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圆明园如园遗址石质文物病害调查研究

2018-03-07李彤张瑞芳周华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8年2期
关键词:圆明园

李彤+张瑞芳+周华

摘 要:圆明园如园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作为圆明园中的一个园中园,享有“石头林”的美誉。近几年通过考古发掘显露于世,但由于英法联军的破坏与长时间的风蚀,如园的石质构件大多破裂、缺失、污染、散落、遗失。石质文物及其建筑基址的保护刻不容缓,但在对这些石质构件进行保护之前,对其进行系统详尽的病害调查就成为至关重要的一步。文章对如园石质文物的病害进行系统调查分析,得出了如园石质文物现存的病害主要有动植物病害、微生物病害、断裂、缺失、浅表性裂隙、人为污染等,其中残缺部分面积达71.11m2,各类裂隙长242.78m,严重影响文物的价值和长久保存。这些病害的统计可以为后期的保护修复提供调查和理论依据。

关键词:圆明园;如园;石质文物;病害调查;机理研究

引言

如园位于长春园东南隅,是长春园内五园中最大的园中园,在乾隆三十二年(1767)基本建成,仿自江宁(南京)瞻园,即明代中山王徐达西花园,在圆明园建造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地位。在对其进行保护之前,必须进行详尽的病害调查及病害机理分析的研究,才能使所采取的措施具有科学性。因此,本文针对圆明园如园石质文物的病害及病害机理展开讨论,力求为后期的保护研究提供依据。

1 石质文物主要病害种类

通过现场调查并结合GB WW/T002-2007石质文物病害分类图示的参考,如园石质文物的主要病害有集中于文物表面的生物病害、机械损伤、表面风化、裂隙及空鼓、表面污染与变色等。

1.1 表面生物病害

如园石质文物的表面生物病害主要体现为石质文物受植物、动物及微生物等活动的污染而表现出的三种病害类型,统称为表面生物病害。

1.2 机械损伤

如园的石质文物的机械损伤主要体现在断裂和残缺这两种病害类型,推测是遭受了巨大的压力或爆破力使一块块较为完整的岩石出现较多处的断裂和残缺。

1.3 表面风化

主要表现为表面片状剥落及孔洞状风化两个病害类型,表面片状剥落在芝兰室分布较多,其他地方也有较多分布,孔洞状风化主要分布在码头的石质构件上。

1.4 裂隙及空鼓

在自然和人为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与温度的变化有着极大的关系,在如园所有的石质构件上都有分布。裂变是所有病害发生的源头,如果不及时治理会造成更多的病害,会对石质文物的保护造成极大的危害。主要病害类型有浅表性裂隙、机械裂隙及其引发的表层空鼓。

1.5 表面污染与变色

表面污染与变色病害主要表现是人为污染及灰尘和土锈。人为污染主要分布在芝兰室、含碧楼、延清堂及码头,其中芝兰室为人为涂画,含碧楼、延清堂和码头的人为污染病害为油漆涂饰,造型较为一致,都是红色的油漆斑点。灰尘和土锈是大部分的石质构件都存在的病害,这与遗迹的长期地下埋藏有关。

2 石质文物病害调查与统计

在对如园石质文物进行病害调查时,我们将整个如园的建筑基址分为五大部分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为如园西门、芝兰室、延清堂、码头、含碧楼。如园西门主要是指新赏室、翠微亭及擎芳书屋所在的西门位置;芝兰室的调查范围主要包括听泉榭、云萝山馆及芝兰室主体建筑部分;延清堂的调查范围主要指引胜轩、撷秀亭以及延清堂主体部分;码头的调查范围主要是延清堂北侧的码头的位置;含碧楼的范围则主要指含碧楼的主体建筑。我们对如园的这五部分分别进行了病害调查,并形成了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

2.1 各部分病害分布及数量

如园西门是如园的第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石质构件多为墙基、柱础等,也存在一定程度的病害,病害分布如表1所示。

