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科技的人文维度
2018-03-07魏钊攀
魏钊攀
摘要:科学是求真,是逻辑的、实证的、一元的,研究客观世界是其所追求的目标,认识其规律是所要解决的问题;人文是求善的,不仅是一个知识体系,认识体系,更是一个伦理体系,价值体系,满足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终极关怀才是其所追求的目标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科学脱离人文,让人类的发展误入歧途。20世纪科技的高度与快速发展,许多严重的负面影响随之产生。人文导向是科技发展的前提,而求真也需要求善的终极目标。科学与人文是互不可分的,是联动的,要解决人类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回归科学技术的人文导向,在中国,即是回复到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
关键词:科学;人文;导向;天人合一
一、科学与人文冲突的渊源
圣人庄子有言:“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无独有偶,“墨子为木鸢,三年而成,一日而败”。对“奇技淫巧”,墨子向来是鄙夷的,他的弟子模仿他,也做了这么个东西,墨子就跟他讲“奇技淫巧”,即小技巧。这里面有极深的道理。科技无限的发展,无限的推广、演进,那么人类一定毁灭。汤恩比在20世纪70年代就讲这个道理,科技是一种手段,它有一种什么功能?它能服务人类的欲望。这个欲望被无限的刺激,人的欲望无限的膨胀,他就彻底不懂得道,他就不按照道走,他就随着欲望走,然后怎么样?就毁灭。实际中国早就有这套本事,诸葛亮造木牛流马,为什么做完了之后那么先进的工具要烧掉,毁掉?墨子为什么不让他的弟子们去研究这些东西?因为他在道中行!道中行有什么好处?是与天地万物共生、共荣,没有灾难。
由于人心的淳朴和纯洁会随着技术的使用逐渐磨灭,因此庄子主张,即使技术对提高效率大有裨益,也别去应用,要抛弃它。人一旦执迷于机巧的机械,便容易行机巧之事,而行机巧之事,就会滋生机巧之心。有了机巧之心之后,人的心灵就不再纯清如前,人也极易陷入追名逐利的泥淖。人心尚且都不纯洁,那天下当然也不那么纯洁。所以,庄子其实清楚,机械固然给人带来了好处,但同时带来的坏处和那些好处一比,显然是相形见绌了,好处微不足道,而坏处却是基础性的,德性的本源——人心被肆意毁坏。殷商灭亡的直接原因则是“(商王)作奇技淫巧,以悦妇人。”因此孔颖达说:“奇技谓奇异技能,淫巧谓过度工巧。二者大同,但技据人身,巧指器物为异耳。”
日渐发达的科学技术是“万恶之源”,带来了日益深重的灾难,犹如失去人类控制的脱缰野马,走向万劫不复的深渊。拆除水坝的运动在西方国家兴起,正因为它们极大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这显然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人类在对自然的统治中牺牲了惨重的代价:污水四溢,森林减少,河流干枯,气候紊乱。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之后,大多需要数千年的时间才能得以恢复,有些毁灭性的破坏甚至是永远无法恢复的。我们通常只考虑到经济的增益,却忽视了在一些地方,生态的损失和所获得的经济利益相比,实在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如今,身处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大潮,人们自然更能深刻理解庄子的这种预见。周围的科学技术充斥着我们,庄子的劝诫却是必须听的。人们坐享科学技术带来的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不应该忘却它一并带来的诸多害处。
欲速则不达,体现出一种东方式的智慧和哲思。提高效率的科技发明使我们吃饭有方便面、读书有速成班,连恋爱都要追求“闪婚”,有些东西是不能一蹴而就的,例如艺术,产品数量向来就不是评判一个艺术家高下的标准。这不仅反映出对技术和效率过于追求的异化,更折射出公众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
贪婪和追求欲望是人的本性,无论是人类个体还是群体莫不如此。科技的进步使人类社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由此带来的资源危机、环境污染等负面效应也日益明显。地球有限的承载能力与人类社会无限的发展是一对巨大的矛盾。正如南怀瑾先生所说:“今日的世界,由于西方文化的贡献,促进了物质文明的发达:如交通的便利,建筑的富丽,生活的舒适,这在表面上来看,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幸福的时代;但是人们为了生存的竞争而忙碌,为了战争的毁灭而惶恐,为了欲海的难填而烦恼,这在精神上来看,也可以说是历史上最痛苦的时代。在这物质文明发达和精神生活贫乏的尖锐对比下,人类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危机”。
二、失去人文的科技导致的灾难
今天的人类,在享受着科技进步带来的幸福与安逸的同时,也在不情愿地咽下自酿的苦果,地球因人们自身的无限制性发展而遭到严重破坏。正因如此,这些年一直强调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坚持可持续性发展。但遗憾的是,今天的人们,依然没有完全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
人类的自大心理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日益强化,仿佛只要拥有科学,就得到了一切,之后便有了一系列对自然的肆意改造。科学让人们笃信:在前进的路途中,凭借人们的聪慧和远见卓识,人们将能掌控未来。人类岂能真的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再地盲目自信,也许人类的悲催结局堪比早已灭绝的恐龙!
