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2018-03-07陈宏汪银洲张旭汪效松江秀龙镇澜林莉

中外医疗 2017年36期
关键词: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房颤

陈宏+汪银洲+张旭+汪效松+江秀龙+镇澜+林莉

[摘要] 目的 探讨影响5年内脑梗死再发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的相关因素,为减轻再发性脑梗死症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脑梗死并在5年后随访成功的215例患者,对21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后发现,脑动脉狭窄、房颤是加重再发性脑梗死临床症状的独立危险因素(OR=1.477、2.218,P<0.05)。 结论 存在脑动脉狭窄、房颤等高危因素时,再发性脑梗死症状较重,其中房颤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更明显。

[关键词] 再发性脑梗死;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房颤;脑动脉狭窄

[中图分类号] R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7)12(c)-0069-03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paper tries to discuss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severity degree of symptom of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within 5 years and to provide theoretic basis to alleviatesymptom of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215 cases of patients during the follow-up of 5 years diagnosed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hospitalized in this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0 to December 2011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then a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of the clinical information of the 215 cases was conducted. Results By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atrial fibrillation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severity degree of the symptom of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OR=1.477、2.218,P<0.05). Conclusion The symptom of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an be severer when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atrial fibrillation existed, especially atrial fibrillation.

[Key words] Recurrence of cerebral infarction; Clinical symptom; Risk factors; Atrial fibrillation; Cerebral artery stenosis

腦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占全部脑血管病的大部分(约70%),是指因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液化。脑梗死常造成明显瘫痪、言语障碍,明显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脑梗死的预后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明显相关,而临床症状严重程度除了与脑梗死再发前的症状有关外,还应考虑脑梗死再发时症状的加重程度。该文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1年12月在该院住院的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的215例,探讨影响5年内再发性脑梗死严重程度的高危因素,为临床上积极干预这些危险因素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福建省立医院住院患者中,诊断为急性初发性脑梗死[1-3]并在5年内再发脑梗死且随访成功的患者,共215例。其初发平均年龄为(63.8±11.42)岁,脑梗死初发时最大年龄为92岁,最小年龄为29岁。再发性脑梗死平均年龄为(65.67±11.25)岁,再发性脑梗死最大年龄为94岁,最小年龄为33岁。

1.2 方法

方便选择再发性脑梗死患者,初发时的8个因素:发病年龄、性别、房颤、高胆固醇血症、脑动脉狭窄、嗜烟、高血压病、糖尿病。将脑梗死再发时NIHSS评分减去脑梗死再发前的NIHSS评分,数值小于或等于3分组为症状轻微组,大于3分组为症状明显组;并将年龄组分为3组:A组(小于60岁)、B组(大于或等于60,但小于或等于75岁)、C组(大于75岁);嗜烟组分为2组:A组(发病前平均每日吸烟支数少于5支或未吸烟)、B组(发病前平均每日吸烟支数大于10支,且发病后未戒烟);糖尿病组分为2组:A组(未患糖尿病)、B组(糖尿病患者);性别组分为2组:A组(男性)、B组(女性);高血压病组分为2组:A组(未患高血压病)、B组(高血压病患者);脑动脉狭窄组分为5组:A组(未见明显狭窄)、B组(狭窄程度小于50%)、C组(狭窄程度在50%~75%)、D组(狭窄程度大于75%,但未闭塞)、E组(闭塞);高胆固醇血症组分为2组:A组(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在脑梗死初发后血清胆固醇水平在绝大部分监测时小于5.2 mmol/L),B组(患有高胆固醇血症,在发病后血清胆固醇水平在绝大部分监测时大于5.2 mmol/L);房颤组分为2组:A组(未患房颤)、B组(房颤患者),然后统计各组人数。

1.3 统计方法endprint

使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再发性脑梗死患者各种因素分布情况

从表1中可见,男性脑梗死再发比例高,再发性脑梗死的平均年龄为(64.86±11.54)岁,再发性脑梗死患者多数集中在60~75岁,高血压病患者比例最高,嗜烟、高胆固醇血症且控制不佳患者比例次之,三者比例均大于50%,而糖尿病、房颤的患者比例少于50%,具体情况见表1。

2.2 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对性别、年龄、嗜烟、房颤、脑动脉狭窄、高血压病、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组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脑动脉狭窄、房颤为脑梗死再发时症状严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其中,房颤更易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症状(OR=2.218),具体见表2。