经过现场调查,芝兰室石质文物风化破坏较为严重,病害面积较大,具体数值如表2所示。

延清堂是如园的主要建筑,同样也是如园的主殿建筑,占地面积最大,但相较于其他建筑的石质构件来说破坏较小,具体数值如表3所示。

码头作为如园旁边的一个附属小建筑也包含着体量较大的石质构件,通过我们的现场调查发现,它虽然总体文物较少,但风化依然严重,具体数值如表4所示。

通过现场调查,我们发现含碧楼南侧夯土台基前有大量石质构件散落,因此含碧楼的石质构件是如园的所有建筑中数量最多,也是体量最大的,病害问题也较为严重,具体数值表5所示。

2.2 各建筑遗址病害面积纵向比较

通过对如园各个建筑遗址现存石质文物的病害面积的调查和统计,如园整体的石质文物病害面积具体情况如下:残缺部分71.11m2,植物病害4.11m2,微生物病害12.27m2,表层片状剥落65.03m2,断裂45.83m,机械裂隙80.73m,孔洞状风化5.04m2,表层空鼓2.02m2,水锈结壳9.77m2,人为污染3.09m2,灰尘及土锈11.03m2,浅表性裂隙162.05m,动物病害0.0026m2,泛盐0.09m2。

在残缺病害上,芝兰室的残缺面积较大,占到了总残缺面积的一半,达到了51%,延清堂次之,芝兰室的植物病害较为严重,病害面积分布达到了70%,延清堂的微生物病害和表层片状剥落分布面积较大。芝兰室的浅表性裂隙的长度就远远高于其他部分的长度,达到了135.12m,剩余四个地方也均有断裂、浅表性裂隙及机械裂隙的分布。码头的孔洞状风化较为严重,病害分布面积较广,芝兰室的灰尘及土锈病害面积较大,因此应对各部分较为突出的病害重点关注。

最后,我们发现这五部分石质文物的病害种类都较为丰富,基本都在8种以上,最多的达到12种,分布最广泛的病害为浅表性裂隙、机械裂隙、残缺、表层片状剥落、断裂这五种病害类型。

3 结语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发现,圆明园如园石质文物的主要病害类型有动植物病害、微生物病害、斷裂、缺失、裂隙、表面片状剥落、空鼓、人为污染以及灰尘及土锈。石质构件残缺面积达到71.11m2,裂隙长度达到242.78m,可见其石质风化极其严重。五大区域中以芝兰室的石质构件损害最为严重,存在的病害种类最多,面积最大。通过分析发现造成这些病害的原因主要有园林建造时期的潮湿环境、地下埋藏过程中地下水的影响、地震、大自然环境以及历史上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火烧、人为破坏等因素,因此在后期的保护方案的制定中应着重解决这些环境、自然、历史带来的问题,以排除它们对石质文物的损害,使其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1]牟会宠.石质文物保护的工程地质力学研究[M].地震出版社,2000.

[2]WW/T002-2007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2008年。

[3]张涛.北京汉白玉石质文物的病害类型及病害机理研究[J].工程勘察,2016(1).

[]4]张金凤.石质文物病害机理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08(2).

[5]李杰.古建筑石质构件健康状况评价技术研究与应用[D].北京化工大学硕士论文,2013.

[6]杨曦光.北京大理岩石质文物风化机理研究[D].硕士论文,2016.

[7]周伟强.石质文物病害分类研究[C].文物保护研究新论:全国第十届考古与文物保护化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8]裴广强.再论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圆明园被毁之因——基于宏观视角的考察[J].北京社会科学,2015(8).

[9]刘仁植.云冈石窟的污染物病害调查研究[J].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6(2).endprint

猜你喜欢

圆明园
印象·圆明园
The Old Summer Palace on the photos 珍贵老照片,还原圆明园
“马首”回家
马首铜像入藏圆明园
游圆明园有感
圆明园
圆明园里过大年
也说重建圆明园
梦幻圆明园
圆明园的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