这种自信是盲目的。人类固然在科技领域颇有建树,但谈到控制自然,此般智慧实在微不足道,因为与自然的大智慧相比,纵使科学再飞速发展,人类有怎样的远见,他的智慧都只是一种小智慧。宇宙是广袤无垠的,但人的智慧是很局限的,以有限来控制无限实在是荒诞不经。
当代西方人文主义者往往认为科学是客观和功利的,他们认为现代人道德式微、灵魂空虚、精神沦丧是功利主义恶性发展的后果;科学沦为役使人类的工具,“病态西方社会”随之产生。技术历来具有两面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同时,诸多烦扰也紧随其后。此类烦扰体现在两点:其一,技术不仅能为善,更能作恶,并逐渐摆脱人类的控制,一步步和最初目的背道而驰。其二,也是至关重要的一点,技术会“玷污”人纯洁的心灵,意即技术的产生和应用会使人的思维方式产生巨变,会增长人的欲望,从而脱离原有的轨道。
其次,人类尚且连诸如战乱、砍伐以及对自然的无限制开发行为都无计可施、听之任之,控制自然实在是遥遥无期。“征服自然”显然是白日做梦。庄子强调:“身之不能治,何暇治天下乎!”管理好自己的心是管理天下的前提和基础,倘若连自己的心都急需管理,哪来的精力和時间去管理天下呢!己心不正,更谈不上天下正。抛弃机械,根本原因就是其会使人心不正、心灵污染。一旦人的心灵受到了污染,那么一切已然是积重难返了。那满目疮痍的大地就是人类心灵的道道伤痕啊!那萧瑟并且疯狂延伸地,并非沙漠,而是人类永无止境的欲望。endprint
现代文明的偏颇和异常在严重阻滞人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胁制了人类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人类急需自救,深刻反思其中的利害关系,树立崭新的文明思想是自救的基础。奥尔利欧·佩奇强调:“现代人类掉进了自已不断取得的更加光辉灿烂的成就所设下的陷阱。这些成就掩盖着流沙,人越是向前迈进,就陷得越深。而现在关键的问题是要知道现代人是否能够认识到自已进入了恶性循环,是否能够在没顶之前作出最大努力而获得自拔。为了在自已创造的新条件下生存,现代人必须在文化方面来一个质的飞跃。”
飞机大炮的出现,是西方文明导致的数学和物理科学的发展的结果,全人类也因此被灌输西方的文明和价值观,不少中国人以为自己虎口脱险,误认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只有中国明哲保身,然而实际上,西方文明早已融合了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与之相对的东方文明早就被压制到金字塔的底层了,从未逃脱。之所以地球变暖有加无已,而对于如何“减排”却莫衷一是,症结就在于:这个金字塔中象征新颖和发达的就是高消费。人们赶英超美,赶超的就是像他们那样的高消费!建更多的工厂,生产更多的消费品是在现代这个金字塔中占据高位的前提,且必须消耗掉更多的与生存无直接关系的消费品,务必排出更多的碳。在寻求和保持高消费的过程中,对资源的开发只会有增无减,碳排放只会逐步递增,森林也只会渐次减少。即使更多的地球资源被开发,城市更多,人口更多,消费更多,碳排放更多也是科技发展的最终结果。在“现代科技”的火车上,人类已然被束缚,基本有来无回,而且越来越快,就算前面是危崖峭壁也只能听之任之。在不自由的情境中,跟随地球一起变暖,走向解体、消亡可能是唯一的出路。
科学是探索现实世界的,提示出来的真相不一定都美。单纯对比为恶的后果,基因工程丝毫不比原子弹逊色。道理浅显易懂,原子弹的杀伤力是辐射性,这个辐射,它恰恰是指数衰减的。无论多么厉害,随着时间的流逝逐步沦亡。但是基金工程如若一不留神,搞出來一个病毒或者细菌,它的增长是指数增长的。诸如此类,如果不小心,就好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一旦打开就收不回去了。
美国的MIT教授德托罗斯说:“人类在300年以前犯了一个错误。300年以前大家知道是文艺复兴,是科学与人文分道扬镳,这个错误是非常严重的,如果不改正的话我们就没有办法面对新世纪的挑战”此话一针见血。他还指出:“要纠正这个错误大概要花100年”。这个意思就是不管东方也好,文艺复兴以前的西方也好,我们对宇宙世界的认识是个统一的观点,不大分科的。文艺复兴以前,自然科学 nature philosophy是西方科学唯一的名字,也是现在PHD的渊源所在。然而自从文艺复兴以后就分道扬镳了,而且越分越细,尤其要紧的是明确区分科学和人文,一旦科学和人文分开以后,科学便容易彷徨无依,结果就出现了原子弹一类的妖魔鬼怪,德托罗斯这句话深入肯綮地指出了这个错误。
