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情也是孝敬
2018-03-07余泽兵
余泽兵
6月23日 阴
朋友文的老家在农村,通过拼命考学,得以在大城市落脚。结婚时,远在农村的父母特地到场镇商场购置棉花,请师傅赶制了两床大红棉被;戴着老花镜,花好几个夜晚功夫,在被面上用针线绣上一对喜鹊。二老辗转几百公里,满心欢喜地把大红喜被捎到文的新房。可文和妻子觉得颜色太艳,看上去土得掉渣,甚是不屑。后来撂在墙角,久而久之蒙上厚厚一层灰,好几次都想扔掉。每次看到遗弃墙角的大红喜被,文的父母都不免驻足叹息,眼神中流露出无尽感伤。儿子儿媳对父母心意的不领情,成了父母心中隐隐的伤痛。
子女和父母成长的时代背景、社会环境不同,对问题的理解、物品的喜好自然不会完全一致。有时父母满怀爱意的表达,子女却不一定乐于接受,子女一句不经意的话,也许就伤害了父母敏感的舐犊情感。作为子女,如果能够站在父母的立场,用心理解和体味父母的深情,带着感恩接受关爱,亲情可能更加坚固。
另一位朋友科的处理方式就很值得推崇。每次父母从农村给他带来红苕、土豆、腊肉、香肠等特产时,他都异常高兴,口头满是对父母的感恩之情,称最爱吃父母亲手做的东西。而且他还不时地打电话回老家,希望父母抽空为自己纳鞋垫、织毛衣。父母接到儿子的电话后,满是欣喜,乐呵呵地按照儿子的要求认真准备。我曾问过科,母親为你织的毛衣并不时尚,为什么还一直坚持让她为你做。科的回答是,父母给的东西饱含心意,儿女的拒绝可能对父母造成巨大的心理伤害;而欣然接受,父母会感觉儿女很需要自己,这种“被需要”会激发父母对生活的热爱。毛衣不好看可以在家里穿,可父母的心一旦受到伤害,也许数年都难以平复。
在父母眼中,儿女永远都是孩子。为人父母者,在付出的时候,都不曾想到过回报。他们期望的孝敬有时真的很简单,简单到只需要儿女领情。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陕西街54号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endprint