具潜力的市场。
三、研究总结与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研学旅游的研究现状的分析可以知道,国内外对研学研究的侧重点各有不同,相对比研究时间来说国外的研究较早,研究机制相对完善。最近几年,国外许多专家学者从本国研学研究逐渐的转移到了国际研学旅游的研究,特别是对留学生的研学旅游中旅游动机与旅游选址的研究相对较多。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国内一些专家学者也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国内专家对研学研究主要突出于对旅游景区基础设施的开发,旅游软硬件的管理设计等等方面。国内的学者主要对大学生的研学旅游研究较多,而针对青少年,特别是对青少年旅游的动机与认知过程研究较少。
通过研究国内外对研学旅游的研究的发展进程,根据现在的研究现状我们可以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国在研学旅游研究中要深化和拓展研学研究的受益者对象
我们应该增加对儿童和青少年研学旅游中认知过程与目的的研究。在90年代初期,由于新童年社会学的文化不断发展,国外的学者不断地对儿童日常生活以及学习认知过程逐渐关注。与国外相比,国内对儿童认知的研究还在初级阶段,希望以后能够多一些对儿童学习和认知过程中对旅游需求的研究。
(二)要更加强化对旅游选址的研究
国内对旅游选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台湾地区,大陆研究者比较少。但是随着信息的国际化发展,国内很多学者根据内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特色,需要加强研学旅游的选址目的、选址参考标准以及影响选址的一些因素的分析研究。
(三)加强研学旅行研究过程中的定量分析
国内对研学旅游的研究大多数以定性的分析为主,定量分析研究的很少。在以后的研学旅游研究过程中可以采用定量的分析为主的方法,例如采用问卷调查、深入访谈等方法。相信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能够使得研究成果的获取更具科学性、准确性。同时我们采用科学准确的研究方法可以加快学科研究的进度,为以后更深层次的研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陶友华.基于文化旅游资源的研学旅行[J].品牌,2015(10).
[2]杜裕民.研学旅游动机对体验影响研究——以北京游为例[J].德州学院学报,2017(02).
(作者单位:河北衡水中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