缺少了“数理化”和现代科学技术,我们就可以鸡犬相闻但井水不犯河水,然而幸福感却并因此受影响。离开了科技,大家就仿佛回到了古代,登高望远,临风把酒,人与自然和睦相处,长期共存,于个人而言,这种生活毫无损失,对整个人类而言,亦是如此,科技进步不会增加幸福感,也不会科技落后也不会减少幸福感。
三、未来科学发展的最终解决路径——天人合一
(一)科技与人文分离的演进路径
“自从有了人和人类文明,就开始有了人文文化。而系统的科学文化的形成,则在近代科学技术出现之后。人文文化历史远比科学文化源远流长。”科技只有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下,才能更好地为人类所利用,这点很重要。之所以明确区分科学与人文,在《后现代科学——科学魅力的再现》一书中,大卫·格里芬指出了现代科学观的纰缪,致使人的异化和意义的泯灭,自然界悉数“祛魅”,科学的“祛魅”也被认为是科学与人文分道扬镳的根本原因所在。科学、人、自然乃至整个宇宙的“返魅”要想得以实现,务必以整体有机论和建设性或修正性的后现代观来代替心物二分的机械还原论和现代科学观。正如萨顿所言:“我们这个时代最可怕的冲突就是两种看法不同人之间的冲突,一方是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这些所谓的人文学者,另一方是科学家。”
在日益极端演进的社会背景下提出了科学主义取向和人本主义取向,科学与人文对立的特殊形式正是科学家和人文知识分子两大集团的对立,其实这种对立的背后还有深层次的原因。哲人普罗泰哥拉曾言:“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如何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如何不存在的尺度”。从总体来看,在希腊时代对待人的地位问题远未达到这样的高度,究其本源,是因为智者的人类中心主义是与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古典思想相对立的。苏格拉底主张,只有神才是万物的尺度,而人不是,因为只有神才是最完美的,万物的尺度不能是任何不完美的东西。“善而非人”才是他们关注的中心问题。
(二)天人一理及其作为解决科学、社会的钥匙
所谓天人一理,是北宋五子和朱熹等理学家皆发挥的,其本义是指超越人性的天理与人心的本性相通,实为理学的一大理想。如邵雍所言:“能循天理动者,造化在我也。”张载称:“天大无外,故有外之心,不足以合天心。”此种理想,作为个人信仰也是极佳的。其中已蕴涵主客之分和天人之分。天人一理的天,意即义理之天。既言天人,则天人已分。此后朱熹在《仁说》谈到:“泛言同体者,使人含糊昏缓,而无警切之功,其弊至于认物为己者有之。”将自然视为可以分解的物待之,才有科学。站在主体的立场来详细观察和研究自然的精神,在中国文化中有着悠久传统,只是没有脱离人文学术而自成严密的逻辑体系罢了。自然与人的关系,有其对立紧张的一面,也有一体和谐的一面,必须全面领悟,二者不可偏废。西方直到中世纪,才开始倾向于对立与利用自然,于是视科学为对自然之权力。
世界历史是多线多元曲折发展的。以单线进化论、进步观,以所谓“前进”与“落后”的二分法来衡估历史,这本身就有局限。钱穆先生就认为西方人喜欢说历史是进步的,是异体的,存在“我”和“非我”的对立,而中国人看历史认为是转化、绵延的,这是一种同体运动。所以西方文明更多时候喜欢讲征服、讲扩张,中国文明更多强调的是“物我一体”,和谐共存。endprint
怎么样来衡量野蛮与文明?科技进步,人就一定会变得文明优雅么?这也未必,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欧洲人做出不文明甚至野蛮的、种族灭绝的举动在各殖民地的辛酸血泪史中都有明确记载。而中国北宋时期,普通中国百姓的生活倒是显得更为文明或者优雅很多,成为中国文学最鼎盛、文化最发展、甚至生活中用于盛饭的瓷碗都会有唐诗或者山水画,词曲书画音乐艺术达致峰巅,连陶瓷技术都出现了汝官哥钧定等举世闻名的瓷窑,《清明上河图》更是京都汴梁的生活写照。钱穆先生形象地总结为“当时平民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沉浸在诗、文、字、画的境界中”。从人类长久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天人合一”是最有意义的。近代西方给世界的理念,太功利、太短视了,既不顾列祖列宗,又不顾子孙后代。就如乡间百姓贴的春联:“古往今来,神人共岁”;“天长地久,物我同春”。这是世代相传、人与自然和谐的极致啊!