3 讨论

脑梗死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病因,脑血管病是当今社会人类死亡率最高之一的疾病[4],而脑梗死占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部分,达到70%,年复发率高低不一,高时可达 17.7%[5-6]。再發性脑梗死的预后不但与脑梗死再发前的症状有关,还与再发时临床症状严重程度有关。虽然不同的文章对脑梗死再发的高危因素有不同的观点,甚至认为[7-9]房颤、高血压病、糖尿病不是再发性脑梗死的高危因素(这3个因素是初发性脑梗死最常见的高危因素),但前期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动脉狭窄、房颤、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高胆固醇血症控制不佳均为脑梗死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尚未发表),但是未能明确脑梗死再发时症状严重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Zhou等[10]认为,在非心源性初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具有完整的Willis环患者较未具有完整Willis患者发病时症状更轻、90 d时预后更好。但该篇文章也只是指出Willis环影响初发性脑梗死的预后,未指出心源性因素是否影响初发性脑梗死的预后,也没有指出有哪些因素影响再发性脑梗死的预后,其他文章也未见明显阐述,故该文回顾性分析该院215例再发脑梗死临床症状严重程度相关危险因素,以便在延缓脑梗死发生的基础上减轻再发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改善患者的预后。

脑梗死时NIHSS评分小于或等于3分时,一般认为此时患者症状轻微,将来恢复好,所以在该研究中,将脑梗死再发时NIHSS评分减去脑梗死再发前的NIHSS评分,数值小于或等于3分组为症状轻微组,大于3分组为症状明显加重组。从该研究结果可以看出,在随访患者中,男性(67.9%)比例多于女性(32.1%),但这结果不一定表明再发性脑梗死男女患者发病构成比类似此比例,也有可能表明男性患者再发脑梗死后比女性患者更易至更好的医院医治(医院是省会三级甲等医院);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年龄在60~75岁之间占多数(49.8%)。绝大部分(92.1%)再发性脑梗死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脑动脉狭窄,其中脑动脉狭窄程度小于50%的患者占47.0%,其比例最高;再发性脑梗死患者中,高血压患者比例最高(82.3%),嗜烟和高胆固醇血症控制不佳的患者比例次之(分别为57.2%,52.6%),房颤患者比例最低(27.4%),因此在脑梗死发病就诊的患者中,我们应重视高血压的管理。在了解再发性脑梗死发病一般分布情况后,进一步分析在选择的8个因素中,哪些因素会明显加重5年内再发性脑梗死的临床症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脑梗死初发时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高胆固醇血症控制不佳等因素均未明显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症状(P<0.05),而只有房颤与脑动脉狭窄可以较明显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0.001);其中房颤更容易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症状(OR=2.218),脑动脉狭窄次之(OR=1.477)。结合前一阶段的研究结果,表明脑动脉狭窄不但可以促进脑梗死再发,并且会较明显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可能与一侧脑血流供应减少时,如再发生脑动脉阻塞,可代偿的血流来源相对有限有关。资料表明,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高胆固醇血症控制不佳未明显加重5年内再发性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但只是回顾分析5年内患者资料,这结果并不能明确5年后这些因素是否会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症状,如在其它条件大致相同情况下,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脏器功能降低,再发脑梗死时症状就有可能较相对年轻的人重,故需进一步延长随访时间,以观察上述无明显统计学意义因素有何新的影响。结合前期研究结果,要重视脑动脉狭窄的情况,应予积极干预,必要时予介入治疗。由于房颤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的风险相对最高,故在临床上应加强监督患者房颤的治疗,如监督患者口服华法林。

综上所述,该研究提示脑梗死初发时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高胆固醇血症控制不佳在5年内无明显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的作用,而脑动脉狭窄、房颤均会较明显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的症状,其中房颤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的风险更高,应予以格外重视房颤的治疗。但是只是回顾分析5年内再发性脑梗死的资料,如果延长随访时间,在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嗜烟、高胆固醇血症控制不佳这些因素中,其加重再发性脑梗死症状的作用可能会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 杜继慧.青年脑梗死TOAST分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6,13(28):19-22.

[2] Sacco RL,Kasner SE,Broderick JP,et al.An updated defin ition of stroke for the 21st century: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3,44(7):2064-2089.

[3]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4[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48(4):248.

[4] 蒋雨平,王坚,蒋雯巍.新编神经疾病学[M].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14:86.

[5] Wang Y, Xu J, Zhao X, et al. Association of hypertension with stroke recurrence depends on ischemic stroke subtype[J]. Stroke, 2013,44(5):1232-1237.

[6] 黄文锋,陈其凰 .不同年龄老年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 2014(10): 34.

[7] 黄华云.脑梗死近期再发危险因素研究[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16(1):38-40.

[8] 李世泽.再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 2013,22(3):426-428.

[9] 宋晓英.中老年患者脑梗死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1,14(8):39-40.

[10] Zhou H, Sun J, Ji X, et al.Correlation Between the Integrity of the Circle of Willis andthe Severity of Initial Noncardiac Cerebral Infarction andClinical Prognosis[J].Medicine, 2016,95(10):e2892.

(收稿日期:2017-09-2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症状危险因素房颤
老年房颤患者,日常有哪些注意事项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围绝经期妇女骨质疏松症的预防与保健指导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