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堂教学资源整合的形变效果演示系统
2018-03-07韩先煌
摘 要:该系统包括课堂上的白板、黑板、投影儀、DIS系统等部分,与自制教具的多功能尺、新型橡皮条、铅锤等有效整合.它不仅解决了力的分解实验中形变的直观问题,同时使得测量直观和精确,操作更简便.该系统能使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深刻,对培养学生的实验思维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
关键词:整合;课堂资源;力的分解效果;演示系统
作者简介:韩先煌(1971-),男,安徽广德人,本科,研究方向:科技创新与高考的有效衔接.
1 研究背景
在《力的分解》的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基本是利用弹簧秤演示弹力与形变间的关系.但由于弹簧秤形变小、量程小、刻度小,不利于较大范围演示,如座位偏后的学生观察效果不理想,需要教师在教室巡回演示讲解[1].
若将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等大分力,虽然理论和实验均可得到“两个分力的大小随着夹角的增大而增大,且两个分力夹角不可能达到180°”的结论,但对刚刚学习力的高一学生来说,易受到物理前概念及生活经验如晾衣钢丝(晾衣钢丝几乎是直的)的影响,因而不利于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教学.
鉴于此,笔者认为,如果教师利用传统实验器材同时结合数字化实验设备设计更加直观、形象、具体的实验来展示“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等大分力时,二分力大小与其夹角的动态关系”,既可消除错误前概念及生活经验对学生的不良影响,又可加强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点的理解,提高教学效果.
2 研究的基本思路、原理和方法
项目研究的关键,首先是寻找形变大的弹性材料,其次是测量精确并能动态显示.这就需要劲度系数小的新型橡皮条替代弹簧,以演示巨大形变,给学生一个视觉的震撼;再让力传感器替代弹簧秤,一则是为了测量准确;二是为了扩大量程;三是读数可以显示在屏幕上,更加直观.另外可以通过改进一个多功能尺来测量二个分力的夹角.
本项目主要用到了胡克定律、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及涉及传感器等原理,还用到了行动研究法、实验法和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3 演示系统的制作
3.1 新型橡皮条和铅锤
经过反复试验比较,找寻到一种新型橡皮条,可以拉长至橡皮条原长8倍以上,橡皮条二端用回形针扣住,中间悬挂一只铅锤.形变效果明显、弹性系数较小的新型橡皮条(与刻度尺比对)如图2所示,铅锤制作如图3所示.
3.2 改进多功能尺测角度
数学教学用多功能尺,用二块强磁铁插入尺子的缝隙内,用胶带缠好,吸附在黑板或白板上,就可以用来测量橡皮条之间的夹角.该尺可以根据需要滑动位置而不掉落,效果如图4和图5所示.
3.3 形变展示
橡皮条的一端连接力传感器[2],另一端用手或传感器拉着,中间悬挂钩码.效果如图6、图7、图8所示.
3.4 读数显示
投影仪或白板可以实时显示弹力的动态效果,如图9所示.
4 在现有教具基础上的改进点和创新点
(1)该系统是课堂上的白板、黑板、投影仪、DIS系统等部分,与自制教具的多功能尺、新型橡皮条、铅锤等部分的一个有效整合,未发现类似报道.
(2)选用新材料橡皮条替代弹簧秤,形变效果明显震撼.
(3)改进多功能尺,方便适时测量角度.
(4)将力传感器和橡皮条结合了起来,适时测量力的大小并显示在屏幕上,实现了传统器材与现代仪器的有效整合.
(5)改进后的优点:更直观,操作更简便,数据更精确;方便数据采集及处理,节约大量时间;通过定量探究得到物理规律,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更加的深刻,也让学生体会到生活、技术中的物理;改进后的仪器成本低,有利于推广.
5 使用情况和项目展望
该演示系统已投入安徽省广德中学实际教学使用,师生评价较高.适时的测量数据显示橡皮条总长、夹角和合力,方便师生实验.
参考文献:
[1]方卫红.自制“动态力的分解演示仪” [J].实验教学仪器, 2016, 33(Z1):95-96.
[2]赵永乐等.“实验教学优化模式浅析” [J].物理教学, 2013 (6) :24-2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