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与创新 相机/手机的8大猜想

2018-03-07

大众摄影 2018年3期
关键词:光圈佳能对焦

与以往孤立讨论相机和手机不同,本期专题将打破器材的分类,展现各自独门绝技,然后大胆设想:一旦它们学会了对方的黑科技,将会带来怎样的改变。

此外我们还将为你梳理就目前技术来看,在拍摄时手机与相机如何互相辅助,让你获得更好的拍摄体验。

跨界一步,立见不同

近年来,手机摄影被越来越多地被拿来和相机摄影相比较,一开始我们还觉得这纯属无稽之谈,但慢慢开始发现手机摄影即使在最落后于相机的画质方面,都有了极大的提升。这种提升虽然还没有到达颠覆和取代的程度,但已经极大地满足了多数用户的需求。而反观传统相机行业,除了一再强调传感器尺寸比手机大,画质更好、(顶级机型)连拍更快以外,其他黑科技并不多。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或许要归结于相对相机行业,手机行业的竞争更为激烈。手机业界里今天的老大,几年后可能就会落得被收购、变卖的下场,因此所有手机厂商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和量产都更为迫切。

如果你对这些论点抱有疑惑,那么不妨阅读接下来的文章。你会发现一旦将二者的优势相结合,那么将打造出怎样惊人的功能和产品。

1.算法虚化

正因为传统手机拍摄的照片不能获得单反大光圈镜头一样的虚化效果,才导致了新一代手机上双摄虚化和人工智能虚化算法的技术进步。

自从手机搭载双摄像头实现背景虚化功能以来,这一技术已经日趋成熟,如今谷歌的最新手机依靠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算法甚至能实现单摄虚化。除了手机厂商对这一技术不断改进,第三方App也在動脑筋改变,利用具备双摄功能的iPhone,有些App可以实现模拟老镜头的旋转光斑和焦外二线性。尽管各种虚化的算法有时还会出现瑕疵,弱光时效果也会打折扣,但已经达到了相当实用和好用的水准。

假如相机具备了这一功能:

套头变身85mm F1.4?

试想一下,假如索尼黑卡或佳能博秀这样的准专业固定镜头相机具备了算法虚化的功能,那么一张原本因拍摄条件所限背景虚化不强烈的照片,也可以变成如全画幅相机配合大光圈镜头那样的效果。或者,即使我们使用的是18-55mm这样的套装镜头,也可以在满足距离和光线要求的情况下拍摄出虚化强烈如85mm F1.4镜头所拍摄的照片。

2.多帧堆栈

硬拼单张照片的画质,手机一定完败于使用大尺寸传感器的相机,但手机胜在处理器和算法,在极短时间内拍摄多张照片,就能弥补很多成像上的不足。

毋庸置疑,手机上那小小的CMOS宽容度表现要比全画幅相机上那片巨大的CMOS差得很远。但不知你有没有发现,近几年的手机在拍摄风景照时,并不会总是会有明显的曝光过度或曝光不足。实际上多数智能手机都使用了多帧堆栈合成功能,也就是在你按下手机快门的一瞬间连续拍摄多张照片,将画面不同位置的最佳影像合成为一张完美曝光的照片。类似的技术还能帮你获得噪点更少的夜景照片和主体清晰的逆光照片。

假如相机具备了这一功能:6D变身D810?

有些单反相机的宽容度表现经常被人诟病,比如佳能的EOS 5D Mark III和6D Mark II,特别是跟老对手尼康的D810对比时。但假如一台单反相机也能像手机那样进行多帧合成,那么某一型号的相机就能摆脱CMOS架构先天的不足,而带给使用者更大的后期空司和更好的画质表现。换句话说,6D2也就等于是D810了,我们可以更安心于创作。

3.触控屏幕

目前多数相机依然不具备触控液晶屏,而所有的手机都已经具备了这一人机交互技术。触控技术带来的也不仅仅是对初学者友好的上手体验,还有更多维度的操作可能。

尽管目前新发布的相机都带有触控屏功能,但相对于多数手机而言,它们在灵敏度、跟手程度和触控功能方面部相距甚远。比如索尼微单的触控屏基本只能用于焦点选择,进入菜单后无法使用。也不是所有带有触控屏的相机在回放照片时都支持双指缩放手势,而这一手势已经成为智能手机世界的标准语言。一些苹果和安卓手机还具备能分辨压力轻重的触控技术(3D Touch),可以让屏幕与人的交互更加丰富,实现更多功能。

假如相机具备了这一功能

全面屏的单反相机?

其实限制相机屏幕交互的另一个问题是屏幕尺寸,目前多数相机的屏幕只有3-3.2英寸,不超过4英寸。未来如果能设计更大的屏幕,那么不仅在相机上回放照片能成为一件令人享受的事情,在拍摄时赋予屏幕更多的交互功能也将成为可能。目前在佳能、徕卡的无反相机上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趋势,只是其进化还有些缓慢。

操作逻辑

结合触摸屏和以简洁高效为出发点的系统设计,一台新手机几乎不用你阅读什么说明书就能快速使用。但是每一台相机都配有一本超厚的说明书,不仔细阅读很多功能还无法发现。

假如相机具备了这一功能:

一根手指走天下?