天人合一观念认为,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是相通和统一的,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致。这种观念即是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也是一种生存智慧,是中国古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原则,对古代科技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一直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天人合一观念是其重要的指导思想之一。早在秦代,《吕氏春秋》就说:“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农业生产与天、地、人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代形成的顺天时,因地宜,重人和的农业指导思想,符合农业生产的规律,是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体现。天人合一观念也是中医的基本指导思想,医学上主张:“人與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人体的生理运动会随着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调解人体阴阳平衡,使之与天地阴阳和谐,是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国古代的手工技术生产,也受到过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战国时期的工匠技术也明确要求:“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为了保证技术产品质量优美,《考工记》要求工匠制作器物时要做到应天时、得地利、材质美、工艺巧。这种技术要求,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反映。这四项基本原则,在今天看起来依旧是如此的有效,智慧在伟大的思想上永远熠熠生辉。
天人合一观念的核心是人的行为顺应天地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中国古人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这种观念体现的最为充分,这是比西方古人高明之处。要使人类放弃“人类中心主义”,以平等的心态对待宇宙中的一切,尤其是各种生命,需要进行长期的耐心教育。在这方面,道家文化可以发积极的作用。“道法自然”、“道常无为”是先秦道家所提倡的,道家认为“万物一齐”、“物无贵贱”,牛张尊重牢物的本性。尽管道家基于其哲学理念提出这些主张,保护生物和自然资源并不是其主观追求,但这些思想中蕴含的道德境界是与当前构建“和谐世界”以及现代生态伦理学的要求一致的。以道家提倡的自然无为的态度对待宇宙万物,尊重各种生命的本性,任其自然生长,不加人为干预,这样即消除了“人类中心主义”。在看待自然界的万物时如若能有这样一种心境,自然会平等地看待一切,抛弃功利心,也消除好恶之别。在道家看来,最高的道德境界是与其“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大爱无爱,“大仁不仁”。道家的这种思想,即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或伦理境界,也是一种聪明的生存智慧,很值得今人学习和借鉴。
西方文明带来的是社会的极大变革,科技日新月异,新的发明和创造不断涌现,社会的财富快速积累,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另一方面,它也带来了诸多的问题和副作用,比如人类的自我中心主义思想,对大自然和生态带来极大的破坏,造成各个文明、各个物种、各个种族及国家的极大矛盾,甚至会危及到人类自身的生存和繁衍。
四、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以和谐、平衡和均衡为精粹,太极阴阳理论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阴阳相合、阴阳互补、阴阳平衡才能和谐,物极必反、亢龙有悔,现在科技日新月异,但平衡吗?真的是人定胜天吗?真的是人可以主宰地球和宇宙吗?君不见,天灾人祸天夭出,危机深重日日新。科技发展越快,带来的问题越快,科技日新月异,带来的危机也是变幻万千。在今天工业化革命带来的诸多问题,西方文化自身很难解决,而我国古代闪光的传统文化思想恰恰提供了解决的良方。
今天人们已经很难有真正的安全感了,小到食品、药品,衣食住行,危害无处不在,大到能源危机,金融危机、次贷危机、核辐射等等,危害发生的频率越来越快,危害造成的伤害越来越重,危害的花样也是不断推陈出新。人们想用科技解决科技带来的副作用,几乎不可能。对科技的依赖人们感觉越难以自拔,对于科技带来的副作用人们感觉越来越无力也对,中国传统文化,在今天这个时代,将扮演平衡危机、和谐、尊重自然、创造美好家园的角色、东方文化将携手文化,阴阳互补,逐渐化解种种危机。未来的科技进步将注重环保、注重健康、保护大自然、对资源、能源厉行节重视平衡、均衡及和谐。
(作者单位:福建农林大学文法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