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缺陷对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路径分析

2018-03-07李胜李锦生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8期

李胜 李锦生

摘要:长期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调整主要从投资、消费、出口需求三个方面进行,这种“重需求侧、轻供给侧”的模式在短期内显著带动了国民经济量的增长,但在供给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弊病,导致需求侧与供给侧的错位,继而引发经济结构失衡。由此,文章以供给侧角度出发,通过制度和技术供给两方面分析需求侧的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供给缺陷;投资消费结构;路径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投资和消费需求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尤其是近年来全球经济衰退,导致以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难以为继。因此政府为应对经济危机实施了经济刺激计划,有效的避免了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巨大负面影响。但同时也应该看到,投资率偏高而消费率偏低的需求失衡结构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出现了投资消费失衡现象,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投资与消费的相互关系(崔书会,2010;李江,2011;梁东黎,2008)以及内在机制(黄旭斌,1990;陈清,2004;李斌,2004)进行探讨;二是对投资消费失衡的判别方法(蔡跃洲,王玉霞,2010;邹晓丹,2014;慧艳,2016)、原因(徐敏等,2015;吕冰洋,毛捷,2014;王宁,史晋川,2015;张晓婉,刘莉,2014)、影响(孟昊,2011;战明华,许月丽,2006;纪明,2011;李雪莲,朱中国,2012;宋晓东,2011)以及对策(邹卫星,2008;贺铿,2006)进行总结。除理论研究之外,国外学者在实践方面(Fengxia Hu,Rongming Wang,2017;Huiling Wu,Silvia Romanelli,2016;Zhongfei Li,Ken Seng Tan,Hailiang Yang,2008;Hideki Iwaki,Yusuke Osaki,2013;Ben G. Fitzpatrick,Wendell H. Fleming,1991;C. Atkinson,B. Al-Ali,1997)对投资消费结构进行过研究,涉及中国的投资消费问题,Julan Du、Hongsheng Fang、Xiangrong Jin(2014),Feng Fu、Linwei Ma、Zheng Li、Karen R.Polenske(2014)等都认为中国“投资先行”的发展战略造成了投资消费结构错配的局面。综合国内外研究发现,虽然一定程度的投资消费失衡短期有利于经济持续增长,但严重的投资过热和内需不足直接威胁着宏观经济稳定,大多学者都是从需求侧角度出发,未发现中国长期投资消费失衡背后的供给侧结构失衡。针对前人研究的不足,本文集中探讨供给缺陷对我国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影响机制并提出解决对策。

二、供给缺陷对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路径分析

供给侧改革起源于19世纪初的供给学派,萨伊(1803)提出了“供给创造需求”,拉弗(1974)认为供给的主要手段是减税,而费尔德斯坦(1974)支持政府减少开支,提高政府供给的有效性。我国的供给侧改革不单是供给总量的控制,更是供给结构、要素结构、产业结构的改革。最后,供给侧改革强调供给调节也重视需求调控,供给和需求互为内生。目前,我国需求侧面临投资过热、内需不足等问题,其边际效应递减趋势刚性存在,难以拉动经济长期增长,供给侧以长期潜在产出为导向,能根本上解决中国宏观经济结构失衡。供给侧改革主要包括技术端和制度端,核心是调整经济结构,放松政府管制,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使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从而提高供给效率和质量。首先在制度供给方面,要求政府简放政权,充分发挥市场能动性,避免政府的过度干预和不当干预。具体来讲,国民收入分配制度在企业、政府、住户三部门中分配不合理。工业化初期,我国需求侧调控政策效果极佳、政策空间选择余地大、有效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因此依靠投资为主体的“三驾马车”能够短暂有效地带动经济规模上升。而企业是市场中主要的投资主体,政府部门是公共投资的主体,国民收入较多的流入政府和企业部门能够有效的拉动整个社会的投资率,投资对国民经济增长具有乘数效应,长此以往,国民收入分配集中偏向企业和政府部门。但是住户是社会的消费主体,收入分配制度的供给错位必然导致需求侧内需不足,投资过热的现象。同理,在国有企业体制中,大型国企依靠与政府天然的紧密联系获得了廉价的土地要素、资本要素以及资源型要素,生产成本外部化使得投资扩张成为国企的理性选择,从而导致各地国企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继续引发产能过剩问题。企业过剩的产能由于已然固化的国有体制难以进行有效的消化,而投资仍继续大量涌入,形成了大批国有僵尸企业,国有企业体制的过度供给导致需求侧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在财税等制度方面,消费税削弱了广大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热情,而投资税的补贴促进了企业过度投资。与此同时,养老、医疗、住房以及失业等社会保障制度的供给缺失更是激化了需求侧投资消费结构失衡情况。其次在技术供给方面,技术创新摒弃了粗放式的要素投入,提高了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根除了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具体来讲,改革开放中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双轨制一方面实现经济规模增长,另一方面却是投资消费结构失衡的主要诱因。经过近40年的经济改革,我国产品市场基本取代了计划生产和按需分配的体制,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到以服务业、工业为主,要素市场化程度加深,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金融市场等要素配置效率得到很大改善。但是产品市场中高端产品与中低端产品两级分化,大量中低端产品仍充斥着我国产品市场,低附加值产品以及低端产业技术层次相对较低,边际收益呈递减状态,技术供给结构困境加重了产业结构升级的困难,过度的投资只会造成过剩产能,而低附加值产品和低端产业难以满足大众的消费需求和工资水平的提高,总体消费水平维持在低档的水平,造成投资消费结构严重失衡。同理,虽然要素市场的扭曲程度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劳动力、资本、土地等传统要素经济地位下滑,时刻面临土地、资源以及环境稀缺的约束,全要素生产率的有效供给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效率,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而目前我国企业投资的要素主体还是传统生产要素,要素配置效率的低下不仅提高了企业的生产运营成本,僵化了企业的生产活力和创造活力,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中小企业生存的空间。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因自身资金有限、固定资产不足、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等缺陷难以靠自身进行有效的技术供给,地方政府为了政绩以及GDP的考量采取偏向国企的金融政策,而中小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要力量,国企与中小企业的不完全竞争不仅无益于国企淘汰落后产业,转变靠资本投入的单一发展方式,而且大大提高了国民收入差距,制约着居民的消费能力。技术供给能力不足难以提振疲软的国内需求和抑制过热的投资需求,造成了经济供需结构不匹配的深层次矛盾。

三、对策建议

(一)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面临产业链长期低端锁定,要素资源日益稀缺约束下,产业及要素供给效率不足嚴重制约着需求侧投资消费结构。因此,要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淘汰或者转移低端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与此同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盘活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摆脱依赖过度投资的粗放式发展方式。

(二)放松政府管制,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僵化严重制约了制度供给质量,从而导致需求侧投资消费结构失衡。因此,要着力转变政府职能,改革政府在国民收入分配、户籍、养老、医疗、住房以及失业等制度方面的缺失;同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鼓励中小微企业参与国企改革,有效消化过剩产能,实现投资消费结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王宁,史晋川.要素价格扭曲对中国投资消费结构的影响分析[J].财贸经济,2015(04).

[2]崔书会.我国投资与消费相互关系的研究[J].经济视角(下),2010(08).

[3]蔡跃洲,王玉霞.投资消费结构影响因素及合意投资消费区间——基于跨国数据的国际比较和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0(01).

[4]梁东黎.投资独立于消费增长现象的理论解释——投资、消费相互影响的分析框架[J].当代财经,2008(09).

(作者单位: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