一台单反相机在进行曝光补偿时通常要通过一个按键和一个拨轮来搞定,调整光圈或快门时可能在前后两个甚至三个拨轮司犹豫不决,修改某个参数可能要进入菜单点十几次按键……假如以手机操控为灵感,重新设计相机的操控方式,那么或许能让更多人爱上相机摄影。到时相机厂商也就不必只宣传我们的产品传感器更大了。

手机与相机操控最大的不同,你可以从手机上著名的修片应用Snapseed的中文名字看出来——指划修图——在手机上,

切只需要你用到两根手指去指指点点就好了。拍照时的曝光补偿,修片时的参数调节,甚至多重曝光时前景图层的旋转与放大,都只要一两根手指就可以搞定。与相机上繁杂的组合按键相比,按压、拖拽、旋转、缩放等手势也几乎不用学习就能让多数人掌握,并且很多复杂操作的效率都要比实体按键更高。endprint

5.快速充电

作为电子产品,手机和相机的使用经常受困于电池的电力表现。但目前手机和芯片厂商不断开发迭代的快充技术,让这一问题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进入智能手机时代后,手机的耗电量极速增加,但电池容量却一直受轻薄机身的限制无法过度增加,这成为了一个近乎无解的难题。但手机厂商并没有坐以待毙,众多手机厂商开发出了高效节电和快速充电技术。其中快充的进化尤为令人惊叹,以高通提出的QC快充协议为例,短短数年司已从QC1.0进化至QC4.0,单看充电功率已从约10w提升至约28w,实际充电速度更是提升明显。结合系统层级的节电优化,新型手机的续航表现普遍有所提升。

假如相机具备了这一功能:

20分钟充满一台5D4?

佳能目前热门全画幅单反EOS 5D Mark IV的电池是1865mAh(该型号电池也通用于其他多款佳能单反),其充电器输出为8.4V、1.2A,也就是约10W,官方数据充满电池需要约150分钟。我们假设将其提升至QC4.0的充电水准,即28W,那将极大缩短充电时司。而假如索尼的微单支持快充,那么其USB充电功能也将得到更好的发挥,外拍更为放心。

6.新型电池

尽管还有技术和成本方面的限制,但新一代的电池已经初露锋芒。这既包括工程设计上的优化,也包括电池材料方面的进步,反应到实际体验上,就是比以往更不用担心充电问题了。

同样因为手机的轻薄机身,让其内部变得寸土寸金,所以像iPhone X这样的手机已经开始在内部设置L型的两节电池,既保证不影响其他部件的摆放,又保证有较高容量的总电力。而苹果MacBook笔记本电脑中也使用了类似的设计,将电池分为多层,以更加高效的填充进带有弧度的机身当中。此外,采用石墨烯技术的充电宝也已问世,不同容量的充满时司仅需5-20分钟,价格也没有比传统电池昂贵太多。这一技术将为电子产品的使用体验带来极大提升。

假如相机具备了这一功能

更高续航、更快充电?

对很多入门单反和无反相机来说,经常要出门携带2-3块备用电池才能放心。假如相机厂商能通过内部空间优化,提供额外的电池空间,不仅能大大提高相机的续航能力,甚至还可以简化相机设计,让相机变得更加轻薄。而如果相机采用可以迅速充满电的石墨烯电池,那么即使电力耗尽也可以快速充满,让拍摄不被打断。

7.光学变焦与可调光圈

光学变焦和可多挡调节的光圈依然是多数手机不具备的功能,在这方面相机就要灵活的多。无论是单反镜头还是固定相机上的镜头,摄影人都能依自己所想而灵活选择焦距和光圈。

镜头依然是传统相机的最大优势之

,即使对于固定镜头相机也是如此。很多高端相机都具备24mm F1.8起步,长焦端也达到70mm或100mm焦距的光学变焦镜头。在对不同题材的适应性上,即使具备双摄变焦的手机(相当于28mmF1.8和56mm F2.4)也达不到如此水准。另一点手机无法做到的是可变光圈,這极大限制了慢速快门这样的创意拍摄。虽然手机也可以通过一些慢门App来弥补,但效果并不如相机上那样自然出色。

假如手机具备了这一功能:

媲美单反不是梦?

事实上在2017年末,三星的奢侈品手机W2018就搭载了可变光圈摄像头,有F1.5和F2.4两挡。但这款手机过高的售价,和距离相机镜头依然有差距的规格,显然还算不上突破。但如果我们放胆畅想,一旦手机实现了光学变焦和可变光圈,那么手机摄影的创意将会更多变,拿出相机的机会也将更少。

8.超级传感器

传感器技术在近几年有了长足进步,超速对焦、极速连拍、无变形高速电子快门等功能都得到了突破,只是很多技术目前还只用于专业相机,而没有让更多人享受到其便利。

在镜头技术和机械快门技术已抵达瓶颈时,基于传感器的技术就显得格外耀眼了。比如索尼相机上1/32000秒的防变形超高速电子快门就颇受好评,这是目前多数手机都做不到的。同样基于传感器的技术,约24张/秒的高速连拍和随时锁定被摄主体的高速对焦(包括追踪对焦和眼部识别对焦)也让手机用户颇为羡慕。目前运动题材依然是手机摄影的软肋,在拍摄人像时手机的反应也往往不够快。

假如手机具备了这一功能:

进军动态拍摄

其实手机上的小传感器能带来大景深,所以只要对焦不偏差太大,在拍摄运动物体时基本上画面就不会脱焦。但如果能在对焦和连拍方面达到专业相机的水准,再结合愈发普及的防水防尘性能,那么手机拍摄一些极限运动将会更得心应手。而在人像拍摄时,眼部对焦也将避免很多差错发生,特别是在拍摄移动中的人物时。endprint

猜你喜欢

光圈佳能对焦
影像视界
影像视界
佳能EOS 4000D
佳能EOS 2000D
佳能EOS M50
迟来的更新 佳能EOS 6D Mark II
相位对焦vs对比度侦测对焦
喀嚓前一秒的技术DC对焦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